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及摩崖造像藝術
龍居寺石刻及摩崖造像位於四川遂寧
安居區東禪鎮白鶴嘴村,始建於唐光化二年(899年),歷經唐光化、天復、天佑年間共12年完工,總計23龕,其工期跨度之大,為世所罕見,蘊含了相當豐富的歷史信息。該處摩崖造像具有佛教造像和道教造像並存的特點,造像分別雕刻在2塊天然巨石上,其中一塊巨石坐落於龍居寺大院內,長7.5米,寬3.6米,高2.7米,巨石東、南、西、三面造像,北面未造像。另一塊巨石坐落於龍居寺外東南方,大暮村油坊院後寨子坡下,相巨約500米處,巨石東、西、北三面造像,南面未造像。巨石全長5.42 米,寬 2.6 米,2處有造像石刻21龕,造像1200餘尊。 其中1號龕為橫三世佛,居中為釋迦牟尼佛,著U形領袈裟,左右佛著雙領下垂袈裟,胸前飾瓔珞,均端坐於蓮台之上,龕前位置平台上有極樂天歌舞場景,左右各有樓閣,樓下人騎寶馬,樓頂各立一神鳥。該處造像形象古樸端莊,氣勢恢宏,保存較好,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極高的文物價值。第9號龕是老君造像,老君手持羽毛扇端坐於須彌座上,頭頂刻有精美的傘著,頭後有桃形背光,兩側立有弟子、神像,下方造有雄獅子一對,門沿各立一力士崢嶸面目,下部造有神像及四天將,坐於妖怪和腳踩於角怪,巨齒獠牙,鼓眼凹臉巨乳。
據文物工作人員介紹,龍居寺石刻及摩崖造像是一處少有的佛教、道教全為造像的一處典範,對研究佛教、道教文化的實物資料。它也是佛教、道教和儒教,對立統一地發展著,走向三教會同的歷史實物證據之一。它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因地制宜,借景發揮,胸懷整個天地,用藝術家的構思,在一塊巨石上,溶自然與人文之美,將佛像、神佛雕刻慈祥、和善、尊嚴、威猛、靜美、動美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給人眼球包賞,心靈舒暢,得到美的享受。同時它也反映了地方宗教、社會文化等不可再生歷史文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