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龍樓鳳闕
【解釋】指帝王宮闕。鳳闕,通常指漢代宮闕名。【出處】宋·歐陽修《鵯鵊詞》詩:“龍樓鳳闕郁崢嶸,深宮不聞更漏聲。”...
- 鳳闕(詞語)
①晉王嘉《拾遺記·魏》:“青槐夾道多塵埃,龍樓鳳闕望崔嵬。”②唐楊炯《從軍行》:“牙璋辭鳳闕,鐵騎遶龍城。”③清陳維崧《南柯子·蝶庵花下送蘇生仲補游京師...
- 龍樓鳳閣
龍樓鳳池,龍樓鳳闕 感情色彩 褒義詞 成語繁體 龍樓鳳閣 成語結構 聯合式 拼音 lóng lóu fèng gé 目錄 1 成語解釋 2 成語典故 3 詞語辨析 龍...
- 風闕
晉 王嘉 《拾遺記·魏》:“青槐夾道多塵埃,龍樓鳳闕望崔嵬。”唐 楊炯 《從軍行》:“牙璋辭鳳闕,鐵騎遶龍城。”清 陳維崧 《南柯子·蝶庵花下送蘇生仲補游...
- 醉太平·歸隱
總題《歸田錄》。⑵龍樓鳳闕:即指帝王宮殿。⑶納:交還、退回。烏靴:烏皮鞋。高官的服飾之一。⑷取次:任意、隨便、逐漸。⑸著疼熱:關切、體貼。...
- 薛凌雲
因此有路人歌曰:“青槐夾道多塵埃,龍樓鳳闕望崔嵬,清風細雨雜香來,土上出金火照台。”當時以銅表標誌里數,是“土上出金”的意思。而“火照台”的意思是膏...
- 薛靈芸
“青槐夾道多塵埃,龍樓鳳闕望崔嵬,清風細雨雜香來,土上出金火照台。”此七字是妖辭。當時以銅表標誌里數,是“土上出金”的意思。而“火照台”的意思是膏...
- 崢嶸(漢語辭彙)
宋 歐陽修 《鵯鵊詞》:“龍樓鳳闕郁崢嶸,深宮不聞更漏聲。” 明·袁可立《甲子仲夏登署中樓觀海市》:“浮屠相對峙,崢嶸信鬼工。” 巴金《砂丁》二:“那兩...
- 長歌·南明風月篇
策劃:鏡子苓苒 作詞:鏡子苓苒 原曲:龍樓鳳闕 風歌夢遠 勇敢的心 演唱:水原【影音同畫】 後期:花世 美工:三三君長歌·南明風月篇文案 編輯 ...
- 濟公故居
“龍樓鳳闕不肯住,飛騰直欲天台去”,這座讓詩仙李白無限神往的天下名山,因濟公“活佛”出生於此,又增添了一道靚麗的文化風景線。...
- 醉太平·警世
醉太平·警世辭龍樓鳳闕,納象簡烏靴。棟樑材取次盡摧折,況竹頭木屑。結知心朋友著疼熱,遇忘懷詩酒追歡說,見傷情光景放痴呆。老先生醉也。...
- 天台話
天台的縣委書記周學鋒要求每個天台人都會背李白“龍樓鳳闕不肯住,飛騰直欲天台去”這句詩,天台人覺得這樣的好詩確實該常掛嘴邊長長自家人的志氣,結果天台人用“...
- 汪元亨
辭龍樓鳳闕,納象簡烏靴。棟樑材取次盡摧折,況竹頭林木屑。結知心朋友著疼熱,遇忘懷詩酒追歡悅,見傷情光景放痴呆。老先生醉也 [2] !中文百科內容由網友共同...
- 瓊台仙谷
難怪詩仙李白直呼:“龍樓鳳闕不肯住,飛騰直欲天台去!”就在我們陶醉讚嘆仙谷湖光中,忽然瞥見遠處湖上有人在展姿,一女梳妝迎客,一僧似濟公放蕩。漸漸走近,濟公...
- 桐柏宮
這裡還有詩仙李白的兩道詩,一首叫《瓊台》,即“龍樓鳳闕不肯住,飛騰直欲天台去。……”,它已成了宣傳天台山和瓊台仙谷風景的鼓動詞。另一首叫《求崔山人...
- 鹿港天后宮
廟的左右建有龍樓鳳闕,分別為梳妝樓與升天閣,登臨其上,古鎮風光,盡收眼底。鹿港天后宮在台灣各媽祖廟中地位極高。因該廟所供奉的媽祖神像是1683年(清康熙二十...
- 長樂府(原創音社)
◎選曲:龍樓鳳闕+煙雨荷柔◎詞作:鳳凝然◎歌曲後期:蛋蛋◎劇情後期:熊貓◎和聲:忘月幽◎美工:久竺&顏清玄◎歌手:葉芷青:忘月幽 蕭白胭:獨凰曲雲:繚白 蘇雨...
- 洪江市古城
在某戶的窨子屋裡,保存有清同治兵部員外郎向禮耕的手跡:“從來歲月易催,對人黃卷青燈。須惜寸陰尺壁,莫謂文章無得,力到龍樓鳳闕,方知一字千金。”...
- 大竹園村(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石樑鎮下轄村)
龍樓鳳闕不肯住飛騰直欲天台去1300年前詩仙李白,從錢塘江出發,一路載酒揚帆、擊節高歌,至台州登上天台山。 [2] 而孟浩然的《越中逢天台太一子》則詳細的記錄...
- 瀋陽故宮
這些宮殿鑲嵌的龍紋五彩琉璃,栩栩如生,雕刻彩畫精緻生動。中路為清太宗時期續建的大中闕,包括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以及清寧宮、關雎宮、衍慶宮、永福宮等。 ...
- 華頂雲霧茶
不乏歷代文人墨客對華頂雲霧茶竭盡讚美之詞句,李白曾“龍樓鳳闕不肯住,飛騰欲往天台去”,推崇備至。傳說清乾隆下江南,經天台喝上華頂雲霧茶、石樑羅漢茶後贊...
- 鵯鵊詞(歐陽修詩作)
鵯鵊⑴詞 龍樓鳳闕郁崢嶸,榮宮不聞更漏聲。 紅紗蠟燭愁夜短,綠窗鵯鵊催天明。 一聲兩聲人漸起,金井轆轤聞汲水。 三聲四聲促嚴妝,紅靴玉帶奉君王。 萬年枝...
- 天台華頂
不乏歷代文人墨客對華頂雲霧茶竭盡讚美之詞句,李白曾“龍樓鳳闕不肯住,飛騰欲往天台去”,推崇備至。傳說清乾隆下江南,經天台喝上華頂雲霧茶、石樑羅漢茶後贊...
- 侯三奇
後於天命九年間遷至瀋陽,復創作宮殿龍樓鳳闕以及三陵各工等用。又賜予壯丁六百餘名以應運夫差役驅使之用也。余曾祖公竭力報效,大工於是乎興。選擇一十七名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