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江公濟橋

龍江公濟橋

龍江公濟橋,又稱長橋、萬安橋。位於福建屏南縣長橋鎮長橋村,是現存全國最長的木拱廊橋,1990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該橋始建於北宋,橋正中石墩上有一嵌入橋墩的石碑,碑文云:弟子江稹謝錢一拾三貫又谷三十四石,結石墩一造,為考妣二親承此良因,又為合家男女及自身各乞保平安。元祐五年(1090年)庚午九月謹題。明末“戊子盜毀,僅存一板”,清乾隆七年(1742年)重建,乾隆三十三年又遭盜焚,架木代渡。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復建為34開間136柱橋屋,民國初燒毀。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再度重建,橋身向右岸延伸為38開間156柱,橋西北有重檐橋亭。1952年橋西北端被大水沖毀12開間,1954年縣人民政府出資重建。建橋木匠主繩為長橋村黃生富、黃象顏;石匠為屏南縣曲尺尾村邱允請、前溪村林慶祥。現橋長98.2米,寬4.7米,橋面至水面高度8.5米,五墩六孔,船形墩,不等跨,橋堍、橋墩均用塊石砌築,橋屋建37開間152柱,九檁穿斗式構架,上覆雙坡頂,橋面以杉木板鋪設。橋中設神龕,祀觀音。橋西北端有石階36級,橋東南端有石階10級。遙望該橋形似長虹臥波,非常壯觀。清貢生江起蛟詩云:“千尋縞帶跨滄州,陽羨橋應莫比幽。月照虹彎飛古渡,水搖鰲背漾神州。漢家墨跡留中砥,秦洞桃花接上流。錦渡浮來香片片,令人遙想武陵游。”橋上有13幅楹聯,書梁為包典聚、包邦瑤。聯句云:
虹橋垂兩岸,  劍水隔中流。
佛光普照千家慶, 慈德遙開萬戶村。
地接東南通兩邑, 橋橫上下臥雙虹。
橋拱雙溪千秋渡, 煙迷四境萬家春。
舊跡長留雙鏡水, 乘涼好憩萬安橋。
千秋鏡水游魚甚, 萬古虹橋過客多。
虹橋橫跨東西岸, 鏡水平分曲直人。
傳書奇遇誰能再, 題柱高懷我不知。
上下影搖波底月, 往來人踏水中天。
橋攬雙溪鷗對舞, 松籠兩岸鶴群飛。
革故鼎新存古蹟, 丹楹刻桷振今文。
過客勿驚難去馬, 行人且喜有長虹。
雁齒排來山一脈, 鰲梁架處水雙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