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竇非糠蝦(Afromysis dentisinus Pillai,1957)是非糠蝦屬昆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齒竇非糠蝦
- 界:動物界
- 目:糠蝦目
- 科:糠蝦科
- 屬:非糠蝦屬
- 拉丁名:Afromysis dentisinus
- 命名者及年代: Pillai,1957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參考文獻,
形態特徵
最大標本,雄性7.7mm,雌性7.5mm。
體較小而細長,額板突出,三角形,末端鈍圓,伸達第1觸角柄第1節的1/3左右,稍覆蓋眼肯兆估體柄和第1觸角柄基部。眼顯著細長,角膜與眼柄寬度略等,其寬稍大於全長的1/3。
圖68 齒竇非糠蝦 Afromysis dentisinus Pillai,1957
1.雄性頭部背面;2.第1觸角柄;3.第2觸角;4.上唇;5.大顎;6.第1小顎您霉刪婚;7.市拔鴉第2小顎;8.第1胸肢內肢;9.第2胸肢內肢射重;10.第3胸肢;榜肯戒11.第6胸肢內肢;12.第8胸肢內肢;13.雄性第4腹肢;14尾節;15.尾肢內肢。
雄性第1觸角柄細長,第1節略長於第3節,約為第2節的2倍;第2節稍粗壯,第3節顯著粗,長大於寬。雌性第1觸角柄更較纖細。第2觸角鱗片末端幾乎伸達第1觸角柄末,長約為寬的6倍左右,基節外緣具1顯著的小刺。
上唇長顯著大於寬,前緣突出的尖刺很細長,但短於上唇本身。大顎發達,觸鬚3節,第2節粗而長。第1小顎末葉鈍齒狀突起。第2小顎內肢末節向外擴大延長,內緣具16—17個左右大小不同的齒和10根左右羽狀剛毛。
第1、2胸肢內肢較粗壯,具羽狀剛毛和帶小刺剛毛。
第3—8胸肢內肢纖細,掌節由2小節構成,較第2節稍長而粗;指節不發達,末端具剛毛;外肢基板外緣具1不顯著的小齒。
雄性第4腹肢外肢顯著較長,第7節末端具1帶小刺的粗壯剛毛。
尾節末端具1深的缺刻,基部較寬,向底部趨窄,側緣前部約具3小刺,中央具1對羽狀剛毛;尾節側緣基部具1小刺,刺後部部分光滑無刺,末部2/3具20—23刺。
尾肢內肢顯著短於外肢,稍長於尾節,基部較寬,從平衡囊到末部具1排鋸齒狀刺,兩大刺間具1—4個希漏旋小刺,共約40個左右。
本種外形與大眼非糠蝦 Afromysis macropsis Tattersall,1922極為相似,但兩種間區別顯著:芝符槓前者尾節缺刻近底部具刺,尾肢內肢較尖;後者尾節末端缺刻內光滑無刺,尾肢內肢較鈍。
標本採集地 大量標本采自南海北部廣東及北部灣沿岸淺水區,水深6—31m,底質為軟泥,1959年1月14日至1960年10月20日。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南海
國外分布:印度
參考文獻
原始文獻:Bull. Central Res. Inst., Univ. Travancore. 5:11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