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津橋(湖南省芷江縣橋樑)

龍津橋(湖南省芷江縣橋樑)

龍津橋位於舒城縣城關鎮南門外的南溪河上。南溪又名鷗溪,古稱龍舒水。過去這裡河道寬闊,水量充足,航運發達。給東西水運帶來方便,但也給南北交通造成阻隔。大約在南宋時期此處就建有渡口,舒城人為紀念北宋大畫家李公麟,稱此渡為“龍眠古渡”,北岸還有“公麟巷”。地以名人傳,在此渡口處架橋也就聲名更高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津橋
  • 始建於:明代萬曆十九年(1591年) 
  • 全長:246.7米
  • :12.2米
簡介,歷史,

簡介

花橋和鼓樓一樣,也是侗族人民建築藝術的精華。侗族人民在環繞村寨的河流上或穿寨而過的小溪上,建起一座座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花橋。花橋的全部橋身都是用杉木橫穿直套,卯眼相接,不用一根鐵釘和鐵部件,結構極為合理。他們還在橋身上建起一個長廊式的建築,把橋身完全遮蓋起來。長廊上有供過路人休息的長凳。因為人們可以在橋上避風躲雨,所以花橋也被人們稱為風雨橋或長廊風雨橋。

歷史

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縣有一座現今中國最大的風雨橋,名龍津橋。這座橫臥在舞水上的風雨橋始建於明代萬曆十九年(1591年) ,400多年來經過多次損毀和多次重建,一直是湘黔公路的交通要塞,是商賈遊客往來雲集的繁華之地,史稱三楚西南第一橋。1998年初,為恢復這一歷史名勝,開發旅遊資源,芷江侗族自治縣縣委、縣政府決定重修龍津侗鄉風雨橋。 1999年初,正式動工修建龍津橋;1999年11月7日該橋竣工投入使用。新的龍津風雨橋全長246.7米,寬12.2米,人行道寬5.8米,人行道兩側長廊共設廂房式店面94間,使其不僅具有旅遊觀光、交通往來的功用,而且還是世上獨一無二的風雨橋商業步行街,長長的橋廊上相隔不遠就建有一座橋亭,一共是7座橋亭,中間最高的一座橋亭高17.99米。登上亭台可以觀賞舞水兩岸風光,河西巨大的建築群是全國內陸最大的一座媽祖廟----天后宮;河東岸邊是侗鄉最大的吊腳摟群,遠處群山疊翠,近處舞水飛濺,恰似一幅飄動的風光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