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文化層

龍山文化層

龍山文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之一,1928年因山東濟南龍山鎮城子崖遺址的發掘,被人們發現;分布於黃河中下游。存在於距今4900年至4100年前,這個時期陝西地區的農業和畜牧業較仰韶文化有了很大的發展,生產工具的數量及種類均大為增長;有很發達的磨製石器,出現了石鐮、蚌鐮;快輪制陶技術比較普遍,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山文化層
  • 地位: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之一
  • 發掘時間:1928年
  • :全新世晚期
龍山文化層,時代,命名,

龍山文化層

(Longshan cultural bed)屬全新世晚期。命名剖面位於山東章丘龍山鎮的城子崖。下部為約1米厚的黑色埋藏土,中部疊置3米厚的文化層,上部為2米厚的黃土堆積。經14C年齡測試,河南地區為2800~2300年,山東龍山鎮為3000~2000年,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種文化,較仰韶文化發達,從村舍遺址和埋藏研究可認定,當時人類社會已進入父系社會。
龍山文化為殷代後期的文化。主要分布於陝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蘇北、皖北、鄂西等地,北至蒙古,東北達遼東半島,比仰韶文化擴大了很多,在遺址的分布上也較仰韶文化遺址稠密,1959年在山東寧陽縣發現的大汶口文化(Dawenkou Cultural)是龍山文化的前身。

時代

Qh3

命名

安特生(Andersson,J.G.),1923年命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