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帝王州形容的是現在的江蘇徐州,徐州以“帝王之鄉”著稱於世,僅徐州籍的開國皇帝就有十一人之多。如果算上繼位的皇帝,及諸侯國之王,帝王的總計更是一個驚人的數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吟虎嘯帝王州
- 記錄人物:徐州籍皇帝
- 對象:詩詞
- 性質:詩詞文集
龍吟虎嘯帝王州
——徐州籍皇帝好詩詞賞析
文·張成珠
徐州以“帝王之鄉”著稱於世,僅徐州籍的開國皇帝就有十一人之多。如果算上繼位的皇帝,及諸侯國之王,帝王的總計更是一個驚人的數目。前年,央視軍事頻道攝製“戰爭與城市”系列專輯,其中一輯的題名,當初就是《金戈鐵馬帝王鄉——徐州》。清代乾隆年間的徐州知府邵大業,曾經賦詩詠嘆徐州,首句就是“龍吟虎嘯帝王州”,尾句又是“多少英雄談笑盡,樹頭一片夕陽浮。”那種恢弘之氣、時空之感,好不令人震撼。詩詞,是記錄人們的心語。邵知府說的“龍吟虎嘯”,是讚嘆徐州籍的帝王也不乏詩詞佳作。
徐州籍的皇帝,確實寫下許多詩詞佳作。他們的作品風格各異,皆有相當文學品位。劉邦、劉裕和朱元璋都是平民出身,俗稱布衣皇帝,他們的文化程度雖然不高,但直表胸臆,抒情言志也寫出了好詩,作品顯得通俗平實,俗中見雅,屬“下里巴人”;李璟與李煜貴族出身,文化功底深厚,他們的詞作顯得精深高雅,屬“陽春白雪”。
風韻,還是劉邦最豪放
劉邦的《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吐露了開國之帝的心語,那種氣勢是一般詩人所不可能具有的。楚漢抗衡豈止在戰場,與項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何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相比,《大風歌》是以勝利者定乾坤的姿態,為那段歷史劃了個句號。
劉邦所作的《大風歌》,屬柏梁體僅有三行,竟在千古詩壇贏得一席之地。首句“大風起兮雲飛揚”,以風雲變幻作比喻,形象地描寫秦未農民大起義的聲勢浩大,以及漢朝建立以後,平定叛亂的勇猛進軍。意味其帝業的興起,必須符合客觀形勢、遵循歷史潮流。第二句“威加海內兮歸故鄉”是觸景生情,當天下統一,四海臣服,榮歸故鄉之際,面對父老鄉親的隆重接待,他喜悅難掩,為光宗耀祖,能不炫耀功績的輝煌、權威的顯赫?而第三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內涵則是雙關的。創業難守成更難,既有高瞻遠矚,為鞏固帝業而發出廣招賢能、猛士的呼喚,又另有一種焦慮、惆悵。他是帶病親征的,追擊戰鬥又中箭負傷。他已經預感生命的垂危,更擔憂社稷的安危。
劉邦的思慮,不難理解。開國立業之際,確有一批良臣猛將與他同心同德英勇奮鬥,而當他稱帝之後,卻對大臣懷有戒心,那些勞苦功高的異性諸侯,如淮陰侯韓信以謀反罪名被殺,誅滅三族。相國蕭何獲罪下獄,而張良為躲過劫難又隨從赤松子出遊避世,淮南王黥布謀反被平叛……如此局面,前景怎么能夠讓他樂觀?心力交瘁,久病不愈的劉邦,於翌年死去。
劉邦的傳世詩作,除《大風歌》外,還有《鴻鵠歌》。漢武帝劉徹繼承先祖劉邦遺風,傳世詩作有《秋風辭 》、《瓠子歌二首》、《天馬歌 》、《西極天馬歌》、《李夫人歌 》、《思奉車子侯 》、《柏梁詩 》,不乏佳作。
劉裕,詩與武功共煊赫
南北朝時期,南朝的開國皇帝宋武劉裕,祖籍彭城綏里,雖然他是西漢楚元王劉交21世孫,但至劉裕出生前家境早已衰落。父母的雙亡,使劉裕自幼陷入困境。他以種田、砍柴、捕魚和賣屨(葛麻製成的鞋)謀生。他空有“士族”名份,實際上就是個貧苦的農民。他從普通一兵(軍中馬夫)起步,戎馬倥傯,奪得天下。在他死後八百多年,南宋詞人辛棄疾,還在《永遇樂·北固亭懷古》中對他這樣稱頌:“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可見他的影響深遠。當時,中國進入南北朝分裂時期,自西晉末年到北魏統一北方期間,公元304-439年,曾在中國北部出現過“五胡十六國”的局面,五胡指匈奴、鮮卑、羯、氐、羌,這個時期也被稱為“五胡亂華”時期。劉裕成為南方漢人政權中一顆耀眼的明星。與他之前的徐州梟雄比較,他既具備劉邦的智謀又有項羽的勇猛,其北伐事業足以令那個時代的漢人感到欣慰、振奮。
劉裕有詩歌傳世,可能辛棄疾品讀有感,才寫下宋詞《永遇樂·北固亭懷古》的。劉裕在做皇帝以前,本是東晉王朝的領兵統帥,曾經以彭城為軍事基地,兩次北伐。他在彭城戲馬台東側建成規模宏大的台頭寺,公元416年第二次北伐班師回鄉,適逢九月九日重陽佳節,他設宴戲馬台慶賀北伐的輝煌勝利。奉旨勞軍的著名詩人謝靈運恭逢盛會,獻詩祝賀。宴會上,劉裕也獻詩明志,歸納戰績,抒發豪情:“先盪臨淄寇,卻清河洛塵。華陽有逸驥,桃林無伏輪。”說他揮師北進,先蕩滌南燕國,擒殺南燕王慕容超;後又率軍西征掃平後秦,將國王姚泓押往京城斬首。自此放馬華山之陽,潼關桃林再無兵車出沒。
以氣勢磅礴的詩行,寫照輝煌征戰,概述恢宏的歷史。
李煜,無愧“千古詞帝”
公元十世紀初,曾經輝煌燦爛的唐王朝已經到了末日,統一政權分裂,國土割據,形成“五代十國”。在這個動盪的年代裡,唐詩也結束輝煌,走向衰落。而另一種叫“詞”的韻文在興起,逐漸高踞中國文學巔峰。五代時期,李昪重建唐朝,史稱南唐。李昪就愛詩詞,有詞作流傳。他的兒子李璟、孫子李煜,都是著名詞人,還有《南唐二主詞集》傳世。李璟(南唐中主)的詞,流傳到現在的僅有五首,他在南唐詞壇產生過引領作用。李煜(南唐後主)是在他的影響下取得更大的成就。李煜留存的詞只有三十八首,僅此也已讓他贏得“乾古詞帝”的盛譽。
李煜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的末代皇帝,史稱李後主,在位時間不足十五年。他在江南繼承皇位時,宋太祖趙匡胤已經統一北方,建立宋王朝,李煜性格懦弱,迫於形勢,對宋稱臣納貢,苟且求安。宋軍圍攻金陵,兵臨城下的時候,李煜正在痴迷於寫作,填詞一首《臨江仙》,未等寫完京城陷落,貪生怕死的李煜帶領他的后妃和官僚40餘人向宋軍投降,南唐就此亡國。投降後的李煜被押送汴京(今開封),還沒丟下這首未寫成的《臨江仙》,竟然心安理得,還把詞的後三句補齊。
他被軟禁起來,一國之君淪為階下囚,一切都在監管之下,完全失去了自由。然而,李煜的詩詞創作走向輝煌,卻源於他後半生屈辱的、悲慘的命運。李煜詩詞內容可分兩類:第一類是降宋之前所寫的,多為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題材較窄;第二類是降宋以後的作品,由於命運急轉直下,一代帝王瞬間淪為囚徒,這種巨大的人生落差使他痛徹肺腑,同時也給他的詩詞創作提供了廣闊、豐富的情感世界。亡國的深痛,往事的追憶,成為李煜後期詩詞創作的主要題材。相比前期作品,由於注入特殊的感情體驗而陡然升華,所以寫出了成就極高的作品。
他的詞,在中國文學史上好比一座里程碑,在他之前,詞以艷情為主,內容淺薄,即使寄寓一點情懷,也大都用比興手法,隱而不露。李煜後期的詞,直抒胸臆,傾吐身世家國之感,情真語摯,意境深遠。他對後來宋代蘇軾、辛棄疾豪放派詞作的出現,產生了深遠影響,所以是承前啟後的一代宗師。李煜因亡國之痛而哀怨、悔恨,其代表作有《浪淘沙令》、《破陣子》和《相見歡》,而最具感染力的還是《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首詞標誌他的藝術成就頂峰,也是一首絕命詞。是這詞引起宋帝趙光義的反感,將他毒死的。詞中“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的佳句,稍有文化者,無人不曉。要憑才華,李煜不適合做皇帝,這種錯位,卻成就了他的文學事業。“不幸亡國家,有幸成詞宗”,概括了他的人生。
詩人多產,當數朱元璋
朱元璋祖籍沛縣,稱帝後曾返鄉祭祖。他的詩通俗易懂,氣勢雄壯。他同劉邦的詩,都是在不經意間,以樸素的語言透出非凡的境界。詩言志,字裡行間流露的是他們睥睨天下,諸侯臣服,開創偉業的志向和恆心。比如寫“園中四君子”的梅蘭竹菊,是歷代詩作屢見不鮮的題材。雖高手雲集,但朱元璋脫穎而出。他吟菊:“百花發時我不發,我若發時都嚇殺!要與西風戰一場,遍身穿就黃金甲。” 他詠竹:“雪壓枝頭低,雖低不著泥。一朝紅日出,依舊與天齊。” 在他起兵反元之後,有一次隱瞞身份喬裝出行,來到一座寺廟。廟裡的和尚見他行跡可疑,就盤查詢問。朱元璋衝動地在牆上題寫一首《憤題和尚詰問》詩:“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山僧不識英雄主,只顧嘵嘵問姓名。”詩如其人,這些詩,分明都是寫照他那由平民到天子的非凡人生。
樸實無華的詩,也有卓越技巧。洪武十四年是雞年,朱元璋親臨翰林院與學士們一起飲酒慶賀。席間提議,以“金雞報曉”為題,各人獻詩一首。文人雅士爭相比試,各展才華,一時難分高低。朱元璋微微一笑,也揮筆參賽:“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兩聲撅兩撅”。大家都感覺太俗,還像詩嗎?眾人互遞眼色,鴉雀無聲,忍不住的只好扭過臉去掩口偷笑。誰知朱元璋急轉直上續上兩句:“三聲喚出扶桑日,掃退殘星與曉月。” 頓然,引發一片叫絕,令人嘆服。妙,就妙在巧用“敗筆” 先抑後揚,出人意料地反敗為勝,更顯精采。品讀朱元璋的詩,倒有一種大智若愚,拙中見巧的感覺。
朱元璋做皇帝,定都南京。一次微服巡視,巧遇一群赴京趕考的舉子在渡口候船。萬里長江波濤洶湧,巍巍鐘山龍盤虎踞。目睹壯觀景象,有個舉子遠眺燕子磯峭岩,脫口吟出“燕子磯兮一秤砣”之句。贏得了一致稱讚:“好一句氣勢磅礴的起始!只此一句也足見胸襟博大了。”在場的朱元璋不禁發笑。有人責問笑什麼。他說:“此句氣魄雖大,只怕難能繼續完詩。”的確,以偌大的燕子磯喻秤砣,又拿什麼作秤桿、秤鉤呢?良久無人吭聲應接,朱元璋見狀又大笑,當即賦詩《詠燕子磯》一首:“燕子磯兮一秤砣,長虹作桿又如何?天邊彎月是鉤掛,稱我江山有幾多!”巧妙,壯闊,眾舉子暗自佩服。出語超凡,敢把江山稱為己物的,也唯有當朝天子。身為開國君主,總是深明創業難,守成更難的道理。朱元璋縱然圓了皇帝夢,決非高枕無憂地安享清福,如詩所說:“諸臣未起朕先起,諸臣已睡朕未睡。何以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猶披被。”
說到皇帝的詩詞,就數量而論乾隆最多,編印成的《御詩集》五集,收入4萬多首詩篇,堪稱中國個人詩集收詩量之“最”。他南巡4次到徐州,詩作也有上百篇。然而,數量之多並不體現詩的品位,詩壇排行,試問乾隆算是幾流詩人?品評他的詩,多屬“附庸風雅”之作,品讀的感覺,如同嚼蠟。與徐州籍皇帝的佳作比較,能不相形見絀?邵大業所說帝王之州的龍吟虎嘯,是當指徐州籍的皇帝以詩詞抒懷言志,傾吐自已的心聲。
——徐州籍皇帝好詩詞賞析
文·張成珠
徐州以“帝王之鄉”著稱於世,僅徐州籍的開國皇帝就有十一人之多。如果算上繼位的皇帝,及諸侯國之王,帝王的總計更是一個驚人的數目。前年,央視軍事頻道攝製“戰爭與城市”系列專輯,其中一輯的題名,當初就是《金戈鐵馬帝王鄉——徐州》。清代乾隆年間的徐州知府邵大業,曾經賦詩詠嘆徐州,首句就是“龍吟虎嘯帝王州”,尾句又是“多少英雄談笑盡,樹頭一片夕陽浮。”那種恢弘之氣、時空之感,好不令人震撼。詩詞,是記錄人們的心語。邵知府說的“龍吟虎嘯”,是讚嘆徐州籍的帝王也不乏詩詞佳作。
徐州籍的皇帝,確實寫下許多詩詞佳作。他們的作品風格各異,皆有相當文學品位。劉邦、劉裕和朱元璋都是平民出身,俗稱布衣皇帝,他們的文化程度雖然不高,但直表胸臆,抒情言志也寫出了好詩,作品顯得通俗平實,俗中見雅,屬“下里巴人”;李璟與李煜貴族出身,文化功底深厚,他們的詞作顯得精深高雅,屬“陽春白雪”。
風韻,還是劉邦最豪放
劉邦的《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吐露了開國之帝的心語,那種氣勢是一般詩人所不可能具有的。楚漢抗衡豈止在戰場,與項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何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相比,《大風歌》是以勝利者定乾坤的姿態,為那段歷史劃了個句號。
劉邦所作的《大風歌》,屬柏梁體僅有三行,竟在千古詩壇贏得一席之地。首句“大風起兮雲飛揚”,以風雲變幻作比喻,形象地描寫秦未農民大起義的聲勢浩大,以及漢朝建立以後,平定叛亂的勇猛進軍。意味其帝業的興起,必須符合客觀形勢、遵循歷史潮流。第二句“威加海內兮歸故鄉”是觸景生情,當天下統一,四海臣服,榮歸故鄉之際,面對父老鄉親的隆重接待,他喜悅難掩,為光宗耀祖,能不炫耀功績的輝煌、權威的顯赫?而第三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內涵則是雙關的。創業難守成更難,既有高瞻遠矚,為鞏固帝業而發出廣招賢能、猛士的呼喚,又另有一種焦慮、惆悵。他是帶病親征的,追擊戰鬥又中箭負傷。他已經預感生命的垂危,更擔憂社稷的安危。
劉邦的思慮,不難理解。開國立業之際,確有一批良臣猛將與他同心同德英勇奮鬥,而當他稱帝之後,卻對大臣懷有戒心,那些勞苦功高的異性諸侯,如淮陰侯韓信以謀反罪名被殺,誅滅三族。相國蕭何獲罪下獄,而張良為躲過劫難又隨從赤松子出遊避世,淮南王黥布謀反被平叛……如此局面,前景怎么能夠讓他樂觀?心力交瘁,久病不愈的劉邦,於翌年死去。
劉邦的傳世詩作,除《大風歌》外,還有《鴻鵠歌》。漢武帝劉徹繼承先祖劉邦遺風,傳世詩作有《秋風辭 》、《瓠子歌二首》、《天馬歌 》、《西極天馬歌》、《李夫人歌 》、《思奉車子侯 》、《柏梁詩 》,不乏佳作。
劉裕,詩與武功共煊赫
南北朝時期,南朝的開國皇帝宋武劉裕,祖籍彭城綏里,雖然他是西漢楚元王劉交21世孫,但至劉裕出生前家境早已衰落。父母的雙亡,使劉裕自幼陷入困境。他以種田、砍柴、捕魚和賣屨(葛麻製成的鞋)謀生。他空有“士族”名份,實際上就是個貧苦的農民。他從普通一兵(軍中馬夫)起步,戎馬倥傯,奪得天下。在他死後八百多年,南宋詞人辛棄疾,還在《永遇樂·北固亭懷古》中對他這樣稱頌:“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可見他的影響深遠。當時,中國進入南北朝分裂時期,自西晉末年到北魏統一北方期間,公元304-439年,曾在中國北部出現過“五胡十六國”的局面,五胡指匈奴、鮮卑、羯、氐、羌,這個時期也被稱為“五胡亂華”時期。劉裕成為南方漢人政權中一顆耀眼的明星。與他之前的徐州梟雄比較,他既具備劉邦的智謀又有項羽的勇猛,其北伐事業足以令那個時代的漢人感到欣慰、振奮。
劉裕有詩歌傳世,可能辛棄疾品讀有感,才寫下宋詞《永遇樂·北固亭懷古》的。劉裕在做皇帝以前,本是東晉王朝的領兵統帥,曾經以彭城為軍事基地,兩次北伐。他在彭城戲馬台東側建成規模宏大的台頭寺,公元416年第二次北伐班師回鄉,適逢九月九日重陽佳節,他設宴戲馬台慶賀北伐的輝煌勝利。奉旨勞軍的著名詩人謝靈運恭逢盛會,獻詩祝賀。宴會上,劉裕也獻詩明志,歸納戰績,抒發豪情:“先盪臨淄寇,卻清河洛塵。華陽有逸驥,桃林無伏輪。”說他揮師北進,先蕩滌南燕國,擒殺南燕王慕容超;後又率軍西征掃平後秦,將國王姚泓押往京城斬首。自此放馬華山之陽,潼關桃林再無兵車出沒。
以氣勢磅礴的詩行,寫照輝煌征戰,概述恢宏的歷史。
李煜,無愧“千古詞帝”
公元十世紀初,曾經輝煌燦爛的唐王朝已經到了末日,統一政權分裂,國土割據,形成“五代十國”。在這個動盪的年代裡,唐詩也結束輝煌,走向衰落。而另一種叫“詞”的韻文在興起,逐漸高踞中國文學巔峰。五代時期,李昪重建唐朝,史稱南唐。李昪就愛詩詞,有詞作流傳。他的兒子李璟、孫子李煜,都是著名詞人,還有《南唐二主詞集》傳世。李璟(南唐中主)的詞,流傳到現在的僅有五首,他在南唐詞壇產生過引領作用。李煜(南唐後主)是在他的影響下取得更大的成就。李煜留存的詞只有三十八首,僅此也已讓他贏得“乾古詞帝”的盛譽。
李煜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的末代皇帝,史稱李後主,在位時間不足十五年。他在江南繼承皇位時,宋太祖趙匡胤已經統一北方,建立宋王朝,李煜性格懦弱,迫於形勢,對宋稱臣納貢,苟且求安。宋軍圍攻金陵,兵臨城下的時候,李煜正在痴迷於寫作,填詞一首《臨江仙》,未等寫完京城陷落,貪生怕死的李煜帶領他的后妃和官僚40餘人向宋軍投降,南唐就此亡國。投降後的李煜被押送汴京(今開封),還沒丟下這首未寫成的《臨江仙》,竟然心安理得,還把詞的後三句補齊。
他被軟禁起來,一國之君淪為階下囚,一切都在監管之下,完全失去了自由。然而,李煜的詩詞創作走向輝煌,卻源於他後半生屈辱的、悲慘的命運。李煜詩詞內容可分兩類:第一類是降宋之前所寫的,多為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題材較窄;第二類是降宋以後的作品,由於命運急轉直下,一代帝王瞬間淪為囚徒,這種巨大的人生落差使他痛徹肺腑,同時也給他的詩詞創作提供了廣闊、豐富的情感世界。亡國的深痛,往事的追憶,成為李煜後期詩詞創作的主要題材。相比前期作品,由於注入特殊的感情體驗而陡然升華,所以寫出了成就極高的作品。
他的詞,在中國文學史上好比一座里程碑,在他之前,詞以艷情為主,內容淺薄,即使寄寓一點情懷,也大都用比興手法,隱而不露。李煜後期的詞,直抒胸臆,傾吐身世家國之感,情真語摯,意境深遠。他對後來宋代蘇軾、辛棄疾豪放派詞作的出現,產生了深遠影響,所以是承前啟後的一代宗師。李煜因亡國之痛而哀怨、悔恨,其代表作有《浪淘沙令》、《破陣子》和《相見歡》,而最具感染力的還是《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首詞標誌他的藝術成就頂峰,也是一首絕命詞。是這詞引起宋帝趙光義的反感,將他毒死的。詞中“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的佳句,稍有文化者,無人不曉。要憑才華,李煜不適合做皇帝,這種錯位,卻成就了他的文學事業。“不幸亡國家,有幸成詞宗”,概括了他的人生。
詩人多產,當數朱元璋
朱元璋祖籍沛縣,稱帝後曾返鄉祭祖。他的詩通俗易懂,氣勢雄壯。他同劉邦的詩,都是在不經意間,以樸素的語言透出非凡的境界。詩言志,字裡行間流露的是他們睥睨天下,諸侯臣服,開創偉業的志向和恆心。比如寫“園中四君子”的梅蘭竹菊,是歷代詩作屢見不鮮的題材。雖高手雲集,但朱元璋脫穎而出。他吟菊:“百花發時我不發,我若發時都嚇殺!要與西風戰一場,遍身穿就黃金甲。” 他詠竹:“雪壓枝頭低,雖低不著泥。一朝紅日出,依舊與天齊。” 在他起兵反元之後,有一次隱瞞身份喬裝出行,來到一座寺廟。廟裡的和尚見他行跡可疑,就盤查詢問。朱元璋衝動地在牆上題寫一首《憤題和尚詰問》詩:“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山僧不識英雄主,只顧嘵嘵問姓名。”詩如其人,這些詩,分明都是寫照他那由平民到天子的非凡人生。
樸實無華的詩,也有卓越技巧。洪武十四年是雞年,朱元璋親臨翰林院與學士們一起飲酒慶賀。席間提議,以“金雞報曉”為題,各人獻詩一首。文人雅士爭相比試,各展才華,一時難分高低。朱元璋微微一笑,也揮筆參賽:“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兩聲撅兩撅”。大家都感覺太俗,還像詩嗎?眾人互遞眼色,鴉雀無聲,忍不住的只好扭過臉去掩口偷笑。誰知朱元璋急轉直上續上兩句:“三聲喚出扶桑日,掃退殘星與曉月。” 頓然,引發一片叫絕,令人嘆服。妙,就妙在巧用“敗筆” 先抑後揚,出人意料地反敗為勝,更顯精采。品讀朱元璋的詩,倒有一種大智若愚,拙中見巧的感覺。
朱元璋做皇帝,定都南京。一次微服巡視,巧遇一群赴京趕考的舉子在渡口候船。萬里長江波濤洶湧,巍巍鐘山龍盤虎踞。目睹壯觀景象,有個舉子遠眺燕子磯峭岩,脫口吟出“燕子磯兮一秤砣”之句。贏得了一致稱讚:“好一句氣勢磅礴的起始!只此一句也足見胸襟博大了。”在場的朱元璋不禁發笑。有人責問笑什麼。他說:“此句氣魄雖大,只怕難能繼續完詩。”的確,以偌大的燕子磯喻秤砣,又拿什麼作秤桿、秤鉤呢?良久無人吭聲應接,朱元璋見狀又大笑,當即賦詩《詠燕子磯》一首:“燕子磯兮一秤砣,長虹作桿又如何?天邊彎月是鉤掛,稱我江山有幾多!”巧妙,壯闊,眾舉子暗自佩服。出語超凡,敢把江山稱為己物的,也唯有當朝天子。身為開國君主,總是深明創業難,守成更難的道理。朱元璋縱然圓了皇帝夢,決非高枕無憂地安享清福,如詩所說:“諸臣未起朕先起,諸臣已睡朕未睡。何以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猶披被。”
說到皇帝的詩詞,就數量而論乾隆最多,編印成的《御詩集》五集,收入4萬多首詩篇,堪稱中國個人詩集收詩量之“最”。他南巡4次到徐州,詩作也有上百篇。然而,數量之多並不體現詩的品位,詩壇排行,試問乾隆算是幾流詩人?品評他的詩,多屬“附庸風雅”之作,品讀的感覺,如同嚼蠟。與徐州籍皇帝的佳作比較,能不相形見絀?邵大業所說帝王之州的龍吟虎嘯,是當指徐州籍的皇帝以詩詞抒懷言志,傾吐自已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