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亞灌木,常附生。產西藏東南部(墨脫)、雲南西部和南部、廣西西北部、貴州西南部。生於山地林中樹上或石上、溪邊或高山草地,海拔900-2200米。在不丹、尼泊爾、印度北部、緬甸北部、泰國北部及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齒葉吊石苣苔(原變種)
- 界:植物界
- 分布區域:西藏東南部(墨脫),雲南西部和南部等
- 種類:亞灌木
形態特徵,莖部,葉部,花部,果實,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莖部
莖高10-100厘米,基部粗達1厘米,分枝或不分枝,無毛。
葉部
葉3枚輪生或對生,無毛;葉片草質,稀紙質,橢圓狀卵形、橢圓形、長橢圓形或狹長圓形,長4-14(-18)厘米,寬2-4.8(-5.5)厘米,頂端漸尖或短漸尖,基部寬楔形或楔形,邊緣有牙齒或波狀小齒,側脈每側5-8(-10)條;葉柄長0.6-1.6(-2.8)厘米。
花部
花序生莖頂部葉腋,有細長梗,(1-)2-3(-4)回分枝,有3-15花;花序梗長3.5-8.5厘米,無毛;苞片寬卵形,寬正三角形或卵形,長3-8毫米,寬3-16毫米,頂端鈍或圓形,基部近截形或寬截形,無毛;花梗長3-8毫米,無毛。花萼長4-8毫米,5裂達基部,無毛,裂片狹長圓形或長橢圓形,寬1.5-4毫米,頂端尖,有3條明顯的縱脈。花冠淡紫色或白色,長2.5-4厘米,外面有疏柔毛和短腺毛,內面下部有稀疏短腺毛;筒細漏斗狀,長2.2-2.5厘米,上部粗約1厘米,下部粗3毫米;上唇長約4毫米,2裂,下唇長約8毫米,3裂。雄蕊無毛,花絲著生於距花冠基部15-20毫米處,長7-10毫米,常扭曲,花葯直徑1.2-1.5毫米,藥隔突起長約1毫米;退化雄蕊3,無毛,中央退化雄蕊長0.5-3毫米,側生2枚長4-6毫米,頂端連著,乾時扭曲。花盤環狀,高0.8-2毫米,邊緣近全緣。雌蕊長約2.2厘米,無毛。蒴果線形,長7-8厘米,寬2毫米。
果實
種子紡錘形,長約0.8毫米,毛長1-1.2毫米。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900-2200米的山地林中樹上或石上、溪邊或高山草地。
分布範圍
產自西藏東南部(墨脫)、雲南西部和南部、廣西西北部、貴州西南部。在不丹、尼泊爾、印度北部、緬甸北部、泰國北部及越南北部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