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亢農場

龍亢農場

龍亢農場於1958年1月創建,位於懷遠縣境內,307省道貫穿全境,場部東南距懷遠縣城35公里,東到渦河右岸3公里,埠(蚌)阜(陽)公路穿過場區,交通方便,同時龍亢農場是全國農墾現代農業示範區、全國農產品加工創業基地、全國第三批發展改革試點城鎮、安徽省現代農業示範區、安徽現代農業與新農村研究中心、安徽省農業科學院皖北科技創新中心、安徽省文明小城鎮、安徽省生態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亢農場
  • 創建時間:1958年1月
  • 位於:懷遠縣境內
  • 隸屬公司:安徽皖墾食品集團
  • 歸屬地:懷遠縣
  • 電話區號:0552
  • 郵政編碼:233426
建置沿革,農場規模,農村發展,自然條件,農場特色,農田水利,生產經營,農業,工業生產,商業,未來發展,地圖信息,

建置沿革

1949年時,菸袋湖地區已有30餘年的開墾歷史,由於災害頻繁,土匪騷擾,境內大部分土地拋荒。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周圍農民開墾了少量土地,但因土質瘠薄,遠離村莊,多數廢棄。當地民謠有:“菸袋湖,漏風土,砂礓窩,兔子不拉尿,茅草不發棵”。1957年,中共安徽省委決定開墾菸袋湖。1958年1月,正式籌建農場,省委任命孫家禹擔任籌備委員會副主任主持工作;4~9月,先後接收懷遠縣的河溜,龍亢,尚廟3個鄉16個農業社78438畝土地;蒙城縣的阜廟,雙澗2個鄉4個農業社1.4萬土地,合計9.2萬多畝。農場將所屬範圍劃成6個農業生產隊,1個園藝隊和1個窯廠;同年秋,農場下放懷遠縣領導後,將屬於蒙城縣的1.4萬畝退還,又接收懷遠縣農林牧場褚韓湖的部分土地。1960年初,農場收歸省農業廳管理。1962年5月,該場在天長縣大壙圩建立分場,開墾3.5萬畝(1964年大壙圩分場獨立出去);8月,將原農業社的土地除代管的褚圩大隊外全部退還;9月,懷遠縣所屬潘灣,褚圩2個大隊16個生產隊4681畝耕地和1881人,正式劃歸農場代管。是年底,農場實有土地4萬多畝,其中耕地3.28萬畝。
1969年11月,龍亢農場改為安徽生產建設兵團2師5團。1975年下半年,兵團撤銷,恢復農場建制,成立5人組成的領導小組。1976年,行政領導機構逐步健全。1985年,全面興辦職工家庭農場。1987年,實行場長負責制。

農場規模

農業基礎設施和裝備完善。全場有電力排灌站2座,二級提水站7座,防滲灌渠17公里,水泥曬場、倉儲設施配套,還建有農用飛機場一個。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連、路相通的農田格局初步形成。全場擁有大中型農業機械300餘台(套),機械作業率95%以上。午季作物病蟲害防治實現了飛機作業。種子清選線1條,烘乾線2條,庫容3000萬公斤。農場設立了農科所,與安徽農業科學院合作成立了皖北農業科技創新中心,擁有中高級科技人才40餘名。本場麥稻單產均高出周邊農村20%以上,其中小麥畝均產量550公斤,一半面積超過600公斤,每年向社會提供優質種子達1500萬公斤。農場以3.7萬畝耕地為原種基地,逐步發展周邊鄉鎮10萬畝繁育基地,帶動周邊200餘萬畝農田實現增產增收。
飛機作業飛機作業
農場系社會主義新農村國家級聯繫點,通過爭取國家項目支持,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投資建設現代農業示範園、生態農業示範園、觀光園和有機農產品生產與加工基地。一期700畝示範基地項目已經啟動並取得顯著成效。
農場品種覆蓋皖豫蘇近20個市縣。小麥新品種新科系列、黃豆新品種皖豆28、濉科988、濉科928等,農場與省農科院承接國家小麥課題2個、大豆課題2個、水稻課題4個。
2008年全場糧食總產2850.1萬公斤,農業總產值5671.6萬元。其中小麥總產1621萬公斤,平均單產550公斤,大豆、水稻、玉米總產分別達302.9萬公斤、440.5萬公斤和74.3萬公斤,平均單產分別達到150公斤、550公斤和500公斤。

農村發展

二三產發展情況
農場工業起步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到“九五”末初步形成了以農產品加工、建材生產為主的一批工業企業。目前,駐場企業已有15家,較大規模的有雁湖麵粉公司、天鴻食品公司、水泥製品廠、鑄造廠等,固定資產達1億元,就業人員1200人。雁湖麵粉公司是擁有4個子公司、日處理小麥700噸生產能力的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公司通過“訂單農業”、“托市收購”、“二代一換”,與周邊農戶建立“雙贏”的利益共同體,帶動周邊40萬畝耕地、10多萬農戶的農業生產。
2008年龍頭企業發展勢頭良好。雁湖麵粉公司共加工小麥77045噸,生產掛麵8731噸,加工脫水蔬菜380噸,實現銷售收入2.1億元,工業增加值919萬元,利潤84萬元。
龍亢種業公司銷售小麥良種660萬公斤、“綠旱一號”水稻種80萬公斤、新開發蒙9793 和濉科928大豆種3萬公斤,實現銷售收入2020萬元,利潤175萬元。
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得到改善。投資260萬元的園區一期配套工程--主幹道及上下水管網和供電照明設施已全面完成。由地方政府支持縣供電局分期全額投資的10KV供電設施,一期投資已經完工。
招商引資工作穩步推進。投資1500萬元的生態養殖場主體工程基本建成,育肥豬即將入欄;總投資1600萬元的新型建材廠一期工程即將竣工投產;投資1500萬元的生物柴油項目已建成試產;箱包廠860萬元工程啟動保證金已到位,土地“招拍掛”後即可入園建設。這些項目的建成,對於轉移富餘勞動力、增加稅收來源、促進土地流轉和集約化經營、實現企業增效、職工增收具有重要意義。
民營經濟得到迅猛發展。依託農場城鎮的發展,民營企業經營特色更加突出,經營範圍不斷拓展。2008年末,鎮區民營企業達23家,個體經營戶2000多戶,從業人數4016人,創利稅850萬元。
城鎮發展概況
農場城鎮建設從“八五”初期開始啟動。10多年來,我們通過多元化融資、滾動發展,共投入3.8億元實施城鎮規劃建設。目前,城鎮建成區面積達2.5平方公里。城鎮道路硬化率達100%,並全部安裝了路燈。供排水設施配套,環境綠化、美化建設初現成效,電話、電視、自來水的用戶普及率均達95%以上,寬頻網路進入居民家庭。鎮區實行從幼稚園到高中的一條龍辦學,在校學生達4000餘名,其中周邊農民子弟85%以上。鎮區有120個床位的醫院一家,文體設施和各項生活服務設施也比較齊全。
鎮區農業生產資料市場年交易量達10萬噸,糧食市場年交易量達50萬噸,是安徽農村城鎮中最大的單體糧食和生產資料市場。每天往返於農場城鎮和周邊10多個鄉鎮之間的客貨運輸車輛有100多車次,平均每天有1.5萬人次參加集市貿易,日均交易額達200多萬元。農場城鎮已成為方圓900多平方公里範圍內的生產資料、消費資料集散地,也是經濟、文化、信息中心。
根據農場城鎮發展的要求,我們請蘇州科技學院和蚌埠設計院對農場原有的規划進行了修編。修編後,農業8個分場的居民點規劃為3個,通過規劃引導職工到場部城鎮居住,這樣可節約土地2000多畝,同時也改善農業職工的生產生活環境;通過城鎮規劃的修編,農場城鎮由原規劃2.5平方公里擴大到7.5平方公里,形成了“一體兩翼、西園東區、四縱四橫,綠化環繞”的城鎮規劃建設格局。
開闢多元化投資渠道,按高起點、高標準的要求,按照完善基礎設施和公益設施,營建新農場居民小區,做大做強生產資料和糧食專業市場。近三年來,我們多渠道籌集資金近5000萬元投入城鎮建設。完成了科教路拓寬工程和休閒廣場、科技辦公樓、幼稚園等項目, 11棟、286套新農村住宅樓工程已經交付使用,近500套新農村住宅二期和廉租房工程即將開工。
為了提高城鎮管理水平,按照企業經營和社會職能的分離的要求,農場成立了社區管理委員會,設立了市場、道路交通、環衛、治安、計生、民政等管理部門。下設4個居民委員會和一個物業公司,對居民小區進行規範管理。
融入區域經濟發展,創新農墾企業管理體制。為了加快集團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充分發揮農墾企業在縣域經濟中的示範帶動作用,懷遠縣委縣政府批准成立了“懷遠縣龍亢農場產業集中區”,為農場提供寬鬆的政策環境;農場的經濟和城鎮建設列入懷遠縣發展規劃,提供優先發展的機會;農場設立“創業園區”,鼓勵當地農民進園投資創業等等。經過5-10年的優先發展,帶動周邊3個鄉鎮經濟的快速增長,實現懷遠西部“大龍亢”經濟板塊的跨越式發展。
2007年元月,龍亢農場又被批准為省級創業園,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場。
2014年省政府近日正式批覆同意原懷遠馬城經濟開發區更名為安徽懷遠龍亢經濟開發區(以下簡稱龍亢經開區)新設立的龍亢經開區初步選址在懷遠縣龍亢鎮境內,具體範圍由國土、住建部門依法核定。在去年新一輪行政區劃調整後,懷遠縣將繼續依託西部城鎮打造新的工業集群,將龍亢鎮、河溜鎮、徐圩鄉全面融入園區建設發展,積極打造縣域西部發展次中心。龍亢農場是國家24個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中唯一承擔“創新墾地合作發展模式”試驗主題的試驗區。近年來,在現代農業、產城一體、城鎮建設等方面實現了較好發展,逐步形成了具有蚌埠特色的“一場三鎮”(龍亢農場、龍亢鎮、河溜鎮、徐圩鄉)現代農業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根據規劃,龍亢經開區將重點發展先進制造、食品精深加工、機械電子等產業,打造產業特色鮮明、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集聚區。

自然條件

龍亢農場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面高程海拔22.7~25.9米,地形呈帶狀。東西長17.5公里,南北寬1.6公里,總體平坦。全區屬淮河水系,渦河流域土壤為河湖相石灰性沉積物發育的砂礓黑土。表層有厚20~25厘米的黑土層,在下部70厘米處出現砂礓層,呈舌狀向底層伸延。耕作層內土壤有機質含量為1.32%,速效氮為71.5PPM,速效磷17.4PPM,速效鉀87.2PPM.土體結構上粘下沙,乾時板結,濕時粘重,易漏水,漏肥,結構不良,適耕期短。
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地區,氣候溫暖,雨量適中,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季風氣候特徵顯著。年平均日照時數約2000小時左右,日照率54%.年平均溫度14.84℃,最高年氣溫16.1℃(1961年),最低年氣溫13.8℃(1969年)。年平均降水量789毫米,最高年份1065毫米(1964年),最低年份471毫米(1978年)。全年無霜期225天左右。

農場特色

農場以農業為傳統產業,耕地面積3萬畝。“九五”以來,累計投入資金2200萬元,不斷提高農田基本建設標準,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和農業科技含量,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了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連、路相通的現代農業農田格局,小麥、水稻、大豆等主要農產品畝均產量和效益分別高出周邊農村25%和30%左右。農場堅持以良種產業化推進農業現代化,3萬畝耕地已建成種子培育田,並在周邊農村逐步建立了10萬畝種子生產基地,通過訂單農業的方式帶動了30多萬農戶的農業生產,每年向社會提供良種1500萬公斤,輻射面積100多萬畝,年創社會效益近億元。據統計,農場的良種推廣、技術指導使周邊農戶每年人均增收500元。

農田水利

1958年冬,地方政府在境內1萬餘畝土地上集中2萬民工進行河網化試點工程,完成縱橫間距1公里蓄灌結合的河網渠道。1964年冬,農場開挖褚溝排灌乾渠3.7公里,中心乾渠1公里,完成土方22萬方,並建成褚溝排澇閘。1966年10月,褚溝電力排澇站建成;是年冬,開挖3隊至1隊的排澇乾渠。1975年冬,全場集中勞力,苦幹50天,在老窯湖開挖1條長3公里的排灌乾渠,完成土方5.5萬方。
80年代,將中心溝延伸至1隊西頭,西部供水得到改善,並大力整修條田溝,共完成土方30萬方。1987年後,分步實施“黃淮海改土治水綜合治理”工程。現有渠系分5級,褚家溝總乾渠為全場排澇入渦河的唯一渠道,是農場總輸水乾渠,全長3.7公里。主要乾渠有:河網化乾渠,中心乾渠,邵徐幹渠。支渠是單灌渠道,各支渠均與二級提水站配套,與乾渠平行,與農渠(條田溝)垂直分布。農渠是排灌合一的最初級固定渠道,分布最廣,利用率最高,每渠間隔50~70米。渠系建築物,包括橋111座,渡槽5個,涵15個,節制閘與分水閘16個,灌溉斗門251個。機電排灌站2個(一級站),設計灌溉能力分別是5.85萬畝(褚溝站)和8.4萬畝(邵徐站),二級提水站5個,基本形成排灌自如的河網化格局。

生產經營

安徽皖墾食品集團(龍亢農場)地處懷遠縣西部,1959年10月建場,因緊靠有2000多年歷史的懷遠縣古龍亢鎮得名。占地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萬人,其中職工1850人。該場東鄰蚌埠,西接亳州,分別與懷遠、蒙城兩縣接壤。北靠淮河支流渦河,307省道自西往東穿場而過,洛陽-南京高速公路設有出入口。
集團下轄10個農業分場,一個農業科研所;二三產企業有雁湖麵粉公司、天鴻脫水食品公司、綠豐農資公司;參股皖墾種業等;代管2個農業行政村。
2008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8527.48萬元,職均收入13984元,實現統一經營利潤239萬元(不含雁湖麵粉公司和種業公司),實現財政收入200多萬元。

農業

1958~1978年,基本上是單一的農業生產,工副業比重甚小。建場初期以種植小麥,雜糧(山芋,高梁)為主,因土質瘠薄,生產技術落後,產量甚低,小麥單產徘徊在20公斤左右。1964年,擴大大豆種植面積,以利養地改土,並試種水稻成功,從而形成“麥,豆,稻”三足鼎立的格局。經濟作物一直處於從屬地位,主要有棉花,麻類,油菜,花生,甜菜等,約占全部播種面積的10%.1966年以後,降為5%.1970~1977年,水稻種植面積曾擴大到萬畝,由於肥水保持率差,管理粗放,產量低,成本高,經濟效益低。
1978年,根據省農墾(局)廳的指導方針,確立了“麥,豆,肥”輪作制,每年有三分之一耕地種植綠肥(田菁,檉麻),從而改良了土壤,農作物產量明顯提高。1979年,小麥畝產達185公斤,是1978年前的1倍。1987年小麥畝產上升到366公斤,以後一直穩定在320公斤左右。1981年,種大豆1.3萬畝,畝產達92公斤,是60年代前的3倍多。1990年,大豆種植面積增至2.8萬畝,畝產102公斤。1982年水稻已全部淘汰,由於市場需求變化,1990年再度種植水稻700畝,畝產達428公斤,但麥豆輪作仍占主導地位。由於大力推行“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的改良土壤辦法,選用良種和栽培技術的改進,80年代起,農業生產直線上升。“六五”計畫期間,糧食年平均總產749萬公斤,比1978年的457萬公斤增長63.8%;“七五”期間,糧豆年平均總產1100~1200萬公斤,又比“六五”期間增長37.6%。

工業生產

從1958年至1984年的26年間,工業產值按當年不變價計算從未達到100萬元。工業項目僅限於米麵加工,釀酒,醬醋和農機修理等。1983年,農場成立工業公司後,大力調整經濟結構,改變單一農業的局面,工業得到迅速發展。1985年,投資92萬元,擴建日產50噸的麵粉加工廠。此後又陸續建成酒廠,澱粉廠,醬醋廠,掛麵廠,飼料加工廠,水泥構件預製廠,草酸廠等工業企業。工業的全員勞動生產率21200元,工業產值已經超過農業。“七五”期間,工業創利850.5萬元,上繳稅金177.4萬元。已初步形成以食品加工業為龍頭,機械,化工,釀造,建材5大行業和幾十個產品品種的工業體系。該廠生產的“雁湖牌”富強麵粉,1988年獲安徽省優質產品稱號;“龍貢牌”龍貢貢酒,在1990年中國首屆酒文化博覽會上獲“長城杯”金獎。

商業

從無到有。1984~1985年,由商業服務部發展為商業公司,下轄7個商業門市部和飯店,旅社,冰果店等,並吸引場內外集體和個人經商辦店。場部形成的兩條商業街和場內各處的商業網點,使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1988年,國營商業營業額951.5萬元,創利17.3萬元。供銷業務歷來經銷計畫內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從1986年起參與市場經營。
1990年,銷售糧食,化肥,油料,煤炭,鋼材及農機配件等,盈利17.5萬元。建築,運輸業也有一定的發展。農場基本建設工程隊發展為建築公司,承建場內水利建築物和房屋,道路建設。1990年,實現產值87萬元,盈利3萬多元。農場運輸隊,80年代以前,擁有機動拖船,駁船和木船,水泥船多艘,船員近50人。1980年起為汽車隊所代替,現有各式載重汽車34部。1990年,汽車隊實現產值53萬元,盈利3.3萬元。改革開放以來,該場工農業生產和多種經營迅速發展。使一個過去貧窮落後,長期虧損的農業企業,轉變成為具有中等規模的農工商運建服綜合經營的農業企業。
近幾年,該場堅持“科學規劃,滾動發展”,城鎮建設不斷完善,先後注入資金近億元,城鎮綜合服務功能日趨完善。目前農場城鎮有商貿企業23家,個體工商戶近2000個,從業人員超過8000人。鎮區形成了種子、糧食、化肥等農產品專業市場,其中化肥、糧食的年交易量分別達到10萬噸和50萬噸,是安徽省農村城鎮中最大的農資市場和糧油市場,日均營業額近200萬元,大大方便並滿足了農民的各種農產品交易。
安徽省龍亢農場生產的百畝水稻順利通過有機食產品認證(轉換期),成為安徽省內第二家從事有機水稻開發的企業。
有機農業是在生產中不採用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協調各物種的平衡,採用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以維持持續穩定的農業生產體系的一種植生產方式。有機產品就是遵循有機生產方式生產出的產品。
2005年午季,安徽省龍亢農場通過考察論證,選擇生態環境優良的農科所,使用優質的傳統粳稻,嚴格執行(IFOAM)國際有機標準體系規程按有機生產方式,試驗種植了100畝有機水稻,經一年多的努力,2006年11月順利通過了經中國認證機構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和美國國家標準協會—美國質量學會認證機構認可委員會(ANAB)認可、專業從事管理體系認證和產品認證的權威機構---杭州萬泰認證有限公司的有機產品產品認證(轉換期)。

未來發展

(1)龍亢農場所轄範圍內所有戶籍人口將整建制農轉非,並允許投資者、購房者遷入龍亢農場城鎮轉為非農業戶口,鼓勵人口向城鎮轉移。
(2)規劃建設長途客運站2個,公交線路6條,貨運站場1處,預留一條蚌埠—懷遠—龍亢軌道交通線路空間,建成內外通達的交通運輸網路。
(3)在老區和新區規劃建設商業中心2處,老區以商業零售、特色餐飲為主,新區以商業金融、商務辦公為主,打造皖北農貿物流中心等專業市場。
(4)高標準實施城鎮開發和道路建設。
(5)集中建設一個文化娛樂中心,並在各居住區配置各類文化娛樂設施,豐富居民文化娛樂生活。
(6)通過科學整合“一場兩鎮一鄉”的行政資源,建設一支高效的行政管理隊伍。

地圖信息

地址:蚌埠市懷遠縣工交路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