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建築風格,歷史作用,歷史沿革,教會學校,文化遺產,交通,
建築風格
主體建築大教堂為歌德式建築風格,鋼盤混凝土結構,主塔高43米,塔尖上有一個南北向大十字加架。大教堂內寬敞明亮,能容納4000名教徒。整座建築物宏偉壯觀。
歷史作用
該教堂除作為宗教活動場所外,還是天主教齊齊哈爾監牧區的監牧主教府及總堂,下轄25個分堂,70個公所。
歷史沿革
民國17年(1928年)7月,省城齊齊哈爾賢善胡同天主教堂瑞士籍神甫英賀福,為發展教徒,用2.98萬元大洋購得冷百芝房產45間,以籌建新的教堂。
民國19年(1930年),英賀福將購得的房屋拆除,在其址(今海山胡同)建“聖彌勒爾大教堂”。
民國36年(1947年)7月,齊齊哈爾市政府公安機關在大教堂破獲“胡乾普間諜案”。因此,該教堂被政府接管,宗教活動停止,幾十名外國神職人員被遣送回國。此後,大教堂先後被南下乾訓隊、嫩江省委黨校、北滿建築工程公司等單位占用。在“文化大革命”中,大教堂遭到嚴重破壞。
1967年夏,又將鐘樓頂端的十字架改換為一個用鋼板焊成的大紅五星,把鐘樓上四面20多米高散放鐘聲的水泥十字架空隙用磚砌死,次年又將磚面抹上水泥,四周寫上“念念不忘階級鬥爭”等四條標語。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落實宗教政策,1982年將大教堂所有權歸還給天主教哈爾濱教區,並委託齊齊哈爾市天主教堂所有權歸還給天主教哈爾濱教區,並委託齊齊哈爾市天主教愛國委員會向占用單位收取租金。
1987年2月,這座教堂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991年,國務院宗教局撥專款,對大教堂鐘樓進行維修,將鐘樓頂端的紅五星拆掉,按原樣重修一個水泥十字架,將主塔樓四周四個長型十字架被堵磚全部扒掉,恢復原來形狀。
教會學校
民國19年(1930年),瑞士天主教白冷外方傳教會印章薄爾聖十字架女修會派遣20多名外籍修女,到齊齊哈爾教區協助傳教並創辦耶穌嬰孩德肋撒國際貞女修院,院址在賢良胡同。辦院宗旨是培養中國人修女。該院隸屬齊齊哈爾教區(後為監牧教區)。建院不久,開始招收中國人修女。修女學習分為望修、成修兩個階段,課程分為宗教、文化課。文化課到華北女子國小校學習,內容為國民學校所設課程。民國28年(1939年),因經費困難,該院遷至拉哈鎮。民國34年(1945年)9月,該院停辦。
民國19年(1930年),齊齊哈爾天主教堂創辦私立華北中學,分為男、女兩校,故稱華北男中、華北女中。華北男中位於聖彌勒爾大教堂東胡同,華北女中位於西胡同(今育才國小校址)。男中4個班200名學生,女中3個班120名學生。師生中有部分為非教徒。華北中學設教務長一職,負責華北中、國小的行政工作。華北男、女中各設專職校長、主任,具體負責教學管理。民國23年(1934年),天主教堂為使信教學生熱心宗教、勤學敬師,在華北男、女中分別成立“公教青年會”、“姊妹會”。1947年,華北中學與其他幾所學校合併為聯合中學,華北中學停辦。
文化遺產
1987年2月,這座教堂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交通
2:乘坐11、12、102、105、108、路等公車,在“邁特廣場(萬城匯地下商場)”站下車即到。
3:乘坐7、8、10、12、13、15、101、103、105、106、路等公車,在“百貨大樓”站下車即到。
4:乘坐1、7、8、12、18、27、28、107、路等公車,在“婦科醫院(哈爾濱銀行)”站下車即到。
5:乘坐16、302、路等公車,在“順福餐飲公司”站下車,往“大商新瑪特”方向走大約80米左右即到。
齊齊哈爾聖彌勒爾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