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科湯劑十二法

鼻科湯劑十二法是名老中醫耿鑒庭先生治療鼻病的十二種方藥,具體包括疏散利鼻法、清散暢鼻法、辛溫鼻法、排膿清竇法、清氣肅鼻法、消腫闊鼻法、滋潤護鼻法、御風健鼻法、解毒拔疔法、瀉白靖鼻法、清火止法、育陰斷衄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鼻科湯劑十二法
  • 主要治療:鼻病
鼻科湯劑十二法是名老中醫耿鑒庭先生治療鼻病的十二種方藥。
(1)疏散利鼻法。主治暴感風寒、鼻塞流涕、涕多清、常打噴嚏,頭痛,或嗅覺一時失靈。局部檢查見鼻甲腫大,黏膜充血,呈急性鼻炎現象。治宜疏風散寒,方用疏散利鼻湯,藥用蘇葉、白芷,防風、川芎桔梗、生薑、蔥白。
(2)清散暢鼻法陵熱妹。主治感受風熱,鼻氣不利,粘涕多漸轉為黃涕,嗅覺有時失靈。查鼻呈急性炎性現象.治宜散風清熱,方用清散暢鼻湯,藥用薄荷,葛根豆豉蒼耳子蔓荊子甘草柳芽
(3)辛溫鼻法。主治患鼻疾稍久,鼻塞難通氣,溫則稍通,多涕,頭痛往往有定時,或痛在頰,或痛在額,同時巔頂與太陽穴往往亦痛,嗅覺差,但一旦氣通,則可知味。呈現慢性鼻寞炎或慢性鼻炎征像。治宜溫里驅寒,方用辛溫燠鼻湯,藥用辛夷、細辛檀香藁本,白芷、川芎、鮮松葉。
(4)排膿清竇法。主治化膿性鼻竇炎。膿涕多,通氣不好,面頰隱痛,咽後壁往往受膿液刺激,有慢籃催遙懂性炎症,同時老痰亦轎厚再多。嗅覺常失靈,甚至有異味感.治宜清熱排膿解毒,方用排膿清竇湯,藥用桔梗、黃芩、天花粉,浙貝母七葉一枝花、金銀花葉,蒼耳子、甘草節。
(5)清氣肅鼻法。主治慢性單純性鼻炎,或兒童鼻炎.患日已久,時好時差,或夏秋較好,而冬春轉差.重時則氣頁嘗酷塞難通,平時常兩側交替不通,感覺頭昏。感風則症狀加重。粘涕多。鼻下甲雖大但點藥可以收縮,觸之濡軟。有時亦影響嗅覺.治宜清上為主,方用清氣肅鼻湯,藥用絲瓜藤,荷蒂、金蓮花、龍井茶葉。
(6)消腫闊鼻法。主治肥厚性鼻炎,鼻甲增大,黏膜肥厚,點藥不能收縮,通氣差,嗅覺欠靈,常用口呼吸。治宜消腫清肺,方用消腫闊鼻湯,藥用芙蓉葉、絲瓜葉、浙貝母,馬勃、路路通.紅花、菖蒲,蒼耳子。
(7)滋潤護鼻法.主治萎縮性鼻炎,鼻黏膜萎縮,有乾痂,時出穢氣,自覺乾燥,甚至影響咽部。有主觀性鼻塞,或感覺異常,嗅覺減退。治宜滋潤護鼻,方用滋潤護鼻湯,藥用天冬、黑芝麻、南沙參、麥冬、黃精、玉竹、生地黃、川貝母。
(8)御風健鼻法。主治過剃危詢敏性鼻炎,見風多噴嚏鼻癢,流清水涕,甚至流淚,常一過地影響嗅覺。查見鼻黏膜多呈蒼白色。治宜強壯御風,方用御風健鼻湯,藥用蒼耳子,蟬衣、防風、白蒺藜、肥玉竹、炙甘草苡仁、百合。
(9)解毒拔疔法。主治鼻癤、鼻疔,始則局部腫脹疼痛,成熟時可見膿頭,鼻外及唇頰往往有(火欣)腫。治宜清肺解毒,方用解毒拔疔湯,藥用鮮菊葉、蒼耳草.紫花地丁,七葉一枝花、黃芩、金蓮花、甘草節。
(10)瀉白靖鼻法。主治鼻前庭炎,患者常感鼻部刺癢或疼痛不適。查見鼻前庭內皮紅腫,常有淺表之糜爛或裂縫,甚至有濕癢樣變化,鼻前庭內覆有膿痂,剝落痂皮,常引起出血。治宜瀉臭辣肺,方用瀉白靖鼻湯,藥用桑白皮、地骨皮、菊花、金蓮花、黃芩、馬尾黃連、甘草。
(11)清火止法.主治鼻出血辨證屬實火者,治宜清火止衄,方用清火止衄湯,藥用白茅根、黃芩炭、梔子炭.丹皮,赤芍,大小薊、荷葉炭。
(12)育陰斷衄法.主治鼻衄,常斷續發生,衄後往往頭眩耳鳴,目昏心悸,體疲乏力,鼻、咽、口均乾燥,甚至有乾咳。治宜育陰止衄,方用育陰承再白榜斷衄湯,藥用仙鶴草,血餘炭、南北沙參、乾地黃、白芍、當歸頭旱蓮草.藕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