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標根,中藥名。為苦苣苔科植物齒葉吊石苣苔Lysionotus serratus D. Don.的全草。分布於廣西、貴州、西藏。具有祛風濕,化痰止咳,活血通經之功效。常用於風濕痹證,痛經,跌打腫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青竹標根
- 別稱:石光棍、岩參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管狀花目
- 科:苦苣苔科
- 屬:吊石苣苔屬
- 種:齒葉吊石苣苔
- 分布區域:廣西、貴州、西藏
- 採收時間:夏、秋季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苦、辛,性平。
歸經
入心、肺、肝、脾經。
功效
祛風濕,化痰止咳,活血通經。
主治
用於風濕痹證,痛經,跌打腫痛。
相關配伍
1、治咳血:青竹標根一兩,煎水服(安龍)。
2、治風濕疼痛:青竹標根一兩,泡酒服(安龍)。(1-2方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附生亞灌木。莖高10-100cm,節稍膨大,分枝或不分枝。葉3枚輪生或對生;葉柄長0.4-1.3cm;葉片草質,稀紙質,形狀多變,橢圓狀卵形、橢圓形、長橢圓形或狹長圓形,長1.7-12cm,寬0.8-4.8cm,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牙齒或波狀小齒。花序生莖頂部葉腋,有3-15花;花序梗長3.5-8.5cm;苞片寬卵形,三角形或卵形,頂端鈍或圓形,無毛;花萼長4-8mm,5裂達基部,裂片狹長圓形或長橢圓形,先端尖,有3條明顯的縱脈;花冠淡紫色或白色,長2.5-4cm,外面被柔毛或短腺毛,內面下部有稀疏短腺毛,筒狹漏斗形,上唇長約4mm,2裂,下唇長約8mm,3裂;雄蕊2,花絲常扭曲,藥室先端連著,藥隔突起長約1mm,退化雄蕊3;花盤環狀,邊緣近全緣;雌蕊長約2.2cm,無毛。蒴果線形,長7-8cm。種子紡錘形,兩端有毛。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900-2200m的山地林中樹上或石上。分布於廣西、貴州、西藏。
相關論述
《貴州民間藥物》:“涼血,止血,止咳,利濕。治咳血,風濕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