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葉吊石苣苔

齒葉吊石苣苔

齒葉吊石苣苔(學名:Lysionotus serratus D. Don)是苦苣苔科,吊石苣苔屬亞灌木,常附生植物。莖長可達100厘米,分枝或不分枝,無毛。葉片草質,稀紙質,橢圓狀卵形、橢圓形、長橢圓形或狹長圓形,邊緣有牙齒或波狀小齒,花序生莖頂部葉腋,有細長梗,花序梗無毛;苞片寬卵形,寬正三角形或卵形,長3-8毫米,寬3-16毫米,頂端鈍或圓形,基部近截形或寬截形,無毛;花梗長3-8毫米,無毛。花萼裂達基部,無毛,裂片狹長圓形或長橢圓形,花冠淡紫色或白色,筒細漏斗狀,雄蕊無毛,花絲著生,常扭曲,花盤環狀,蒴果線形,種子紡錘形。

分布於中國西藏東南部、雲南西部和南部、廣西西北部、貴州西南部。在不丹、尼泊爾、印度北部、緬甸北部、泰國北部及越南北部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900-2200米的山地林中樹上或石上、溪邊或高山草地。

齒葉吊石苣苔花形別致,開花時美麗而雅致。葉四季常青,是室內盆栽觀賞、美化居室環境理想的植物。在室外,點綴於公園、校園等各種庭園的石山上、崖縫中,或成簇種植於水景周圍。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主要變種,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病蟲防治,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亞灌木,常附生。莖高10-100厘米,基部粗達1厘米,分枝或不分枝,無毛。葉3枚輪生或對生,無毛;葉片草質,稀紙質,橢圓狀卵形、橢圓形、長橢圓形或狹長圓形,長4-14(-18)厘米,寬2-4.8(-5.5)厘米,頂端漸尖或短漸尖,基部寬楔形或楔形,邊緣有牙齒或波狀小齒,側脈每側5-8(-10)條;葉柄長0.6-1.6(-2.8)厘米。
花序生莖頂部葉腋,有細長梗,(1-)2-3(-4)回分枝,有3-15花;花序梗長3.5-8.5厘米,無毛;苞片寬卵形,寬正三角形或卵形,長3-8毫米,寬3-16毫米,頂端鈍或圓形,基部近截形或寬截形,無毛;花梗長3-8毫米,無毛。花萼長4-8毫米,5裂達基部,無毛,裂片狹長圓形或長橢圓形,寬1.5-4毫米,頂端尖,有3條明顯的縱脈。花冠淡紫色或白色,長2.5-4厘米,外面有疏柔毛和短腺毛,內面下部有稀疏短腺毛;筒細漏斗狀,長2.2-2.5厘米,上部粗約1厘米,下部粗3毫米;上唇長約4毫米,2裂,下唇長約8毫米,3裂。雄蕊無毛,花絲著生於距花冠基部15-20毫米處,長7-10毫米,常扭曲,花葯直徑1.2-1.5毫米,藥隔突起長約1毫米;退化雄蕊3,無毛,中央退化雄蕊長0.5-3毫米,側生2枚長4-6毫米,頂端連著,乾時扭曲。花盤環狀,高0.8-2毫米,邊緣近全緣。雌蕊長約2.2厘米,無毛。蒴果線形,長7-8厘米,寬2毫米。種子紡錘形,長約0.8毫米,毛長1-1.2毫米。

主要變種

翅莖齒葉吊石苣苔(Lysionotus serratus D. Don var.pterocaulis C. Y. Wu)與齒葉吊石苣苔的區別:莖有縱稜,沿稜有狹翅。分布於中國雲南屏邊。生長在海拔1200-1500米的山谷石上。
齒葉吊石苣苔齒葉吊石苣苔

產地生境

齒葉吊石苣苔產自中國西藏東南部(墨脫)、雲南西部和南部、廣西西北部、貴州西南部。在不丹、尼泊爾、印度北部、緬甸北部、泰國北部及越南北部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900-2200米的山地林中樹上或石上、溪邊或高山草地。
齒葉吊石苣苔齒葉吊石苣苔

繁殖方法

齒葉吊石苣苔可通過採集種子和活體移植兩種方法來進行引種栽培。在野外將植株小心挖出,用苔蘚包紮地下部分,澆水保濕,儘快運回種植。野生齒葉吊石苣苔生長在疏鬆肥沃、腐殖質豐富的基質上,在腐葉土以及園土與樹木皮混合基質上栽培的植株生長最好,在普通園土中栽培長勢一般,普通園土摻入一定的樹皮或者腐殖質作為栽培基質。待植株生長旺盛時用扦插法進行繁殖。在春季剪取地上當年生幼莖,每段帶兩個以上的節,修掉下部葉片,留上端兩片葉,將其中的一個節插入濕沙或沙壤土,澆水保濕,置半蔭環境下培養,約60天生根,扦插成活後待苗長至10厘米高時移栽上盆。部分齒葉吊石苣苔屬植物具有橫走地下的肉質莖,在地下莖冒出地面的部位經常會長出芽點並發育成新的枝條或植株,這部分植物可在每年的3-5月或10-11月,將植株小心挖出,把地下莖切成多段,每段至少帶一個節,將切下的莖段平放於經過消毒的濕沙或濕潤的沙壤土上,蓋一層苔蘚,壓實,澆透水1次,放半蔭環境下培養,以後每2-3天澆水1次,春插40天左右長出幼芽。

栽培技術

齒葉吊石苣苔半陽性植物,在全蔭的條件生長比較旺盛,葉片較大,呈寬卵形,但是開花遲而且花色較淡。在半蔭的環境下葉片肉質化程度較高,葉片較窄,呈長橢圓形,植株相對矮小,開花較多,而且顏色鮮艷。因此用於盆栽觀賞時,應在每天有4-5個小時陽光照射的地方培養,觀賞效果最好。
齒葉吊石苣苔喜歡濕潤的環境,但也比較耐旱,在盆栽時要保持基質濕潤,但澆水不可過多,寧可乾燥也不可過濕。在春夏季,中國南方雨水較多,要注意排澇,如果連續天晴2天以上,則每天傍晚澆水1次,秋冬季節,植株生長緩慢,每3天澆水1次,具體以保持土壤微濕為宜。
齒葉吊石苣苔對肥料要求不高,栽培第1年基本不用施肥,以後在每年的5月施複合肥2-3次以促進花芽的分化,花謝後再施複合肥1次以保持少落葉,維持株形美觀,施肥濃度不可過高。

病蟲防治

齒葉吊石苣苔抗病蟲害能力較強,因此病蟲害非常少。如果在栽培前將土壤用多菌靈溶液浸泡或者用陽光暴曬消毒,而且栽培土壤不長期積水,則很少有病蟲害的發生。

主要價值

齒葉吊石苣苔花形別致、白色至淡紫,開花時美麗而雅致。輪生的葉四季常青,成型後,株形緊湊清爽,是觀葉、觀形的佳品。由於生長在林蔭下、偏陰的石縫和腐殖質豐富的灌木叢中,使得它們較耐陰濕,因此是室內盆栽觀賞、美化居室環境理想的植物。能給室內增添自然野趣,改變室內盆花植物種類單調、品類缺乏的不足;在室外,點綴於公園、校園等各種庭園的石山上、崖縫中,或成簇種植於水景周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