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紫9號是龍巖市農業科學研究所以龍薯10號為母本,以凌紫、越南紫薯、龍紫4號、寧紫1號等紫心甘薯品種為父本集團,經自然雜交育成的紫心甘薯品種。
龍紫9號株型匍匐,蔓長極短到短、單株分枝9條左右,頂葉綠色,葉片淺三裂,葉主脈淡紫色,側脈綠色,脈基淡紫色,葉柄、柄基、莖綠色,蔓粗中等,莖尖絨毛中。薯塊紡錘形,薯皮深紫色,薯肉中等紫色。維生素C含量21.5毫克/100克、花青素含量25.3毫克/100克,食味較面。中抗甘薯根腐病,抗甘薯黑斑病,抗甘薯莖線蟲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紫9號
- 登記編號:GPD甘薯(2020)350080
- 作物名稱:甘薯
- 品種類型:鮮食、加工型
- 育種單位:龍巖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 親本來源:龍薯10號放任授粉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要點,
選育過程
龍紫9號是龍巖市農業科學研究所(陳根輝、郭其茂、林子龍、黃艷霞)以龍薯10號為母本,以凌紫、越南紫薯、龍紫4號、寧紫1號等紫心甘薯品種為父本集團,經自然雜交育成的紫心甘薯品種。母本龍薯10號是2006年龍巖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育成的優質澱粉型甘薯品種。
2011年,從龍薯10號田間植株上獲得自然雜交的種子。
2012年,從F1實生苗中篩選出優良品系W63-1,其具有產量高、薯形美觀、大薯多等優點。
2013~2015年,進行複選、鑑定和品系比較試驗。
2016年,定名為“龍紫9號”。
2016~2017年,參加福建省甘薯區域試驗。
2020年,通過農業農村部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登記編號:GPD甘薯(2020)350080。
2021年,參加國家甘薯產業技術體系組織的優良品種評價篩選試驗;同年,龍紫9號在福建省推廣種植433公頃(6500畝)左右。
特徵特性
- 農藝性狀:株型匍匐,蔓長極短到短、單株分枝9條左右,頂葉綠色,葉片淺三裂,葉主脈淡紫色,側脈綠色,脈基淡紫色,葉柄、柄基、莖綠色,蔓粗中等,莖尖絨毛中。單株結薯5個左右,薯塊紡錘形,薯皮深紫色,薯肉中等紫色。
- 品質:2016~2017年福建省區域試驗各承試單位組織進行品種乾物率測定、食味和外觀的評分評價。龍紫9號兩年平均乾物率為28.25%,比對照福寧紫3號低1.23百分點;外觀評分為80.9分,比對照高1.0分;食味評分為80.6分,比對照高0.6分。2018年由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進行品質測定。結果表明(表3),龍紫9號的粗纖維和花青素含量低於對照福寧紫3號,還原糖和蛋白質含量高於福寧紫3號,兩個品種鈣、鐵、澱粉、蔗糖、維生素C含量相當。
產量表現
在中等肥力條件下,有機肥和無機肥配合施用達一定比例時,能取得較高的鮮薯產量,甘薯品種龍紫9號在施用有機肥1620千克/公頃、複合肥420千克/公頃時產量最高,達43.68噸/公頃。
- 品系比較試驗
2014~2015年,在龍巖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赤水基地進行品系比較試驗。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複,小區面積15.24平方米,種植密度3500株/畝。7月中旬栽插,11月下旬收穫。試驗結果表明,龍紫9號2014、2015年平均鮮薯產量分別為3172.3、2809.4千克/畝,比對照金山57增產20.29%、19.01%;平均薯乾產量分別為654.01、579.34千克/畝,比對照增產23.21%、19.04%;產量均與對照差異極顯著。
- 區域試驗
2016~2017年,參加福建省甘薯新品種區域試驗。採用完全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複,每小區種兩畦,小區面積13.32平方米,種植密度3500株/畝。其中,寧德、南平和寧化作早薯栽種,5月下旬栽插;其餘6個試點作晚薯栽種,7月中旬栽插。試驗結果表明,龍紫9號作早、晚薯栽培生育期均為150天左右;兩年平均鮮薯產量為2151.27千克/畝,比對照福寧紫3號增產18.52%;平均薯乾產量622.79千克/畝,比對照增產12.41%。
- 優良品種評價篩選試驗
2021年,參加由國家甘薯產業技術體系組織的優良品種評價篩選試驗。試驗採用隨機區組排列,2次重複,小區面積不少於40平方米,5行區,栽插密度、田間管理和收穫時間均按當地生產習慣進行。小區計產時去除邊行,只計算中間3行。結果表明,龍紫9號平均鮮薯產量為2421.2千克/畝,平均薯乾產量為672.8千克/畝,平均商品薯產量為2143.9千克/畝。
適種區域
龍紫9號適宜在中國福建春、夏、秋季種植;適宜在江西、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非薯瘟病、甘薯蔓割病重病區作夏、秋薯種植。
栽培要點
宜選擇土層深厚,疏鬆通氣,保肥力強,富含有機質的無病土壤種植。培育壯苗,百株苗重達1千克以上。適時早栽,早薯於5月份、晚薯於立秋前栽插。合理密植,一般畝栽植3500株為宜,施足基肥,重施“夾邊肥”。注意防治病蟲害,特別注意中後期斜紋夜蛾等食葉害蟲為害。適時收穫,全生育期掌握在135天左右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