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薯13號

龍薯13號

龍薯13號是龍巖市農業科學研究所以廣薯88-70為母本,龍薯9號為父本培育的甘薯新品種。

龍薯13號短蔓,單株分枝數4~6條,蔓粗中等;成葉心形,頂葉、成葉、葉柄、蔓均為綠色;株結薯數3~4個,薯塊倒卵形,薯皮紅色,薯肉橙紅色,大中薯率高;抗甘薯蔓割病,中感薯瘟病,抗旱性較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薯13號
  • 審定編號:閩審薯2008010
  • 品種類別甘薯
  • 品種來源:廣薯88-70×龍薯9號
  • 育種者:龍巖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 登記編號:GPD甘薯(2020)350078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技術,

選育過程

龍薯13號(原系號M3-4)系福建省龍巖市農科所於2002年以廣薯88-70為母本,龍薯9號為父本經過有性雜交選育,該品種經過多年、多點鑑定選拔而成的一個具有早熟、高產抗病、適應性廣等特點的新品種。
2005—2006年,參加福建省甘薯新品種區試。
2007年,推薦參加福建省生產試驗,並通過福建省農作物薯類專業組章紙燥鑑定。
2008年3月,通過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閩審薯2008010)。

特徵特性

龍薯13號頂葉、葉脈均為綠色,莖色綠,葉心臟形;株型半直立,莖粗中等,基部分枝數較多,單株結薯數 2~4個,薯塊下紡錘型,薯皮紅色,薯肉淡紅色;結薯較早而集中,大中薯率高,薯塊萌芽性較好,生育期135天左右,秋薯曬乾率23.2%,出粉率11.9%,食味軟、香、甜,抗蔓割病,中感薯瘟病,較耐旱、耐肥,適應性較強戰承。

產量表現

2008年1月,長汀縣引進龍薯13號進行大棚原種采苗圃擴繁及1~2級種苗加大繁育。在策武、濯田建立了3個百畝以上的墓嚷牛雄秋薯核心試驗基地,帶動河田、南山、策武、濯田等鄉(鎮)周邊鄉村示範種植266.7公頃。經組織專家現場測產驗收,策武鄉南坑村示範點平均鮮薯產量2613千克/畝,比對照金山57增產16.9%;策武鄉策星村示範點平均鮮薯產量2592千克/畝,比對照金山57增產17.1%;濯田鎮永巫村示範點平均鮮薯產量2601千克/畝,比對照金山57增產15.3%。3個示範點平均鮮薯產量2602千克/畝,比對照金山57增產16.5%,產量差異均達極顯著水平。

適種區域

龍薯13號適宜在中國福建春、夏、秋季種植。

栽培技術

  1. 種薯消毒:嚴格選用無病種薯,種薯下種前進行消毒。消毒方法一是採用溫水浸種,用51~54℃溫水浸種10~12分鐘;二是用藥劑浸種,可選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25%多菌靈粉劑500倍液浸種5~8分鐘。
  2. 苗床管理:管理要點是正確運用溫、水、氣、肥條件,掌握以催為主,以煉為輔,催煉結合的原則,以保證薯苗正常生長。前期以催芽快長為主,床溫保持在30℃左右;中期幼苗生長仍以催為主,催中有煉,催苗生長及培育壯苗,保持24~28℃的床溫,使薯苗穩健生長;後期當苗高18厘米左右時,應轉為煉苗,暫停澆水,揭開薄膜使姜欠墊薯苗充分見光,經3天煉苗後即可拔、剪苗進行假植繁苗。
  3. 苗床施肥:種薯萌芽和幼苗生長過程需要大量的養分,在萌芽出苗階段,主要由種薯本身的貯藏養分供應,但種薯的貯藏養分有限,尤其含氮物質不多,而出苗後需氮量增多,不能滿足薯苗生長的需要,應在選用肥沃床土和施足有機肥的基礎上,結合澆水適施氮肥,但施肥應以腐熟人畜糞尿為主,不施或少施化學氮肥,以防徒長。
  4. 深耕曬白,改良土壤:選擇耕層深厚,土質疏鬆,通氣性好,滲水力強,底土又有適當保水能力,富含有機質的沙質壤土或壤土為好,有利於甘薯塊根的膨大和根系的生長。甘薯根系分布在土層深30厘米左右,塊根膨大伸長大多在30厘米土層以內,因此薯地耕翻深度以25~30厘米為宜。在秋季進行深耕或翻耕,改善土壤的物理結構。
  5. 適滲戰芝疊期早插,合理密植:①選用短壯頂苗。選用苗齡30~35天、頂葉齊平、葉片較大而肥厚、莖粗節勻、無氣生根、無病蟲害、苗長20~25厘米、百苗重1千克左右的短壯頂苗。②適期早插。適期早插能有效延長塊根膨大期,提高大薯率,有利協調蔓葉生長與塊根膨大的關係。地表以下5厘米地溫穩定在17~18℃,氣溫穩定在15~16℃為春薯栽植適期。一般掌握在穀雨至立夏間栽插,小滿結束。秋薯種植應安排好前作,做到小暑到大暑前插完,不宜超過立秋。③合理密植。適宜的密度能提高植株群體對地力和光能的利用力,密度適當,群體根系能夠得到充分發展元辨束,葉面積增大,光合物質增多,產量就越高。經試驗表明,該品種春薯每畝插植3600株、秋薯每畝插植4000株為宜。
  6. 加強田管,防治病蟲:①合理施肥。施肥策略應掌握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以農家肥為主,化肥為輔;追肥以前期為主,後期為輔。總的要求是前期肥效快,促苗早發;中期肥效穩,保持莖葉旺盛不徒長;後期肥效長,莖葉不早衰。還要注意平衡施肥,一般生產1000千克鮮薯從土壤吸收N3.71千克懂束判、P2O51.70千克、K2O6.68千克,N∶P2O5∶K2O為1∶0.5∶1.8。在施肥技術上主要是施好“四肥”,即包心肥、點穴肥、夾邊肥、裂縫肥或根外追肥。“包心肥”在起畦前開溝施入畦心,約占總施肥量的30%;“點穴肥”於薯苗插後10~15天,用人糞尿或速效氮肥結合中耕鬆土開穴或開溝施於株旁,占總施肥量的10%~15%;“夾邊肥”於莖葉封壟時進行,早薯在插後40天,秋薯在插後30天左右,這時薯塊已開始形成,犁開畦邊土,經曬白施肥後覆土,肥料以土雜肥、火燒土或草木灰為主,配合施用含硫酸鉀的複合肥,占總施肥量的50%~60%;“根外追肥”視莖葉生長情況(在生長後期)而定,酌情進行根外追肥,莖葉生長衰退嚴重的可用1%尿素液進行葉面噴施。②科學管水。在甘薯生長過程中,要及時進行旱灌澇排,才能維持正常生長的需水要求,也是甘薯生產上重要的增產措施。薯苗栽插階段,晴天澆水護苗,連續進行2~3天直至插苗成活。秋薯栽插可進行小水灌澆,隨灌隨排,成活後立即鬆土。分枝結薯期間,乾旱灌淺水,有利分枝、結薯。莖葉盛長階段,做到雨停田乾無積水,避免澇漬影響薯塊膨大。若遇乾旱,應適當灌水。後期薯塊膨大階段,乾旱天灌水,一般每隔10天灌水1次直至旱情解除為止,一般灌水深度為畦高的1/3,以能濕透畦心為度。收穫前半個月應停止灌水。在薯苗封壟後,不宜翻蔓,翻蔓會造成15%左右的減產,必要時進行提蔓。③防病除蟲。要注意防治卷葉螟、斜紋夜蛾等食葉害蟲,確保甘薯優質高產。
  7. 適期收穫:甘薯塊根是無性營養體,沒有明顯的成熟期,收穫時期主要根據當地氣候條件、耕作制度、品種特性、薯塊用途等情況決定。一般掌握在日平均氣溫下降到15℃時開始收穫,下降到12℃時收穫結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