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長城都是延綿不斷的,但在十三陵東邊龍泉峪的山樑上,這裡有一段約5公里的長城,東西兩端都是斷開的。龍泉峪長城在十三陵北20多公里的山上,位於昌平、延慶、懷柔三區縣交界的地方,屬於延慶縣管轄,在蓮花山前的山樑上。龍泉峪長城是明代內長城的主線,長城由東向西自大水峪關進入懷柔之後就沒怎么太大的斷過,經過著名的慕田峪、箭扣、北京 結、黃花城、西水峪之後延伸進了延慶縣的龍泉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泉峪長城
- 建立時間:庚戌年西元1550年)
- 所在地:中國 北京市
介紹
地理
景點
特點
但是,如果你仔細考察,你會發現,東邊的557高地斷頭只是一個假象,高地東邊,長城又逶迤向黃花城方向延伸過去。這就是長城建設中的"山險"現象,即依據陡峭的山勢形成天然的屏障,而無需人工的一事。但長城向西確實沒有了,直到過了十三陵的石佛寺,長城才又重新浮出地面。為什麼這一段沒有長城呢?
歷史
這裡的山路十八彎 ,好在前人給我們立下了文字依據:《明實錄北京 史料》第三冊 薊遼總督劉應節隆慶五年二月疏中指出:"山陵重地,欲修築牆墩,以固封守,而風氣所關,不便宜作,宜令內外守備,多植樹木,以滋保障"。明代所說"山陵",屬專有名詞,專指三面環山的明陵。這段話的意思是說,若在陵寢周邊修築邊牆,會破壞風水,只可內外多植樹木。 原來事關皇禁,"不便宜作",換了今天的話就是不得動土!
遊記
既稱龍泉峪,則必有泉水無疑。徒步十分鐘,果見一座大橋,名“旺泉溝大橋”。
據老鄉指點,若順溪水而下,能尋到一泓泉水,名黑龍潭。龍泉峪長城的“泉”字,便因黑龍潭而名之。順溪水而下,乃為從眾之舉,於是逆流而上。行不過三二百米,兩岸奇峰突出,遮天蔽日,右側山峰之上有一奇石,吻部、頭部自峭壁橫空出世,猶如一條碩大的海豚,搖頭擺尾在藍天白雲之間;左面峭壁之上,則端坐一尊觀音,觀音菩薩服飾、坐姿、似乎出自能工巧匠之手,鬼斧神工,如天外飛來一般。
奇峰盡頭,積一潭碧水。潭中魚影陣陣,潭邊涼風習習,盛夏季節來此探奇,絕妙一個消暑聖地。
龍泉峪長城烽火台密集,閒步時數了一下,從山下到山頂,共有四座,老鄉們稱之為“一樓、二樓、三樓、四樓”。從“靜觀山房”到龍泉峪長城,步行不過20分鐘。因龍泉峪長城是一段野長城,而倍受外國遊客青睞。不期,在野長城下遇見一小伙兒——龍泉峪村人士,他講:二十多年前,一位外國遊客來旅遊,得知他的叔叔第二年要辦喜事,就對小伙子叔叔說,你結婚時,我一定趕來參加婚禮。待到辦喜事之時,那位外國朋友果真趕來,他送的禮物那位小伙子叔叔至今珍藏。
晚餐時,“靜觀山房”一位老者再三勸我品嘗延慶自產野山茶。見不以為然,遂以鐵觀音相待。次日清晨6時,那老者再次以野山茶相讓。我問:“野山茶為何物?”答曰“自己採摘的黃芹。”
黃芹原是一味中藥,怎成了野山茶?不由得興趣陡然而起。
那老者將野山茶端上來,揭開壺蓋,一股微微的清香撲面而來,雪白的茶具,明黃色的茶湯,看上去晶瑩剔透,煞是誘人。品一口,清香中帶著甘甜的味道,不知道的人,誰能猜到是一味清熱解毒的中藥呢。
品著“野山茶”,靜靜地瀏覽“靜觀山房”外的“曠景”,更是一大享受。“靜觀山房”不大,只有300餘平方米,設計獨具匠心,外觀是木質結構小樣樓,裡面是仿古紅木家具。尤其是“靜觀山房”的選址,令人拍案叫絕,坐西朝東,聳立在山峰的頂端。坐在寬敞明亮的大廳,透過落地窗,可以將外面的景色一覽無餘,左面是著名的蓮花山,右面是長城烽火台,腳下則是深不可測的山谷。龍泉峪長城,充滿詩情畫意,春天來了,要釋懷閒情逸緻,龍泉峪長城是不錯的去處。
貼士
線路指南:
前往龍泉峪的道路很好走。自駕車可走八達嶺高速,在昌平轉往十三陵方向。過十三陵後,在長陵丁字口左轉,進入山區公路,行駛約30分鐘過分水嶺(最高處,925路龍泉峪車站處)後下行10多分鐘土路即到龍泉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