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流行病學(plague epidemiology)是2016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地方病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鼠疫流行病學
- 外文名:plague epidemiology
- 所屬學科:地方病學
- 公布時間:2016年
- 公布組織: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鼠疫流行病學(plague epidemiology)是2016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地方病學名詞。
鼠疫流行病學(plague epidemiology)是2016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地方病學名詞。定義研究鼠疫菌、宿主、媒介及其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內的流行、傳播、保存以及監測、預防和控制的一門科學。1出處《地...
鼠疫,由革蘭染色陰性、兩極濃染的短小桿菌鼠疫耶爾森菌引起的嚴重傳染病。在自然環境下,鼠疫主要在野生齧齒動物間流行,人類在被帶有鼠疫菌的跳蚤叮咬或吸入空氣中的鼠疫菌後會感染。按照病變部位,鼠疫常見類型有腺鼠疫、肺鼠疫、敗血症型鼠疫等,另有腸鼠疫、腦膜炎型鼠疫、眼鼠疫、皮膚鼠疫等少見類型。全人群對...
動物鼠疫流行病學 動物鼠疫流行病學是2016年公布的地方病學名詞,出自《地方病學名詞》第一版。定義 研究鼠疫菌(病原體)、宿主(齧齒動物)及媒介(蚤類)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內的特徵;動物鼠疫的發生、發展、傳播與保存;動物鼠疫監測、預防和控制鼠疫的一門科學。出處 《地方病學名詞》第一版 ...
鼠疫流行 鼠疫流行是2016年公布的地方病學名詞。定義 鼠疫在某地區、某時間的發病率顯著超過歷年該病的散發發病水平的現象。出處 《地方病學名詞》第一版
《鼠疫動物流行病學》是200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俞東征。該書概括了我國的動物流行病學工作者超過半個世紀的鼠疫預防與控制實踐所積累起來的工作成果。內容簡介 全書由上下兩篇組成。上篇介紹了鼠疫動物流行病學的基本理論——自然疫源地學說,基本工作形式——疫源地調查與動物病監測,以及在這些工作中...
流行性淋巴腺鼠疫也叫黑死病(Black Death或Black Plague,醫學稱之bubonic Plague)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瘟疫之一。起源於亞洲西南部,約在1340年代散布到歐洲,而“黑死病”之名是當時歐洲的稱呼。這場瘟疫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約7500萬人死亡,其中2500萬為歐洲人。根據估計,中世紀歐洲約有三分之一的人死於黑死病。起因...
人間鼠疫是一種鼠疫桿菌借鼠蚤傳播為主的烈性傳染病,系廣泛流行於野生齧齒動物間的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病例介紹 臨床上表現為發熱、嚴重毒血症症狀、淋巴結腫大、肺炎、出血傾向等。鼠疫在世界歷史上曾有多次大流行,死者以千萬計,我國在解放前也曾發生多次流行,病死率極高。傳播途徑 人間鼠疫傳播途徑主要有三...
皮膚鼠疫:病菌侵入局部皮膚出現痛疼性紅斑點,數小時後發展成水泡,形成膿皰,表面復有黑色痂皮,周圍有暗紅色浸潤,基底為堅硬潰瘍,頗似皮膚炭疽。偶見全身性膿皰,類似天花,有天花樣鼠疫之稱。流行病學 1.傳染源 鼠疫為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人間流行前,一般先在鼠間流行。鼠間鼠疫傳染源(儲存宿主)有...
【鼠疫流行病學】(一)傳染源:鼠疫為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人間流行前,一般先在鼠間流行。鼠間鼠疫傳染源(儲存宿主)有野鼠、地鼠、狐、狼、貓、豹等,其中黃鼠屬和旱獺屬最重要。家鼠中的黃胸鼠、褐家鼠和黑家鼠是人間鼠疫重要傳染源。當每公頃地區發現1至1.5隻以上的鼠疫死鼠,該地區又有居民點的話...
敗血型鼠疫又稱暴髮型鼠疫,耶爾森氏菌屬,是鼠疫桿菌引發的疾病。病原學 鼠疫桿菌屬耶爾森氏菌屬。為革蘭染色陰性短小桿菌,長約1~1.5μm寬約0.5~0.7μm,兩端染色較深。無鞭毛,不能活動,不形成芽胞。在動物體內和早期培養中有莢膜。可在變通培養基上生長。在陳舊培養基及化膿病灶中呈多形性。本菌...
解放前,霍亂、鼠疫、天花等烈性傳染病流行猖獗。一些傳染病和寄生蟲病,如傷寒、痢疾、瘧疾、血吸蟲病等廣泛流行,嚴重危害人民的健康。解放後,由於黨和政府十分重視傳染病的防治,傳染病的發病和流行得到了控制。尤其是《傳染病防治法》的頒布和實施,使傳染病的防治納入法制軌道。傳染病學是一門臨床醫學,它是...
《現代鼠疫概論》是2010年2月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賀雄、王虎。內容簡介 本書為一部系統、全面、簡明、實用的鼠疫預防控制的工具性專著,涵蓋鼠疫流行病學、病原學、宿主與媒介學、臨床學及預防控制學。本書共分10章,包括鼠疫流行簡史與現狀、人類鼠疫流行病學、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宿主動物、鼠疫媒介、...
流行病學線索 流行病學線索是2016年公布的地方病學名詞。定義 患者發病前10天內到過鼠疫疫區或接觸過鼠疫疫區內的疫源動物、動物製品及鼠疫患者,進入過鼠疫實驗室或接觸過鼠疫實驗用品。出處 《地方病學名詞》第一版
4.確定鼠疫疫區隔離圈。迅速提出劃定鼠疫疫區小隔離圈、大隔離圈範圍的建議,參與組織實施鼠疫隔離封鎖等措施。5.切斷鼠疫傳播途徑。必要時提出在疫區內限制或停止集市、集會、影劇院演出等群體聚集活動,以及停工、停業、停課的建議,並參與組織實施。6.開展流行病學調查。迅速查明疫情發生的時間、傳染源和感染過程,...
這次鼠疫大流行起源於公元14世紀,此起彼伏持續300多年,遍及歐亞大陸和非洲北海岸,尤以歐洲為甚。鼠疫在歐洲泛濫,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貓在中世紀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當時,教會對貓橫加指責,認為貓在夜間令人毛骨悚然的鳴叫和閃爍凶光的眼睛,正是魔鬼撒旦的化身,是與魔鬼結盟的異教畜生。在教會蠱惑下,人們像...
體徵與病情嚴重程度不一致為本病之特徵,如搶救不及時,可出現意識障礙,多死於休克及呼吸衰竭。因病死後全身皮膚呈黑紫色,故有“黑死病”之稱。診斷方法 根據流行病學資料,臨床上有發熱、全身毒血症狀,急性淋巴結炎或咳嗽,胸痛,咳血痰,呼吸困難等表現應懷疑為鼠疫,確定有賴於病原學檢查出鼠疫桿菌和(或)檢測...
1.古代人類與傳染病鬥爭的歷史:據考古學研究結果,大約1萬年到1萬1千年以前,就有傳染病流行。公元846年,在入侵法國的諾曼人中暴發天花。公元1555年,墨西哥發生天花大流行,200萬人不治而亡。公元6世紀,第一次鼠疫大流行起源於中東,持續60年。1347~1351年世界性鼠疫在歐洲迅速發生蔓延。2.近代人類與傳染病鬥爭...
對於大明王朝滅亡的原因,史學界一直存在爭議。一般認為是李自成推翻的,滿清人在後面撬牆腳。也有的認為是大明朝廷內部出了問題。壞在宦官和政治腐敗上。這些觀點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如果跳出史學,從流行病學的角度分析,問題便很簡單了——鼠疫,是鼠疫直接導致天下大亂。崇禎年間的大鼠疫,間接造成...
內蒙古自治區流行病防治研究所。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朱錦沁、汪聞紹、張鴻猷、黃堅華、劉紀有、王麗、李志侖。圖書目錄 前言 1範圍 2引用標準 3定義 4鼠疫自然疫源地判定標準 5疫源地內動物鼠疫流行判定標準 附錄A(標準的附錄)動物及昆蟲被檢材料的採集方法 附錄B(標準的附錄)鼠疫細菌學檢查方法 ...
敗血型鼠疫是較嚴重的腺鼠疫和肺鼠疫,一般均伴有鼠疫桿菌敗血症。簡介 治療原則是早期、聯合、足量、套用敏感的抗菌藥物。1.鏈黴素 為治療各型敗血性鼠疫特效藥。成人首劑量1g,以後每次0.5g,每4小時1次,肌注,1~2天后改為每6小時1次。小兒20~40mg/kg/日,新生兒10~20mg/kg/日,分2~4次肌注。對嚴重...
斑疹傷寒分為流行性斑疹傷寒和地方性斑疹傷寒。前者系由普氏立克次體通過人虱傳播,並發支氣管肺炎,僅次於Q熱肺炎;後者也稱鼠型斑疹傷寒是由莫氏立克次體經鼠蚤傳播的急性傳染病,其臨床特徵與流行性斑疹傷寒相似,但病情較輕,並發肺炎者較少。流行病學 斑疹傷寒發生於全球。流行性斑疹傷寒和地方性斑疹傷寒的流行病...
1955年6月,第一部《傳染病管理辦法》由中央衛生部頒布施行,建立全國疫情報告系統,傳染病管理的病種定為兩類18種。甲類3種:鼠疫、霍亂、天花;乙類15種:流行性乙型腦炎、白喉、斑疹傷寒、回歸熱、痢疾(菌痢和阿米巴)、傷寒及副傷寒、猩紅熱、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麻疹、脊髓灰質炎、百日咳、炭疽病、波狀熱、...
而同一種動物可以是多個病的船染源,如鼠可以是腎綜合徵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鼠疫等病的傳染源。所以在調查與防治這些動物病時,應該全面調查某地區的動物傳染源,以便能採取有效的措施。 因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發生與流行與環境有密切關係,因此應從環境保護入手預防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變異與自然環境的變化,特別...
第二篇主要介紹蟲媒病毒性疾病,包括登革熱、乙型腦炎和流行性出血熱等國內常見的傳染病。第三篇主要介紹蟲媒立克次體病與埃立克次體病。包括恙蟲病和流行性斑疹傷寒等。第四篇主要介紹了蟲媒細菌笥疾病,如鼠疫等。第王篇主要介紹了蟲媒螺旋體感染性疾病,包括萊姆病和蜱傳性疾病,如絲蟲病。第八篇主要介紹了蟲媒...
紀樹立,鼠疫學家。40餘年他和他的同事對中國鼠疫自然疫源地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摸清了中國齧齒動物區系及蚤類(包括發現的5個新種、新亞種)的生態與分類;證實了中國東北及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的鼠疫儲存宿主是黃鼠;證實了長爪沙鼠也是鼠疫的主要儲存宿主;揭示了中國鼠疫菌分型及其生態學、流行病學意義;闡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