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成蟎
體極微小,狹長蠕蟲狀,長0.15~害後也產生小絨毛,幼果小,極易脫落,坐果率低。0.2毫米。體色淡黃至橙黃色。頭小向前伸出,其端有螯肢和須肢各一對;頭胸部有足2對;腹部漸細而且密生環毛,末端具長尾毛1對。
卵
圓球形,光滑半透明,乳白色至淡黃色。
若蟎
體形似成蟎但更微小,初孵化時蟲體灰白色,半透明,隨著若蟎發育漸變為淡黃色,腹部環紋不明顯。
生活習性
該蟎在
廣西、
廣東一年四季都有發生,一年發生10代以上,世代重疊,無明顯越冬現象;一般在1~2月蟎體常在樹冠內膛的晚秋梢或冬梢被害葉毛氈基部過冬,但氣溫稍暖仍可見其活動。2月下旬至3月,過冬後蟎體陸續遷移到春梢嫩葉和花穗上為害繁殖,4月上旬以後繁殖量逐漸增大,5~6月蟎體密度最大,為害最重。該蟎生活、產卵繁殖在被害處的蟲癭絨毛間,平時不大活動,一旦受陽光照射或雨水淋濕後則活動較活躍。當荔枝枝新梢芽體剛萌動至幼葉展開時,蟎體從老蟲癭絨毛間逐漸轉移至新芽上,潛入未伸展的嫩葉基部空隙取食、、繁殖。入侵為害5-7天,嫩芽外周受刺激生長出白色絨毛;嫩葉受害初期出現黃色綠色斑,衩害處組織表皮細胞受刺激後也長出白色絨毛,但絨毛比較稀疏。隨著新梢的生長和蟎體不斷繁殖,受害處的絨毛逐漸增多,其顏色由乳白色半透明變為黃褐色。以後由黃褐色轉變為鮮褐色、褐色;受害嫩葉呈現畸形彎曲。
花穗受害時,花朵的萼片膨大呈倒鐘形,花瓣和柱頭髮育不全,形似小絨球,不久脫落。幼果受害,果面和果柄同樣長出白色絨毛,引起大量落果。成果前期受害,果面出現褐色毛氈斑塊,影響果實著色和品質。
此蟎傳播主要靠風、雨滴飛濺、苗木調運、農具器械和自身爬行等途徑蔓延傳播。
荔枝癭蟎具喜蔭畏光的習性,故在樹冠下層和內膛樹葉易受害,大樹受害較重,苗木和幼樹受害較輕。
此蟎對荔枝不同品種的為害程度有差異,黑葉、淮枝、廣西靈山香荔、糖駁、玉麒麟和丁香等品種受害較重,桂味和糯米糍次之,三月紅受害最輕。一般樹齡大且栽培管理粗放的果園,果樹受害較嚴重,在果樹春梢期為癭蟎出現高峰期。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加強果園管理,促進果樹生長健壯,減輕癭蟎為害。采果後結合修剪和冬季清園,剪除癭蟎為害枝葉、過密的蔭枝、弱枝和其他病蟲枝,使樹冠空氣流通,光線充足,減少蟲源,且不利癭蟎發生。控制冬梢,也可減少蟲源。調運苗木時,注意剪去癭蟎為害枝葉,防止癭蟎傳入新果園。
藥劑防治
①冬季清園後,用波美度0.3~0.5度石硫合劑或20%
三氯殺蟎醇乳油800~1000倍液混合膠體硫300倍液噴布一次;②在蟲口密度較高的果園,在果樹放梢前或幼葉展開前或花穗抽出前,酌情噴布或挑治1~2次,常用農藥品種有20%
三氯殺蟎醇乳油800倍液,或73%
克蟎特乳油2000~3000倍液,或20%
噠蟎酮乳油2000倍液,或80%
敵敵畏乳油和40%
樂果乳油按1:1混合後的1000倍液,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