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塘村(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民治街道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8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龍塘村隸屬於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民治街道。位於民治街道西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3.1千米。相鄰自然村有簡上村、松園仔村。該村地處陽台山東麓丘陵地帶,村旁有海拔587米的陽台山。龍塘村始建於明朝中期,廖鳳騰攜家眷從上芬村到此立村而形成。現村於1992年在原村周邊重建。因此地當初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池塘排起來像一條長龍而得名龍塘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塘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華南地區
  • 地理位置: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民治街道
  • 車牌代碼:粵B
歷史沿革,經濟,人口,歷史文化,村民由來,本地方言,傳統建築,傳統習俗,本地美食,公共設施,

歷史沿革

建村至明萬曆元年(1573年),屬東莞縣;明萬曆元年至清朝,屬新安縣。1914年,屬寶安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屬寶安縣民治鄉;1958年,屬紅色公社;1959年,屬觀瀾公社;1961年,屬龍華公社;1979年,屬深圳市龍華區龍華公社;1981年,屬深圳市寶安縣龍華公社;1983年,屬寶安縣龍華區龍勝鄉;1986年,屬龍華鎮龍勝行政村;1989年,屬龍華鎮上塘行政村; 1993年,屬深圳市寶安區龍華鎮上塘行政村;2004年,屬龍華街道;2006年,屬民治街道;2011年,屬深圳市龍華新區民治街道龍塘社區。

經濟

傳統經濟以種植水稻為主,兼種甘蔗、花生、番薯、龍眼、荔枝、蔬菜等,農閒時編織竹籃、籮筐等器具。改革開放後,陸續建起7棟廠房、商住樓、酒店公寓等物業。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房屋出租、工資性收入、集體經濟分紅等。

人口

2015年末,戶籍人口126人,其中男性60人,女性66人;80歲以上9人,最年長者100歲(男);實際在村人口37人;常年在城鎮生活和打工85人;海外留學4人。非戶籍外來人口17121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約10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6人,主要居住在紐西蘭。

歷史文化

村民由來

村民主要為詹姓,明洪武三年(1370年)從江西鄱陽遷移至廣東東莞篁村,後族人在篁村北約一千米處立新村即壩頭村;明正德元年(1506年)從東莞壩頭村遷至上芬,後分村至當地。現存《上塘村史》,上塘社區居委會於2005年纂修。

本地方言

世居村民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

傳統建築

傳統民居為廣府民居,現存30座,保存基本完好。老村2號建築具有代表性,一開間一進,清水磚牆,木橫樑,灰瓦平脊,內有閣樓。
村內現存三槐書室。始建於清朝,2003年重建。占地面積約200平方米。是詹氏宗祠的支系祠堂(俗稱阿廳),古時兼作私塾之用。三開間兩進一天井格局。清水磚牆、灰瓦覆頂,大門上方立有“三槐書室”匾額,兩旁有“龍騰碧海;塘沐艷陽”和“龍騰碧海千秋盛;塘沐艷陽百業興”楹聯,後堂供奉祖宗牌位。現仍作宗祠使用。
龍塘村
三槐書室

傳統習俗

清明節是村民一年一度集體祭祖的日子。是日,每家派出代表帶上祭品、杯盤等,先去大眾山祖宗墓地祭拜,再到“三槐書室”祭拜,最後聚餐。該村還沿襲除夕夜洗“大吉水”的風俗。

本地美食

特色傳統(節慶)食品有春節的年糕、米餅、油角、糖環,清明節的艾粄、雞屎藤粄,農曆四月初八(佛誕)和七月十四(鬼節)的手粉,端午節的灰水粽,冬至的蘿蔔糕等。

公共設施

毗鄰廣深港高速鐵路,龍華人民路、新區大道、騰龍路、簡上路經過該村,深圳捷運4號線設有龍塘站。20世紀60年代通電,80年代通自來水,90年代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及通電話,2001年通網際網路。村內有上芬國小,設6個年級39個班,2015年在校學生2059人,教職工120人。有圖書室、龍塘社區星光老人之家、龍塘公園、健身器材、村民活動中心、籃球場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