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輻麥14
- 審定編號:國審麥2004022
- 吸水率:63.6/62%
- 原名:龍輻93-127
- 選育單位: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
審定編號:國審麥2004022
品種名稱:龍輻麥14(原名:龍輻93-127)
選育單位: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育種研究所
品種來源:F0(克86F6-545/黑85-1584)γ1.0Rad
特徵特性:春性,晚熟,全生育期92天。幼苗直立,葉色淺綠。株高87厘米。穗紡錘型(拉布達林點為長方型),無芒(克山小麥所點為頂芒),白殼,紅粒,硬質。平均畝穗數37.2萬穗,穗粒數26粒,千粒重36.6克。抗旱性較好,耐濕性好,抗倒性好。接種抗病性鑑定:慢條鏽病和葉鏽病,中抗根腐病,高感赤霉病。2001/2002年分別測定混合樣:容重816克/升,蛋白質含量14.03/13.92%,濕麵筋含量29.4/29.2%,沉降值28.5/30.9毫升,吸水率63.6/62%,麵團穩定時間1.9/2.1分鐘,最大抗延阻力120/242E.U,拉伸面積22.8/42.6平方厘米。
產量表現:2000年參加東北春麥晚熟組預備試驗,平均畝產249.3公斤,比對照新克旱9號增產14%;2001年參加東北春麥晚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236.9公斤,比對照新克旱9號增產9.2%;2002年續試,平均畝產293.4公斤,比對照新克旱9號增產5.6%。2003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233.0公斤,比對照新克旱9號增產5.7%。
栽培技術要點:要求秋整地,秋施積肥,達到待播狀態。秋天施入基肥的深度為10-12厘米,施入總肥量的2/3,餘下的1/3作為種肥及生育期追肥。畝施化肥11公斤左右,N:P:K=1:1.1:0.3。畝保苗,黑龍江省東部地區33-40萬株,黑龍江省西部及內蒙古東四盟40株。種子應包衣。三葉期壓青苗1-2次,及時防蟲,抽穗揚花期可葉面追肥,適時收穫。注意防治赤霉病。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國家小麥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東北春麥區的黑龍江中北部和內蒙古東四盟中等肥力地種植。
品種名稱:龍輻麥14(原名:龍輻93-127)
選育單位: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育種研究所
品種來源:F0(克86F6-545/黑85-1584)γ1.0Rad
特徵特性:春性,晚熟,全生育期92天。幼苗直立,葉色淺綠。株高87厘米。穗紡錘型(拉布達林點為長方型),無芒(克山小麥所點為頂芒),白殼,紅粒,硬質。平均畝穗數37.2萬穗,穗粒數26粒,千粒重36.6克。抗旱性較好,耐濕性好,抗倒性好。接種抗病性鑑定:慢條鏽病和葉鏽病,中抗根腐病,高感赤霉病。2001/2002年分別測定混合樣:容重816克/升,蛋白質含量14.03/13.92%,濕麵筋含量29.4/29.2%,沉降值28.5/30.9毫升,吸水率63.6/62%,麵團穩定時間1.9/2.1分鐘,最大抗延阻力120/242E.U,拉伸面積22.8/42.6平方厘米。
產量表現:2000年參加東北春麥晚熟組預備試驗,平均畝產249.3公斤,比對照新克旱9號增產14%;2001年參加東北春麥晚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236.9公斤,比對照新克旱9號增產9.2%;2002年續試,平均畝產293.4公斤,比對照新克旱9號增產5.6%。2003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233.0公斤,比對照新克旱9號增產5.7%。
栽培技術要點:要求秋整地,秋施積肥,達到待播狀態。秋天施入基肥的深度為10-12厘米,施入總肥量的2/3,餘下的1/3作為種肥及生育期追肥。畝施化肥11公斤左右,N:P:K=1:1.1:0.3。畝保苗,黑龍江省東部地區33-40萬株,黑龍江省西部及內蒙古東四盟40株。種子應包衣。三葉期壓青苗1-2次,及時防蟲,抽穗揚花期可葉面追肥,適時收穫。注意防治赤霉病。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國家小麥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東北春麥區的黑龍江中北部和內蒙古東四盟中等肥力地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