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工業大學道學與傳統文化研究中心

一、研究中心基本情況
道學與傳統文化研究中心是經原山東輕工業學院(魯輕院人字2010年(6)號檔案)批准,針對學校學科發展建設的需要而設立的傳統文化方面的學術型、研究型的科研機構。在山東省內高校和科研機構中尚屬首次,並與山東大學儒學研究院、山東師範大學齊魯文化研究院等機構形成互補,共同成為我省傳統文化研究的重要平台,填補了省內道學與傳統文化研究的空白,對於深入研究道學與傳統文化具有一定意義。
道學與傳統文化研究中心設立具有較好的研究基礎和科研條件,以及經費保障。近年來先後主持承擔了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山東道教史》、山東省軟科學項目《山東省宗教活動與分布狀況的調查和研究研究》、四川大學老子研究院項目《老子無為思想研究》、山東師範大學齊魯文化中心項目《丘處機生態思想研究》、以及《馬山道教研究》等專題研究;參加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古代科學技術思想與美學理論研究》(第二位)、教育部重大招標項目《道教生態思想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道教美學思想研究》等項目的研究。與蒙山文化研究會、蒙山龜蒙景區管委會合作召開《蒙山道教文化高層論壇》;應邀參加了中國第四屆“淮南子研討會”、“海峽兩岸當代道家研討會”、“海峽兩岸炎帝神農文化研討會”“道教與生態國際研討會”、“葛洪與道教文化國際研討會”、“全真教與齊魯文化國際研討會”、“道教與經濟社會國際研討會”、“道教與養生文化國際研討會”、“全真教與老莊思想國際研討會”等重要的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出版《道教自然觀研究》、《無為論》、《山東道教的文化探源》等專著、發表《道教生態觀》、《道教的生態思想及現代意義》、《道德經與生態美學》《葛洪的“君道”思想研究》、《五峰山道教史略》、《淮南子道學思想研究》等重要的學術論文。
二、主要研究方向、帶頭人、學術骨幹
1、道學與傳統文化:
帶頭人:趙芃;學術骨幹:吳志宏、劉海燕、秦國帥、王萍萍;
2、易學與傳統文化:
帶頭人:陳京偉;學術骨幹:劉燕妮、劉兆柏、劉學芝;
3、文學與傳統文化:
帶頭人:王守亮;學術骨幹:于海峰、侯方元、吳玉霞、梁秀花;
4、佛學與傳統文化:
帶頭人:崔奧飛;學術骨幹:高瑋、邵秋艷、嚴可、王欣;
5、儒學與傳統文化:
帶頭人:徐樹映;學術骨幹:張輝、郭超、湯偉麗、張敏;
三、建設任務和目標
道學與傳統文化研究中心的設定填補了學校在傳統文化研究機構的空白。並可以利用學校獨特的地理位置,加強與國內相關研究機構的合作,為建立省內道學與傳統文化重點研究基地奠定基礎。設立該機構可以進一步爭取橫向和縱向科研課題,以及更好的參與地方經濟文化建設,特別是風景名勝景區的各項業務活動,可以擴大學校服務於社會的各項功能。
1、通過該機構與嶗山泰山、嶧山、大澤山五峰山沂山等風景名勝景區建立長期合作關係,並參與到景點景區相關研究研究之中,為地方經濟建設出謀劃策。
2、通過該機構與地方相關機構合作,特別是與泰山景區管委會、嶗山景區管委會、崑嵛山景區管委會、蒙山景區管委會、五峰山景區管委會等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在全省,及全國各地建立多個道學與傳統文化文化研究基地和社會實踐基地,為道學與傳統文化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的培養爭取更多的社會資源。
3、與山東各地市傳統文化研究機構建立長期合作關係,依託山東省內各文化景點作為社會服務基地和社會實踐基地,積極與國內外文化研究機構加強合作,爭取更多的社會資源,積極開展國際合作。
4、致力于山東地方道學思想和道教文化的開發和研究,逐步發展為山東省內重要的傳統文化學術研究基地、人才培養基地、文化產業管理基地、以及旅遊文化諮詢與服務基地,使之成為學校服務社會、社會了解學校重要的視窗、橋樑和紐帶,增強和擴大道學與傳統文化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渠道、途徑和功能,為地方旅遊文化建設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幫助。
5、與浙江國際旅遊文化研究院、四川大學老子文化研究院、廈門大學道學與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山東師範大學齊魯文化研究院、國家“九八五工程”四川大學哲學宗教與社會研究創新基地、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等單位長期合作,爭取更多的基金研究項目,與中國老子道學文化研究會合作爭取更多的社會資源和項目經費。
6、與四川大學老子研究院、廈門大學道學與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建立長期合作關係,依託國家“985”創新研究基地《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長期合作完成教育部重大項目《百年道學集成》《道學系列叢書》等研究任務,為下一步合作培養博士生創造條件。
7、舉辦各種學術報告和學術會議、專家講座、道學論壇、道家養生報告會和道家養生實踐活動,為弘揚傳統文化、豐富校園文化生活,不斷提高廣大師生的生活質量服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