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齊可來
- 別名:白石畫藝傳人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南省湘潭縣
- 出生日期:1938年
- 職業:書畫家、教育家
- 畢業院校:1962年吉林大學畢業
- 主要成就:可來作畫得乃祖之真諦。
- 代表作品:《荷》、《蝦》、《蟹》
人物簡介,人生經歷,懿德綿遠,
人物簡介
齊可來是齊白石的嫡孫,1938年出生於湖南省湘潭縣,1962年畢業於吉林大學歷史系,曾任遼寧鐵路局統戰部長,連續四屆擔任遼寧省政協委員。其父齊子如為齊白石第三子,是第一個繼承白石畫藝並獲卓越成就的白石後人。可來受家庭薰陶,自幼隨祖父和父親習畫,獲得真傳。他孜孜以求,醉心畫藝,勤學苦練,幾十年筆耕不輟,繼承和發揚齊派畫風,其作品先後在國內幾十家報刊上發表。
人生經歷
2008年是國畫大師齊白石誕辰145周年。這位藝術大師,在詩書畫印園地里辛勤耕耘七十餘年,將中國繪畫藝術推向一個嶄新的高峰。白石老人已去世50多年了,帶著對他深深的敬仰及探尋其後人生活現狀的強烈願望,記者聯繫到齊可來先生。齊先生是齊白石嫡孫,和記者交往已十年有餘。已是古稀之年的齊可來,滿頭白髮,紅光滿面,精神矍鑠,談吐謙恭儒雅,讓人感受到“大匠之門”後裔的風範。我們的話題就從齊可來的祖父和父親談起:白石老人一生兩位夫人,十幾個子女,其中三子齊良琨,號子如,即齊可來的父親,可謂白石畫藝的第一傳人,他以工筆草蟲見長,形態生動,色彩艷麗,深得白石老人喜愛。齊可來說,白石老人年輕時多畫工筆畫,中年後改為大寫意,其風格老辣、蒼勁、粗獷、豪放;而齊子如畫作的風格比較秀麗,這跟他拜師陳半丁受其影響有關。
齊可來1938年出生在湖南省湘潭縣白石鋪。1947年,齊可來隨父母來到北京,第一次見到爺爺齊白石,從此開始在齊白石身邊生活學習,一晃就是5年。其父在北平藝專和京華美術學院任教授,也就是在這時齊可來對齊家傳世立業的繪畫產生了濃厚興趣。他眼中的爺爺慈眉善目,坐在藤椅上構思賞畫,每天作畫不止。爺爺的勤奮、嚴謹深深銘刻在他心中,以致影響他的一生。
1950年齊可來的父親齊子如調到東北博物館工作(遼寧博物館的前身)。由於他當時正在北京八中讀國中一年級,課還沒有結束,所以沒有跟父母一起走。直到1952年5月末,他才離開北京。臨行前,齊可來背著書包走進畫室向爺爺辭行。爺爺對他說:“我不給你拿川資了,就送你一幅畫吧。”說完起身,打開卷櫃,拿出一幅三尺的《螃蟹圖》。齊可來把畫接過來塞進書包,然後向爺爺鞠躬道別,到前門火車站登車趕赴瀋陽。到了家他打開書包才發現畫不見了。至今,齊可來還對這件事遺憾不已。齊可來來到瀋陽,繼續讀書。雖然不能看爺爺作畫了,可是跟父親學習作畫的時間卻多起來,他扯紙、研墨、洗筆,學畫機會更多了。這期間,齊子如為東北博物館收藏了大量的齊白石作品,並在東北首次舉辦齊白石畫展,讓觀眾大飽眼福。不幸的是,1955年6月30日,齊子如因肌肉萎縮中年早逝。齊可來第二天動身去北京向爺爺報喪。誰知這也竟成了與爺爺的訣別。1957年9月16日,齊白石這位偉大的藝術之星隕落了。當時,剛剛考進吉林大學歷史系的齊可來悲痛不已,想起與爺爺共處的每一個細枝末節,不禁悵然淚流。他強忍悲痛,向老師請假趕往北京。當他風塵僕僕地趕到北京時,齊白石已在他的畫室里入殮了。根據爺爺的遺囑,他們將白石老人精心保存下來的600餘幅畫作全部捐獻給國家。
齊可來1962年吉林大學畢業後從事教育工作長達23年。雖未能專門從事繪畫,但齊氏的懿德家風卻深入骨髓,他手中畫筆是一日未輟。齊家畫藝那濃濃的情結始終纏繞著他,產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創作衝動……後來,齊可來擔任了瀋陽鐵路局統戰部部長,連續任四屆遼寧省政協委員。齊可來孜孜不倦伏案創作,其畫藝頗有長進,其作品見諸30餘家報刊,多次參加畫展並獲獎。當年曾與齊子如共事的鑑賞家楊仁愷,看到齊可來的畫作後題款贊道:“可來作畫得乃祖之真諦。”“運筆開展,蚱蜢形態亦佳,信其為白石老人家有傳人耳。”書法家歐陽中石親書橫幅“遺德綿遠”贈之。2002年齊子如誕辰100周年,齊可來奔走運作為父親出版一本畫集,將齊派畫藝發揚光大。願齊氏家風畫藝,遺德綿遠,亘古流長…… (《泰安日報》 記者 王克煜)
懿德綿遠
齊白石畫藝術被譽為20世紀中國畫的一面旗幟,聞名天下。仰慕、學習的人很多。白石老人有六個兒子,四個能畫。長子未學,次子夭折,齊可來的父親三子齊子如(良琨)是第一個真正的傳人,且成就卓著。他少年從父習畫,十八歲時又被白石老人送到陳半丁大師門下,勤奮加天賦,二十歲出頭便能自立作畫謀生,深得白石老人憐愛。
子如先生最擅工筆昆蟲。在學習父親的基礎上,他特別注意寫生,對各種昆蟲反覆觀察,細緻入微。他畫的的蜻蜓、蝴蝶、蟈蟈、螳螂、蟬、蚱蜢等,形態生動逼真,極富神韻;色彩柔美明麗,令人賞心悅目。白石老人非常賞識,多次給他的草蟲畫補添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