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矮病

水稻齒矮病

症狀 又稱裂葉矮縮病。分布在廣東福建台灣海南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等省。染病株矮化,葉尖旋轉,葉緣有鋸齒狀缺刻。苗期染病 心葉的葉尖常旋轉10多圈,心葉下葉緣破裂成缺口狀,多為鋸齒狀。分櫱期染病 植株矮化,株高僅為健株1/2,葉片皺縮扭曲,邊緣呈鋸齒狀,缺刻深約0.1-0.5cm,一般不超過中脈,一片葉上常現3-5個缺刻,有時多達13個。有些品種於拔節孕穗期發病,在高節位上產生1至數個分枝,稱“節枝現象”,分枝上抽出小穗,多不結實。有時葉鞘葉脈腫大,病株開花延遲,劍葉縮短,穗小不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齒矮病
  • 又稱:裂葉矮縮病
  • 分布廣東福建台灣等省
  • 株高:健株1/2
病原 Rice ragged stunt virus簡稱RRSV,稱稻裂葉病毒,屬呼腸弧病毒組病毒。病毒粒體為等徑球狀體,大小50-60nm,含有雙鏈的核糖核酸。鈍化溫度60℃,稀釋限點100000倍,病毒在稻葉韌皮部細胞中生存。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該病傳毒媒介主要是褐飛虱(Nilaparvata lugeas),傳毒率為2.5%-55%,病毒在蟲體內循回期10天,能終身傳毒,但不能經卵傳至下一代,有間隙傳毒現象有,間隙期1-6天,水稻感染病毒後經13-15天潛育才顯症,潛育期長短與氣溫相關。發病程度與帶毒
數量有關。在田間此病有雙重或三重感染或複合侵染情況,即同一植株上可以受齒矮病毒及其他病毒多重侵染,出現單獨症狀或協生症狀。本病毒除侵染水稻外,還可侵染類、玉米甘蔗稗草李氏禾等。
防治方法 參見水稻黃葉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