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台觀(三台龍台觀)

龍台觀(三台龍台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四川綿陽三台縣龍台觀,原名龍台寺。清代高僧明心禪師道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三台龍台觀
  • 地理位置:四川省三台縣紫河鎮龍台寺村
明心禪師簡介,主要著作,文映江簡介,

明心禪師簡介

高峰山道教始祖袁太師祖,俗名袁樹和,壽長數百春秋。十三歲出家為僧,法號明心禪師,因酒肉不戒,說話奇怪,世稱瘋僧。遇仙入太白山修道。童真道成。噫。異矣。大明至我國朝大清光緒。蓋歷數百春秋矣。先生鶴髮童顏。精神矍鑠。儼然有神仙之雅度。聞其語言。輾然若癲。然識歲之豐凶。天之旱潦。事之休咎。數之休短。人之善惡。一見洞然。每每奇中事。後人始知之。豈非至誠之道。可以前知乎。而且誘人為善。勸人去惡。循循弗懈。因其素性也。至若論三教合一。不涉高遠。不入虛無。不類異端邪說詖行。而適符乎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孟。十六字心傳之中道。噫。異矣。可傳也。後遇道教仙人呂祖,馬祖傳授性命學而大道競成後開創全真龍門方便道門高峰道,講究清心靜坐,舒坦自然,不吃齋念咒,號稱天下第一仙派。上天封為清洌古佛,在世著有《醒迷歌》也名《醒迷勸善歌》。 祖師先佛後道,弘揚道學,主張三教合一,高峰山道觀至今還有三教宗師的匾額。
袁明心(諱樹和),四川省岳池縣顧縣鎮廣福寺人氏。生於明嘉靖乙卯年(1555)八月初五子時,飛昇於清光緒辛丑年(1901)三月十三日酉時,享年346歲。祖父諱文興,父諱金銀,母楊氏,兄弟五人,排行三。九代施濟廣行善。家貧。十三歲時,祖與父母俱逝,到廣福寺出家為僧。後去南充玉皇宮,雲遊陝西太白山,又在青羊宮看管花園。中年考取進士。後見國運衰頹,厭棄世俗,後到二仙庵出家修道。又值明熹宗(在位時間1621—1628年 )斥令天下道轉為僧,不得已削髮裝瘋,內實參玄悟道,心存濟世。退居三台縣龍台寺,奉行“三教合一”之宗,講孔孟之禮義,闡丘袓龍門之道,開普渡眾生之門。後來得到仙人呂祖(洞賓)、丘祖(處機)的指引傳金丹大道入了道門。大道競成後,開創全真龍門高峰道。講究清心靜坐,舒坦自然,不吃齋念咒……
明末清初,時局動亂。……在袁祖雲遊九華山、終南山太白金天王廟後,返蜀…… “師見故鄉人物百無一存。舊時所歷諸寺院 ,其司香火綰缽盂 ,監藏庫者,其人其身皆化為土苴屎,噘嘆!流塵散形轉睨成空。惟功德無量,可以永世。遂遍往遂寧、成都、青城明剎勝境,隨便化人濟人……
後退回寄射蓬兩縣諸寺。清末曾住定香寺,又在射洪縣東山寺任住持。後去射洪縣河口鄉龍台寺修仙悟道,此廟較較大,香火旺,常住僧眾一百餘人。
史料記載,楊拂雲四十歲時(1820年)同袁祖去峨嵋山九老洞居三載,四年後袁、楊二祖在青羊宮等處掛單養靜五年。
明心禪師,鶴髮童顏,精神矍鑠,儼然有神仙之雅度。他誘人為善,勸人去惡。識歲之豐凶、天之旱潦、事之休咎、數之休短、人之善惡。他行事神異,言語顛倒,人稱“瘋和尚”,敬之如神。1901年在龍台寺坐化,並葬於此。(三台縣紫河鎮龍台寺村 )。神封青蓮古佛。(袁祖在西南經書中還有稱清冽古佛,青列古佛等)
相傳他收有徒弟三位:一,楊拂雲;二,本空禪師,俗姓楊,射洪縣柳堤人,1922年前後任射洪縣東山寺住持;三,思摩禪師,俗名李君蓮,原是清乾隆年間的翰林,後棄官為僧。他學識淵博,擅長書畫,年事已高而返老還童,人稱“癲師爺”,清末民初在定香寺任住持。
高峰山道觀及周邊的叢林廟都塑有袁祖的神像,如蓬溪縣高峰山、定香宮;鹽亭縣文昌宮、天祿觀;三台縣龍台觀;西充縣蟠龍山;南充的舞鳳山文昌宮、雲台山、天福山、乳泉山、雲台觀等。一致認為他是高峰山道教始祖。
(史料來源:板存四川簡陽金馬鄉雷音寺;袁祖著作、自述;弟子們讚頌等。)

主要著作

醒迷歌
(1)普沱派曰:
經傳冰清真羅覺,禪正比超德眾緣。
眉輪玉觀佛來性,慧廣全義集賢東。
(2)訓戒
男女修行聽實言,從此志要立得堅。
第一佛法莫輕慢,第二孝道可登仙。
第三久遠心不變,第四教訓性莫偏
第五忘情並決念,第六品貌要行端。
第七粗鄙無半點,第八度量比海寬。
第九勤儉不厭倦,第十禮儀最為先。
十一內外無缺陷,十二樣樣潔白鮮。
十三見善早學滿,十四忍辱更加謙。
十五自己有主見,十六和氣養真元。
十七忍得磨與難,十八怎敢謗聖賢。
十九不甘自下賤,二十規清戒更嚴。
先佛本是凡夫轉,墜落只為不虔誠。
要學仙佛哭修煉,苦鍊金丹出妙玄。
吾輩皆因見識淺,前生未曾結佛緣。
奉勸知音佛慧劍,斬斷六賤免纏繞。
那曉慈悲修至善,功圓果滿上西天。
功高德厚佛祖選,逍遙快樂億萬年!!!
優遊歌:
來也瀛洲,去也瀛洲。我不愛世上田土, 我不貪人間時饈。行也瀟灑, 坐也風流。 朝也酒醉, 夕也歌謳。何憂何懼, 不怨不尤。時而跨鶴游海島, 時而乘槎泛鬥牛。閒無事, 駕扁舟, 往來煙波孰與儔? 賽過你高車駟馬輳, 勝過你將相王侯。高車駟馬, 將相王侯, 不過花間露、水上漚。花間露、水上漚,空逐一塵浮。有誰看得透? 誰人又肯丟? 房屋量人斗, 夫婦渡客舟。兒女冤債主, 田土釣魚鉤。到不如早看破, 看破花世界, 往來有渡舟。有緣得上舟,無緣不得求。不得求,甚愁憂。甚愁憂,把心丟。把心丟,休休休休休!罷罷罷罷休休!緊里將財舍,忙裡把閒偷。待到功圓滿,自有個無邊光景樂以忘憂!飲的是瓊漿酒,坐的是白玉樓。逍遙台上常來往,快樂宮中度春秋。到那時,行也瀟灑,坐也風流。朝也酒醉,夕也歌謳。來也悠悠遊游,去也游游悠悠。啊啊啊,何憂何懼,不怨不尤。來也瀛洲,去也瀛洲。
(原載民國三十一年鐫《三教真詮妙經》,板存射洪青堤渡清虛觀)
墓誌
射洪縣文映江
師俗姓袁諱樹和入法後名明心蜀岳池人九世力善
母楊好佛孕師時夢金人附懷兄弟五惟師荘嚴類佛人稱之曰佛子年十三祖與父毌俱逝家貧甚自計學書未成棄而學佛冀得超拔先世銳髪廣教寺主僧一見知法問詢所趣向願捨身以報所受教以誦習金剛六時唄念不怠廟務多廢眾僧嫌惎師懇主僧資覓道抵南充玉皇殿師一老僧積年無得忽馬祖靈降授以真訣六根發妙恢詭無端同輩厭其狂怪號召鄰保裭撻出山寄山洞七夜風雨晦冥凣(建議改幾)膏虎吻頓山靈擁衛馬祖復降賜以乞緣諸具一兩寺系唐代始建年乆(改久)刺林覆蓋蕪無形蹤清時羅將軍進兵經此步所見白兔二隻令其跟追至林則無隱伐林露出古寺相繼修建即為三台之一曰龍台之仙佛勝地顯名遍蜀。
(註:該碑文是從墓碑中手抄而來,傳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錯別字。請讀者見諒。)斷句完成文映江在50年代就過世了 上面才是碑文以下是其他介紹
被損於公元一九五一年先師陵墓毀亍一九六四年
待一九九一年復建。
公元一九九一年辛未歲季夏月望五日穀旦
(註:該碑文是從墓碑中手抄而來,傳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錯別字。請讀者見諒。)

文映江簡介

文映江(1874—1950),字岷山,清末四川射洪蟠龍寺壩人,善詩文,輕寫字,平身生活清苦,秉性孤傲,詼諧放蕩,玩世不恭。一生能詩善文,往往出口成章。射洪人稱他為“文麻子”。”並謂“有詩兩千首,文一千多篇。”其詩文稿今尤存。1996年,射洪縣政協文史委選取其中精華部分,收錄詩文370餘篇(首)編成《文映江詩文稿》公開發行,引起廣大讀者的極大興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