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蔓割病

甘薯蔓割病

甘薯蔓割病的為害症狀為苗期發病,主莖基部葉片先發黃變質。莖蔓受害,莖基部膨大,縱向破裂,暴露髓部,剖視維管束,呈黑褐色,裂開部位呈纖維狀。病薯蒂部常發生腐爛。橫切病薯上部,維管束呈褐色斑點。病株葉片自下而上發黃脫落,最後全蔓枯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薯蔓割病
  • 中文別名:甘薯枯萎病、甘薯萎蔫病
  • 病 原:甘薯鐮孢菌
  • 病原分類::半知菌亞門真菌
病 原,作播途徑,發病條件,預防措施,防治措施,典型識別特徵,

病 原

甘薯鐮孢菌(FusariumbulbigeumCke.etMass.Var.batatas Wollenw.)
病原分類: 半知菌亞門真菌
病原特徵: 大型分生孢子鐮刀形,頂胞稍尖,末胞尖端稍彎曲,有3~5個隔膜。小型分生孢子單胞,卵圓形至橢圓形。厚垣孢子褐色,球形。
為害作物: 甘薯菸草、馬鈴薯、番茄、玉米、大豆等多種作物 為害部位 侵染莖蔓、薯塊。

作播途徑

病菌以菌絲和厚垣孢子在病薯內或附著在遺留於土中的病株殘體上越冬,為初侵染病源。病菌從傷口侵入,沿導管蔓延,病薯和病苗是遠距離傳播的途徑,流水和耕作是近距離傳播的途徑。

發病條件

土溫27-30攝氏度,雨量大,次數多,有利於病害流行,連作地、沙土、沙壤土發病較重。

預防措施

1.選用抗病品種,禁止從病區調人薯種、薯苗;
2.選用無病種薯,無病土育苗。
3.栽植前薯苗用0.2%“401”抗菌劑浸苗10分鐘消毒處理。
4.施用充分腐熟糞肥。適量灌水,雨後及時排除田間積水。
5.重病地塊與糧食作物進行3年以上輪作,與水稻1年輪作就可收效。
6.發現病株及時拔除,集中燒毀或深埋。

防治措施

發病初期可及時噴30%綠葉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40%雙效靈水劑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農藥推薦: 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40%雙效靈水劑

典型識別特徵

病苗根呈青腫狀,導管變褐色,上部黃瘦。成株發病,病株矮小,莖基部膨腫,表面有青暈,剖視病部可見植株感病後維管束變褐色,從莖基部向上擴展可達二三十厘米長。病株除頂部少數葉片綠色外,其餘葉片全部發黃,並從下部老葉陸續枯死脫落。後期病部皮層破裂,呈纖維狀,表皮生粉紅色霉狀物。薯塊發病,薯蒂部呈腐爛狀,橫切病薯上部維管束變色部,在橫切面呈黑褐色圓環狀斑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