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鼓峰湧泉寺
- 地點 :福建省莆田市江口鎮官莊村
- 所屬:大帽山脈東南麓的羅埔
- 實質:寺廟
簡介,歷史,
簡介
清鹹豐九年(1859年),有章詳法師者,世居莆田縣江口鎮上後村,幼投靈石山禮無諍法師出家,受臨濟法脈,後飛錫來此,感鼓峰之靈秀,發願興建叢林。住山數十寒暑,只穿一件海青色布衲而已,厲修苦行,十方募化,以其淵博的學識,堅定的道行感動善信捐資,建成了占地面積達6048平方米的一座寺院,命名“鼓峰湧泉寺”,至本世紀40年代,列為“莆田第五叢林”。
歷史
章祥法師駐錫此寺後,宗風大振,法嗣72人,以春仁法師、懷仁法師、竹仁法師最著名。春仁法師繼師住持本山,光緒間(1875-1908年)重建大雄寶殿;懷仁法師在同輩中德望最隆,手創莆田縣江口鎮石獅村西來寺道場;竹仁法師創建後果寺道場。歷代法嗣可考的人物有章詳、春仁、懷仁、竹仁、妙義、溫義、良達、妙祥、慧宗、玄宗、欽宗、定心、一心、會心、藏心、圓心、覺心、印空、性空、祥空、能空、明空、意空等法,溫義法師多才多藝,擅長文學,尤精於雕塑佛像,生動莊嚴,瞻仰者無不讚嘆。良達、妙祥法師最長於書法,今天后寺壁上猶存其筆刻。
鼓峰法裔在本縣創建的寺院有西來寺、後果寺、崇福寺、普陀庵、芳源庵、洛伽亭。其中普陀庵為比丘尼修行道場,民國時期國民政府主席林森手題“志潔行芳”匾,至今尚存。1986年10月,普陀庵開放了莆田縣佛教協會女眾佛學班,培養尼僧人才。
湧泉寺法裔散布于海外者甚多,主要在台灣、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地區,他們非常關心祖寺的建設,如一心法師負責祖寺建設的全部經濟責任;律身處事,一絲不苟,兼擅書法,法緣很好;玄宗法師於1955年寄來專款,重修庫房,興建蓄水池。
“文化大革命”中,湧泉寺遭受巨厄,毀損嚴重。宗教政策落實後,1979年印空、性空諸法師聯袂回國,視察鼓峰,發動捐資重興祖寺。1983年以後,祥空、能空、明空、意空、金亮等法師相繼回國,與身在海外的定心、雲明、賢心等法師共同努力,修復祖寺。湧泉寺目前占地6048平方米,中軸從山門牌坊、天王殿、大雄寶殿,直至法堂,兩側鐘鼓樓,左右廊有伽藍堂、祖師堂、僧房、齊廚等,金碧輝煌,莊嚴清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