龍門農場

龍門農場

龍門農場位於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市境內,黑河地區中部,小興安嶺南麓,隸屬於黑龍江農墾總局系統國營農場。它猶如一塊巨大的寶石鑲鉗在嶺峰之陽。農場地域廣闊,東與小安林場和興安鄉比鄰;南臨襄河農場;西靠固東河和引龍河農場;北與五大連池市的種畜場和蓮花鄉接壤。農場資源豐富,奇珍瑰寶多,有黑熊、飛龍等珍稀動物,有榛子等馳名野果,有“四大山珍”之稱的猴頭、木耳、蘑菇、黃花。以楊、樺樹為主的原始次生林蔥蘢茂密,給農場增添了秀色,引龍河、龍門河、臥牛河分別從境內的南、中、北部自東而西流過,恰如少女舞動的三條玉帶,使龍門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門農場
  • 位於: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市境內
  • 總面積:3842平方公里
  • 南北寬:21. 5公里
  • 東西長:29公里
  • 別稱北大荒集團
農場歷史,經營項目,前景展望,基本情況,地理優勢,發展,取得的成果,城鎮建設,農場規劃,發展前景,

農場歷史

龍門農場始建於1955年9月27日,然而農場這片土地的墾殖,卻有著更為悠久而艱辛的歷史。據史籍記載,遠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勞動生息在這片土地上。商周時期,滿族的祖先肅慎人及其後裔,曾在這一帶群居。清康熙年間(1695年),從黑龍江、精奇里江遷來的達斡爾人落居此地。清宣統三年(1911年)夏曆一日,在龍門鎮(今龍門農場場部所在地)設招墾局。民國元年(1912年)5月29日,龍門改招墾局為設治局,局址在龍門鎮。民國五年(1916年)3月1日,龍門設治局升為龍門縣。民國六年(1917年)7月14日,龍門縣因與廣東省龍門縣重名,故改稱龍鎮縣。歷史演進到20世紀50年代,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在這裡創建勞改農場開始,這裡才開始發生翻天覆地的歷史性巨變,這片古老荒原才獲得了新生。到2005年,全場下設五個管理區,10個工商運建服企業,總戶數1993戶,總人口6732人。有漢、滿、回、蒙、高山族、達斡爾族等6個民族。
農場小城鎮建設投資2000萬元,建設了具有多種用途的綜合辦公大樓、七座小康樓、五座職工住宅樓、六座商服樓,建築面積累計為17417平方米。龍門經過五十年的艱苦創業和開發建設,特別是近十五年的改革實踐,農場的整體經濟綜合實力大大增強,我們已經看到,一個布局合理,設施配套、功能齊全、交通便利、環境優美、獨具特色的農墾小城鎮基本形成。

經營項目

龍門農場是集種、養、加工於一體的中型國營農場。種植業主要以小麥、大豆、亞麻為主栽作物,年產糧豆2萬噸,年產亞麻5000噸。養殖業主要以“兩牛一羊”為主,全場奶牛存欄1800頭,年產牛奶1890噸;黃牛存欄1132頭。總產值3000多萬元,加工業主要以亞麻加工為主。

前景展望

龍門農場發展前景美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面啟動,經濟效益一年一個新台階,職工生活水平逐年提高。預計“十一五”期末,全場國內生產總值將超過1億元,糧豆總產達4萬噸,家庭農場純利潤5000萬元,人均純收入2萬元。全面實現小康建設發展目標。屆時,龍門農場將以一個更加嶄新的姿態矗立於祖國北部邊垂小興安嶺之顛,成為興安嶺上一顆耀眼的新星。

基本情況

龍門農場位於黑龍江五大連池市境內,黑河地區中部,地處小興安嶺南麓的龍門河畔。昔日,這裡地廣人稀,野獸出沒,沼澤遍地,荊莽叢生,伴興安千年松濤,素以富饒、神奇而聞名;如今,這裡已是山清水秀,人稠地肥,林茂糧豐、各業興旺的現代化國營農場。
農場地域廣闊,地緣邊界全長101公里,場域總面積384.42平方公里。場內西部、北部和東部森林茂密;中部和南部丘陵漫崗地較為平坦開闊,適於耕作;南部的引龍河,中部的龍門河,西部的古東河和北部的臥牛河縱貫全場,四條河沿岸,大片濕地,水草豐美,盛夏時節,芳草萋萋,構成天然牧場。瑞雪隆冬,沃野平疇,一片銀白,好一派北國風光。
新增龍門農場地圖新增龍門農場地圖

地理優勢

農場有耕地23.6萬畝。農場資源豐富,奇珍瑰寶多,有黑熊飛龍等珍稀動物,有榛子等馳名野果,有“四大山珍”之稱的猴頭木耳蘑菇黃花。以楊、樺樹為主的原始次生林蔥蘢茂密,給農場增添了秀色,引龍河、龍門河、臥牛河分別從境內的南、中、北部自東而西流過,恰如少女舞動的三條玉帶,使龍門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哈黑(哈市——黑河)鐵路和黑(河)大(連)202國道橫穿場區,交通十分便暢。是北上黑河南下哈爾濱的交通要道。龍門農場依山傍水,林產品十分豐富。山間盛產椴木,並雜以黃鳳梨、核桃秋、水曲柳等名貴樹種,木材蓄積量60萬立方米。山林中有野豬馬鹿狍子等40餘種野生動物,並富產各種山珍,如猴頭、木耳、蘑菇、黃花菜、蕨菜等。

發展

取得的成果

龍門農場經過50多年的開發和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建設逐步走上了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軌道。2003年在遭受了嚴重的旱災、澇災、風災等多種自然災害的情況下,仍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實現國內生產總值5343.2萬元,其中種植業總產值2086萬元,畜牧業總產值565.9萬元,工業增加值288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363.5萬元。人均純收入4189元。

城鎮建設

農場的小城填建設和各項事業發展迅速。近幾年農場不斷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共投入資金12400萬元建成住宅樓18座83044平方米,小康樓15座5940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積20平方米,道路全部達到國家三級沙石路標準。自來水入戶率達到92%,程控電話普及率40%,有線電視入戶率95%。教育事業突飛猛進,幾年來農場投入教育的資金達1000多萬元,建成了現代化的中國小教學樓和學生公寓,全場中小學生全部實現集中辦學,兒童入學率和鞏固率達到100%,中國小校均通過了北安分局綠色學校的驗收。職工醫院和基層衛生所都達到了標準化,分別被上級單位授予一級甲等醫院和標準化衛生所。

農場規劃

按照黑龍江農墾總局黨委提出的“要紮實推進十大民生工程,讓全體北大荒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要求,龍門農場近日確定:2009年農場再搬遷4個居民組、新建住宅樓13棟、水庫一座,以實際行動關注民生,加強和諧社會建設。
近年來,該農場緊緊圍繞“路、住、水、能、樹、文、教、衛、保、富”等“十大民生工程”,加大民生事業投入力度。從改善居民居住條件入手,共拆除泥草房4800平方米,215戶居民告別泥草房住進場部新居。投資2300萬元,建設水泥白色路面26.2公里,場部和管理區之間的路面硬化率達到100%。他們把美化、綠化和香化視為關注民生、改善環境的重要一環,先後建設綠地面積5.5萬平方米,植綠化樹3萬株,栽植各種花卉10萬株,使小城鎮建設在綠意和花香中更加完美融合。民生工程的實施推動了經濟發展,提升了職工的幸福指數。2008年農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2463.5萬元,人均收入8410元,同比增長了24.3%和13.7%。
2009年是墾區全面實施跨越工程的開局年,該農場抓住國家擴大內需投資的機遇,以改善職工民眾生產生活條件為切入點,重點加強公路、住宅及基礎設施建設,紮實推進“十大民生工程”建設。在公路建設實現區區通的基礎上,還要完成場部3.3公里的硬化路面建設任務,使農場出口公路及外環街道全部實現硬化。按照“以拆促建”建設萬人城鎮的規劃,加快居民組整體搬遷步伐。計畫開發建設住宅樓13棟,小區4.7萬平方米,修建廉租房1800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積達到25平方米,為搬遷的764戶,2191口人,提供良好的居住條件。讓生活比較富裕的職工住上樓房,讓鰥寡孤獨老人住上敬老院,讓貧困家庭住上廉租房,讓全場職工民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該場場部地下水資源十分匱乏,儘管已經打了5眼深水井,建了一座水處理廠,使該場場部地區和一個居民組840新戶2331人用上了國標水,但只能滿足現狀。為了萬人城鎮的需要,總局、分局黨委擴大會議召開後,農場班子在實施跨越工程中解放思想,理清思路,計畫投資4000萬元,新建1000萬立方米騰龍水庫一座,全面完成改水工程,讓居民全部喝上高品質的安全飲用水。他們還以強化文化載體建設為重點,投資630萬元,建設4066.96平方米集健身、娛樂、休閒於一體的職工文體活動中心。同時,完成文化廣場公園的二期工程,再安裝路燈50盞,新亮化一條主幹路,使居民公共文化權益得到基本保障。以改善生態、治理環境為重點,建設以綠色通道、綠色城堡和綠色長廊為主體的環場區綠化帶,全力推進以綠化為主的生態城鎮建設。高標準完成綠化造林3.8萬株,使城鎮綠化覆蓋率達到45%,確保庭院環境和居室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發展前景

龍門農場“十五”期間決心加快經濟和社會發展。
奮鬥目標:到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在2000年3619.7萬元的基礎上增加1400萬元,年平均遞增7.7%。生產糧豆19800噸,家庭農場利潤總額2000萬元,人均純收入5000元。最佳化我場的經濟結構,產業布局、品種結構,初步建立起具有市場應變能力的經濟格局,為到2010年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奠定基礎。
戰略重點:調整,調優經濟結構。總的目標和方向是:種植業調優、畜牧業調強,二、三產業調大,非國有經濟調高。力求把資源優勢轉變成經濟優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