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的霸業

齊桓公的霸業

公元前 651 年,齊桓公又大會諸侯於葵丘(今河南蘭考),參加盟會者有魯、宋、鄭、衛等國的代表,周天子也派人前往。這次盟會規定,凡同盟之國,互不侵伐,必須共同對付外敵。通過這次盟會,齊桓公遂成為中原的霸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齊桓公的霸業
  • 類型:歷史事件
  • 生長時期:春秋戰國
  • 時間:公元前651年
過程,齊楚爭霸,意義,

過程

齊國在經濟、文化上都較為先進,春秋時號稱泱泱大國。公元前 685 年,齊襄公死,桓公繼位,他任用管仲為輔佐。管仲整頓了齊國的內政,經濟獲得了發展,齊的國力大為充實。桓公穩定了國內的局勢之後,便積極於開展對外活動。首先是拉攏宋、魯兩國,接著把鄭也爭取到自己這邊。這時戎狄勢力很盛,對華夏的一些小國有極大的威脅。公元前 661 年,戎狄攻打邢國(今河北邢台),公元前 660 年,戎狄又打敗衛國(今河南淇縣),衛國只剩下遺民五千人。齊國於是出兵救邢存衛,遷邢於夷儀(今山東聊城),迂衛於楚丘(今河南滑縣),史稱“邢遷如歸,衛國忘亡“。由於齊國聯合了華夏各國,擊退了戎狄的進攻,把一些小國從戎狄的蹂躪下拯救出來,從而提高了齊在中原的威信。

齊楚爭霸

南方的楚國,從武王到文王,不斷向北發展,滅掉了鄧、申、息等國。到成王時,楚國的勢力已逼近中原。這時由於齊國開始稱霸,故一向服屬於楚國的江、黃等小國轉向於齊國。楚國當然不會甘休,於是連年攻打鄭國,以此來對齊國施加壓力。公元前 656 年,齊桓公帥魯、宋、陳、衛諸國之師,討伐追隨於楚國的蔡國,蔡國潰敗,齊國於是攻打楚國。當時楚國也很強,而且也不肯向齊國示弱。最後雙方結盟於召陵(今河南郾城)。齊國這次雖然未能把楚國壓服,但楚國北進的鋒芒卻受到了挫折。

意義

桓公死,諸子爭立,齊國從此之後就失去了霸主的地位。齊國稱霸時間雖不長,但對於阻止戎狄和楚人的入侵中原還是起了一些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