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舟競渡圖》是清代王概創作的一幅畫,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舟競渡圖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者:王概
- 材質:紙本
- 規格:縱18.2cm,橫359cm
- 畫作類型:設色畫
《龍舟競渡圖》是清代王概創作的一幅畫,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龍舟競渡圖》是清代王概創作的一幅畫,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畫作內容 本幅自題:“丁丑重五,左巌汪子為見翁公祖老先生賦《競渡行》,中及布澤邗郡。是日京峴飛帆如鶩,公載杓載客曠攬江天,為之稱快不已。遂成一圖,作此詩箋...
《龍舟競渡圖》頁,唐,李昭道繪,絹本,設色,縱28.5厘米,橫29.7厘米。此圖是典型的青綠山水作品,畫中運用的石青石綠歷久彌新。通過畫中所描繪的建築判斷,畫中的情景當為宮廷中歡度端午的場面。華麗的宮廷樓閣位於畫面的右下角...
此《龍池競渡圖》又名《金明池龍舟競渡圖》卷。金明池是北宋汴梁內府御池苑,每年農曆三月三日都要舉行戲水鬧龍舟的活動,王振鵬據實作畫。藝術鑑賞 技法 此畫採用了中國傳統繪畫橫卷式的表現手法和“散點透視”手法,將觀瞻對象依次...
龍舟,是端午節競渡用的龍形船。賽龍舟是漢族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江浙地區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龍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逝世,便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
有的登樓遠眺;有的臨時搭起棚架作觀賞台;更多的人重重疊疊佇立江邊,為龍舟競渡而歡呼喝彩。江面中心,千船雲集,熱鬧非凡。在約四、五百米寬的江面上,數十條龍舟奮勇爭先,場面熱鬧而壯觀。發展歷史 新塘鎮,位於廣州東部,是廣州...
長崎龍舟競渡是日本長崎市長崎港每年夏季舉行的龍舟競渡,自江戶時代初期開始,已有超過三百五十年歷史,是日本除沖繩縣外第一個出現的龍舟競渡,也是全日本最著名的龍舟競渡之一。“パイロン”是近古漢語“白龍”的音譯。民俗沿革 長崎賽...
《長江三峽龍舟競渡》1959年宗其香創作繪畫作品,材質:紙本水墨設色,尺寸138×70cm。作品賞析 《長江三峽龍舟競渡》欣賞:作者簡介 宗其香是早期描繪長江三峽主題的畫家之一,長江三峽因其峻山險水而被視為新中國建設時期“戰天鬥地”的...
到明時,端午龍舟競渡很盛行。“自城市都鄙里社叢祠,各置龍舟,每鄰端午,好事都先捐私囊,或並或修,競渡之日,偏掠祭戶之姻親,而補己所費。聚眾鼓譟,聞事劫奪者有之為之,姻親者往往質當待索,罔敢或遲。及其鬥勝奪(糹...
六月六龍舟競渡,南京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類項目。歷史淵源 六月六龍舟競渡是高淳水鄉一項傳統的民間競技活動。高淳縣屬江南水鄉,河汊縱橫,素有“魚米之鄉”之稱,自明代以來,就在農曆六月六...
“湖天競渡”為西湖著名的舊八景,也稱十景之一,每年端陽,城內外龍舟集聚西湖,舉行龍舟競渡。清順治三年五月,鄭芝龍率標營三千,於西湖斗舟。每逢龍舟競渡,成千上萬的男女老少擁聚湖濱,水榭涼亭擠滿人群,遊人憑欄一睹競渡為樂。此景...
碗腹為主要裝飾區,以釉下青花及釉上紅、綠彩描繪荷花蘆葦間龍船競渡的場景,四艘龍船式樣色彩均各有別。整件器物色彩鮮艷、形象生動,體現了很高的設計和燒造水平。碗底有“大明萬曆年制”青花雙圈款。重要展覽 ...
久遠的歷史淵源河厚重的文化底蘊,賦予了廣東陽江民間龍舟競渡獨具一格的傳統民俗文化特色。據相關史料記載,廣東陽江端午節賽龍舟的傳統習俗,早在清朝已經盛行,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一、初三、初五三天,漠陽江上群龍逐浪...
端午節(蔣村龍舟勝會),流行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的傳統節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端午節(蔣村龍舟勝會)是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蔣村街道居民在端午日自發組織賽龍舟的一種民俗活動。蔣村龍舟競渡的起源和水患有關。每年的農曆...
因沅陵山多水密,巫師不知他魂落何處,就讓各族打造一隻龍舟,逐溪逐河尋找呼喊,以至演變成後來的划船招魂的祭巫活動。紀念曹娥 浙江地區,是以龍舟競渡紀念曹娥。《後漢書·列女傳》中載,曹娥是投江死去的,民間則傳說她下江尋找父...
端午節用為競渡的龍形船。 賽龍船是漢族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主要習俗,起源於江浙地區,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逝世,便成了中國漢族...
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道州端午節龍舟競賽,2006年以來,道州龍舟的規模更是越來越大。清光緒三年修《道州志》記載:“(道州)五月端午,城市龍舟競渡於東西洲,鼓聲喧震,觀者如堵”。過去統治階級講諱忌,龍舟的“龍”是“天子...
二龍村龍舟競渡,又稱二龍村龍舟賽、二龍村扒龍船或二龍競渡,是台灣礁溪鄉二龍村轄下的淇武蘭、洲仔尾兩聚落舉行的龍舟競賽。這個傳統民俗活動已有一百多至二百年歷史,初期舉行的日期並不固定,至1967年開始,賽龍舟活動更改在端午節...
縱橫河涌為龍舟競渡提供了必需的自然條件。加上石岐境內建有多處廟宇,每到良辰吉日,百姓都有到廟中祈求風調雨順、身體安康的風俗,而很多廟宇都擁有一艘與繪畫了龍的鱗片等形狀的龍舟,命名大都以廟宇有關聯,龍舟的龍頭龍尾平時就供奉...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童謠便唱出了瓊海地區端午節的歡樂氣氛。特色 作為一種古老的民俗活動。龍舟競渡可說是端午節的高潮。龍舟長10米多,以龍頭和龍尾作裝飾,船身還特意雕上...
在《金明池爭標圖》中,建於湖心島上圓廊環繞的重檐方亭在畫面中起著提綱挈領的作用,而其他宮殿、龍舟競渡、圍牆、樹木等景色由此展開,使得作品空間由近及遠分為多個層次。此種畫面建構的方法為與半邊角式圖像結構、截取式取景法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