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眼毛氈病
- 病原:荔枝癭蟎
- 為害植物:龍眼
- 為害部位:葉、花穗、嫩枝和果實
病原特徵,為害症狀,侵染循環,流行規律,防治方法,
病原特徵
龍眼毛氈病病原為荔枝癭蟎(學名:Eriophyes sp.),屬節肢動物門、蛛形綱、四足蟎科動物。成蟎體大小(112—128)微米×(30—40)微米,淺紅色、乳白色或灰白色,胸部呈近三角形盾狀,腹部由70—72環節組成,腹部背面與腹面無分界,環節數目亦相等。胸部具有向前萬生的足兩對,足由5節組成,末節具爪,爪上有放射狀刺。腹部末節背面具有2根毛長。生殖板孔開口於第六至第七節腹面。卵近圓形,直徑8—12微米,無色透明,表面光滑,能反光。該病原除為害龍眼外,還可為害荔枝。
為害症狀
龍眼毛氈病主要為害龍眼的葉、花穗、嫩枝和果實,被害葉在葉芽時期即表現黃綠色近圓形的斑點,隨著葉片的長大,這些病斑呈濃綠色,被害部出現於向表面突起的蟲癭裡面,寄主因受刺激而產生的絨毛狀分泌物,這些分泌物初期無色、透明,一個月後轉為紅褐色,密集於病斑表面,象毛氈。葉片受害後,葉面扭曲不平,葉面突腫,背面則隨之凹陷,幾個月後,蟲癭部分枯死,絨毛狀物有時也成片脫落,被害花葯初期灰綠色,絨毛狀,花萼膨大呈倒鐘形,花器中其他部分也相應膨大,2—3個後,花器呈褐色而千枯,這些被害花穗長期不脫落,在次年春季新芽抽出後,仍可見到上一年被害的花穗。
侵染循環
多數成蟲及若蟲在葉背蟲癭絨毛狀物中越冬,也有個別在植株花序、葉芽上越冬。在蟲癭越冬的蟲,於2月中旬以後,氣溫在18℃以上時活動,部分若蟲遷移到花穗,葉芽或嫩葉上,並在上面固定取食和繁殖。在3—5月間,每隔22—30天皆有若蟲從蟲癭中向外擴散為害。8—9月抽出的新葉被害最重,此蟲除借高接苗傳播外,還可以借微風傳到健葉上。
流行規律
在果園裡樹齡大而樹冠稠密的果樹被害嚴重,30年以上的果園受害率高達100%;陽光不能直接照射到的嫩葉受害較多。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在進行高壓條育苗時,應選擇葉上無蟲癭的母枝;在苗圃中,注意檢查並摘去有蟲癭的葉片。苗圃不宜建立在老齡的荔枝或龍眼園附近。在修剪時,應剪除樹冠被害嚴重的枝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