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克果

齊克果

齊克果,又譯為“祁克果”,其廣為人知的英文譯名為克爾凱戈爾或克爾開廓爾。丹麥著名神學家、哲學家,被公認為是存在主義最早的先驅。

基本介紹

  • 本名:齊克果
  • 別稱:克爾凱戈爾
  • 出生地:丹麥
  • 主要作品:《非此即彼》《恐懼與戰慄》《人生道路的階段》等
  • 主要成就:公認為是存在主義最早的先驅
  • 職位:神學家、哲學家
  • 性別:男
  • 信仰:基督教
  • 國籍:丹麥
黑格爾逝世後,其空前龐大的哲學體系分崩離析,叔本華尼采和祁克果功不可沒。“存在”在黑格爾那裡是一個邏輯範疇,但祁克果卻將其定義為一個只能適用與於個人的概念。“存在”即一個人自己的生活過程,包括自我參與、自由選擇和實現自我三個環節。在這一點上,祁克果以其非理性,人本地定義了“存在”這個哲學中的重要主題。在洛克(Locke)那裡,神存在,自己存在,數學存在,這是由“經驗”(包括“感覺經驗”和“內感”)得出的不證自明的確定項;在笛卡兒(Descartes)看來,實體有神、精神和物質三個;到了斯賓諾沙(Spinoza),實體又只有神一個了。祁克果的思想沒有任何的本體論,他的焦點始終是人,人的存在,人的自由選擇。他的“自我參與”意即積極地、主動地參與人生的全過程;“自己選擇”即感性地,在結果不確定的情況下做出完全自主的選擇,而這種選擇在祁克果看來,總是朝向一個目標的飛躍而非偏離目標的墮落;祁克果的“自我實現”是個體的實現,是個體越來越脫離社會而存在的過程,他對群體、集體、整體深惡痛絕。在這點上,他反對黑格爾的國家主義理論。黑格爾認為“絕對精神”的時代體現就是國家,通過把基督教信仰理性化,神學思辨化來順應國家教會。
除了其“存在”的理論外,祁克果的生活辯證法同樣很有新意。我們必須牢記,祁克果和叔本華、尼采一樣是非理性的,他的辯證法的內在推動力是“無理性的心理轉變”,這與黑格爾辯證法中的推動力——理性不同。祁克果的生活辯證法也分為三個階段,感性階段,倫理階段和宗教階段。他指出,在每一個飛躍的時刻,這樣選擇的人都有一種畏懼感,他稱之為“同情的反感和反感的同情”。
祁克果說:“不管一個人沉得多深,他可能沉得更深,而這個可能就是恐懼的對象”。在祁克果看來,存在本身就蘊涵著恐懼,即我們活著就有恐懼。當恐懼的事物一朝成真,那么人就會產生另一種特殊的感覺——絕望。祁克果把絕望區分為無意識的和有意識的。前者,他解釋說,猶如絕望者的靈魂後有一扇門,門後卻一無所有;後者他又稱為內向性絕望,是“在靈魂的門後我坐在那兒,就像曾經在那裡似的,注視著自己從事填補時光的工作而不願成為自我。”
他說:“無聊是一切罪惡的根源”。眾神因為無聊創造了人類,神和人一起無聊;亞當因為無聊創造了夏娃,男女一起無聊;然後是亞當與夏娃又與該隱和亞伯一家無聊……在唯美階段,人因為無聊而享樂,因為享樂而更無聊,終至殘忍、自殘與死亡。祁克果早在弗洛依德前就指出:享樂原則的秘密即是一種對死亡的渴望。我們必須“選擇你自己”(想起蘇格拉底:認識你自己!)。對自己的選擇也是對主觀真理、對存在和信仰的選擇。選擇必然痛苦和伴隨著恐懼,這一過程就是祁克果的“飛躍”,經歷飛躍後,人就進入了第二階段,倫理階段。
第三階段,宗教階段,人變成了“信仰的騎士”,背離人類和社會,開始踏上對內心信仰的朝聖之路。祁克果在《非此即彼》中分析了亞伯拉罕的行為,最後得出的結論是,他也不理解亞伯拉罕,亞伯拉罕是個瘋子。他諷刺地寫道亞伯拉罕較之一切都更偉大,偉大之處在於他的能力——其力量是軟弱無能,才智是愚昧無知,希望是著魔瘋狂,他的愛是對自己的切齒仇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