黽

黽,拼音mǐn,注音:ㄇㄧㄣˇ,釋義:努力勉力:~勉(勤奮,努力);勤~(勤勉)。

又音měng,注音:ㄇㄥˇ,釋義:1.的一種:耿~(古書上所載的一種蛙)。2.姓。

又音miǎn,注音:ㄇㄧㄢˇ,釋義:〔黽池〕古縣名,或作“澠池”。戰國時縣名,在今河南省澠池縣西。

又音méng,注音:ㄇㄥˊ,釋義:〔黽塞〕戰國時要塞名,又稱“黽阨”、“黽隘”,在今河南省信陽市西南平靖關。其地有大小石門,鑿山通道,地勢險厄

黽,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蛙形。《說文》:“黽,鼃黽(wā měng)也。從它,象形。”本義:蛙的一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黽
  • 外文名:to strive; to endeavor;frog
  • 繁體字:黽
  • 部首:黽
  • 總筆畫:8
  • 拼音:mǐn、miǎn、měng、méng
  • 注音:ㄇㄧㄣˇㄇㄧㄢˇㄇㄥˇㄇㄥˊ
  • 結構:上下結構
  • 造字法象形
  • 詞性:名詞、形容詞
  • 筆順:丨フ一丨フ一一フ
  • 筆順編號:25125115
  • 四角碼:60716
  • 電碼:7836
  • 五筆:KJNB
  • 倉頡:RLWU
  • 統一碼:U+9EFE
基本解釋,引證詳解,漢語大字典,古籍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字形演變,方言集匯,

基本解釋

(一)拼音:mǐn,注音:ㄇㄧㄣˇ
努力勉力:~勉(勤奮,努力);勤~(勤勉);~勉從事(努力工作)。
(二)拼音:měng,注音:ㄇㄥˇ
1、的一種:耿~(古書上所載的一種蛙);鼃~(1.蛙類動物。2.比喻讒諛之人);蛙~(蛙,也指蛙聲);~穴鴝巢(蛙洞鳥窩。比喻貧民的居處)。
2、〔水黽節肢動物,昆蟲綱半翅目水黽科。水黽,體形細長,黑褐色,長約1厘米。頭部為三角形,稍長。複眼1對,位於兩側;單眼退化;口吻稍長,分為3節,第2節最長;觸角絲狀,4節,突出於頭的前方。前胸延長,背部黑褐色,前翅革質,無膜質部;足3對,前足較短,中、後足很長,跗節2節。腹面灰色,體的下面被有絹樣的細毛。俗稱“水馬”、“水蜘蛛”。
3、姓。
(三)拼音:miǎn,注音:ㄇㄧㄢˇ
黽池〕古縣名,或作“澠池”。戰國時縣名,在今河南省澠池縣西。
(四)拼音:méng,注音:ㄇㄥˊ
黽塞〕戰國時要塞名,又稱“黽阨”、“黽隘”,在今河南省信陽市西南平靖關。其地有大小石門,鑿山通道,地勢險厄

引證詳解

(一)拼音:měng,注音:ㄇㄥˇ
(1)〈名詞〉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蛙形。《說文》:“黽,鼃黽(wā měng)也。從它,象形。”本義:的一種。
明 黃道周《孝經頌》中楷書“黽”明 黃道周《孝經頌》中楷書“黽”
黽,鼃黽(wā měng)也。從它,象形。𪓑頭與它頭同。——《說文·黽部》
𪓰(qù qiū),蟾諸。在水者黽。——《爾雅·釋魚》郭璞註:“耿黽也,似青蛙,大腹,一名土鴨。”
蟈氏,掌去鼃黽。——《周禮·秋官·蟈氏》 鄭玄註:“齊魯之間謂鼃為;黽,耿黽也。蟈與耿黽尤怒鳴。為聒人耳,去之。”
黽鳴泉窟室,蜃結氣浮圖。——唐·白居易《東南行一百韻》
黽穴鴝巢喋血新,河山一片白如銀。——奚侗《辛亥革命歲暮雜詩》
相關詞語
耿黽(古書上所載的一種蛙);鼃黽(1.蛙類動物。2.比喻讒諛之人);蛙黽(蛙,也指蛙聲);蠅黽(泛指令人厭惡的蟲類);黽穴鴝巢(蛙洞鳥窩。比喻貧民的居處);黽窟(蛙洞);黽媒(捕蛙的誘餌);黽蜮(—guō。蛙類。蜮,通“”)。
(2)〈名詞〉水黽節肢動物,昆蟲綱半翅目水黽科水黽,體形細長,黑褐色,長約1厘米。頭部為三角形,稍長。複眼1對,位於兩側;單眼退化;口吻稍長,分為3節,第2節最長;觸角絲狀,4節,突出於頭的前方。前胸延長,背部黑褐色,前翅革質,無膜質部;足3對,前足較短,中、後足很長,跗節2節。腹面灰色,體的下面被有絹樣的細毛。俗稱“水馬”、“水蜘蛛”。
水黽有毒,殺雞犬。長寸許,四腳,群游水上,水涸即飛。亦名水馬,非海中主產難之水馬也。——·陳藏器本草拾遺
水黽,有毒。令人不渴,殺雞犬。長寸許,四腳,群游水上,水涸即飛,亦名水馬。非海中主產難之水馬也。——北宋·唐慎微證類本草
(3)〈名詞〉姓。
黽,音萌。即,邑名。以地為氏。有黽初宮。見《印藪》。——·陳廷煒《姓氏考略
(二)拼音:mǐn,注音:ㄇㄧㄣˇ
(1)〈形容詞勉力;努力。
,《爾雅》:“勉也。”或作黽。——《集韻·軫韻》
黽,勉也。——《字彙·黽部》
黽勉從事,不敢告勞。——《詩經·小雅·十月之交》
黽勉同心。——《詩經·邶風·谷風》
顧未深明吾意,三復太息,難於黽從。——·蘇軾《賜文武百寮太師文彥博已下上第一表請舉樂不許批答》
二三賢士大夫黽勉戮力,柴叔輿以質實匡襄於先,於廷益以駿烈克鞏於後。——明·黃道周《節寰袁公(袁可立)傳》
賈母自然歡喜,拉著說了些勤黽報恩的話。——《紅樓夢》第一百零七回
伏乞黽勉,並候捷音。——清·黃世仲《洪秀全演義》
相關詞語
黽勉(1.亦作“ 黽俛 ”。勉勵,盡力。2.勉強);黽俯(同“黽勉”);勤黽(猶勤勉);黽勉從事(努力工作);黽黽孳孳(形容勤勉);黽敏(努力,盡力)。
(三)拼音:miǎn,注音:ㄇㄧㄢˇ
(1)〈名詞〉黽池〕古縣名。原為戰國鄭城,後入韓,復入秦。秦朝置為縣。故城在今河南省澠池縣西。
黽,黽池,縣名,在河南府。俗作。——《廣韻·韻》
秦發兵攻商君,殺之於鄭黽池。——《史記·商君列傳
弘農郡,縣十一:……黽池。——《漢書·地理志上》
(四)拼音:méng,注音:ㄇㄥˊ
字形對比字形對比
(1)〈名詞〉黽塞〕戰國時要塞名。又稱“黽阨”、“黽隘”、“黽厄塞”,在今河南省信陽市西南平靖關。其地有大小石門,鑿山通道,地勢險厄
不知夫穰侯方受命乎秦王,填黽塞之內,而投己乎黽塞之外。——《戰國策·楚策四》
秦逾黽隘之塞攻楚。——《史記·春申君列傳
黽阨塞在汝寧府信陽州東南九十里,湖廣應山縣北六十五里,亦曰冥阨,亦曰黽塞,又謂之平靖關時名為行者坡。其地有大小石門,鑿山通道,實為險阨。——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河南一·重險》

漢語大字典

《說文》:“黽,鼃黽也。從它,象形。黽頭與它頭同。𪓕,籒文黽。”
(一)měng《廣韻》武幸切(《集韻》母耿切),上耿明。陽部。
蛙的一種。爾雅·釋魚》:“𪓰,蟾諸。在水者黽。”郭璞註:“耿黽也,似青蛙,大腹,一名土鴨。”《說文·黽部》:“黽,鼃黽也。” 段玉裁註:“許之鼃黽即鄭之耿黽……絫𧦝曰鼃黽、耿黽。單𧦝曰黽。”《周禮·秋官·蟈氏》:“蟈氏掌去鼃黽。”鄭玄註:“齊魯之間謂鼃為;黽,耿黽也。蟈與耿黽尤怒鳴。為聒人耳,去之。” 唐·白居易《東南行一百韻》:“黽鳴泉窟室,蜃結氣浮圖。”
姓。·陳廷煒《姓氏考略》:“黽,音萌。即,邑名。以地為氏。有黽初宮。見《印藪》。”
(二)mǐn《廣韻》武盡切,上軫明。又《集韻》弭盡切。
勉力;努力。集韻·軫韻》:“,《爾雅》:‘勉也。’或作黽。” 《字彙·黽部》:“黽,勉也。”《詩經·小雅·十月之交》:“黽勉從事,不敢告勞。”·蘇軾《賜文武百寮太師文彥博已下上第一表請舉樂不許批答》:“顧未深明吾意,三復太息,難於黽從。”《紅樓夢》第一百零七回:“賈母自然歡喜,拉著說了些勤黽報恩的話。”
(三)miǎn 《廣韻》彌兗切,上獮明。又武盡切。
黽池〕古縣名。原為戰國鄭城,後入韓,復入秦。秦朝置為縣。故城在今河南省澠池縣西。《廣韻·韻》:“黽,黽池,縣名,在河南府。俗作。”《史記·商君列傳》:“秦發兵攻商君,殺之於鄭黽池。”《漢書·地理志上》:“弘農郡,縣十一:……黽池。” 也單用。《史記·留侯世家》:“左右大臣皆山東人,多勸上都雒陽:‘雒陽東有成皋,西有餚、黽,倍河,向伊雒,其固亦足恃。’”
(四)méng《集韻》眉耕切,平耕明。陽部。
黽塞〕戰國時的要塞名。又稱黽阨、黽隘。即今河南省信陽市西南平靖關。《戰國策·楚策四》:“不知夫穰侯方受命乎秦王,填黽塞之內,而投己乎黽塞之外。”《史記·春申君列傳》:“秦逾黽隘之塞攻楚。”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河南一·重險》:“黽阨塞在汝寧府信陽州東南九十里。”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亥集下】【黽字部】黽 ·康熙筆畫:13 ·部外筆畫:0
《唐韻》莫杏切,音猛。《說文》鼃黽也。《爾雅·釋魚》鼁𪓰蟾諸,在水者黽。《疏》鼁𪓰,一名蟾諸,似蝦蟆,居陸地,其居水者名黽。一名耿黽。一名土鴨。狀似靑蛙,而腹大。陶注本草云:大而靑脊者,俗名土鴨。其鳴甚壯,卽此黽也。《埤雅》黽善怒,故音猛。
竹名。求黽。《管子·地員篇》在丘在山,皆宜竹箭求黽猶檀。《注》求黽,亦竹類也。
姓。漢黽初宮。見《印藪》。
《廣韻》武盡切《集韻》《正韻》弭盡切,𠀤音泯。勉也。《詩緝》嚴氏曰:力所不堪,心所不欲,而勉強為之曰黽。《孫季昭示見編》黽,蛙屬。蛙黽之行,勉強自力,故曰黽勉。如猶之為獸,其行趦趄,故曰猶豫
《玉篇》眉耿切《廣韻》武幸切《集韻》《韻會》母耿切,𠀤音鼆。義同。
《集韻》《類篇》𠀤眉耕切,音盲。地名。《史記·春申君傳》秦逾黽隘之塞而攻楚。《正義曰》黽隘之塞在申州。
《廣韻》《集韻》彌兗切《正韻》美辯切,𠀤音緬。《廣韻》黽池,縣名。《前漢·地理志》弘農郡有黽池縣。
《高帝紀》復黽池。《廣韻》黽池,亦音泯。
《韻補》葉名舌切,音蔑。《後漢·桓帝時謠曰》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淸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黽。《譚苑醍醐雲》泥音涅。或音匿。黽音蔑。或音密。晉書作怯如雞,蓋不得其音而改之。按論語,涅而不緇,楚辭及史記屈原傳,作泥而不滓。索隱曰:泥音涅,據此知泥有涅音,則桓帝時謠黽讀為蔑矣。 《說文》從它,象形,黽頭與它頭同。《徐鉉曰》象其腹也。《六書正譌》鼃本義借為黽勉字。別作僶、勔。𠀤非。

說文解字

【卷十三】【黽部】黽
鼃𪓑也。從它,象形。𪓑頭與它頭同。凡𪓑之屬皆從𪓑。𪓕,籒文𪓑。莫杏切〖注〗臣鉉等曰:色,其腹也。〖注〗《字彙補》𪓖:同黽。《正字通》黽,俗黽字,又作𪓙。

說文解字注

(黽)鼃黽也。周禮蟈氏。掌去鼃黽。鄭司農雲。蟈、蝦蟇也。月令曰。螻蟈鳴。鼃黽、蝦蟇屬。書或為掌去蝦蟇。玄謂蟈、今御所食蛙也。齊魯之閒謂鼃為蟈。黽、耿黽也。蟈與耿黽尢怒鳴。為𦕾人耳。故去之。按蛙卽鼃字。依大鄭說則鼃黽二字為一物。依後鄭說則鼃卽蟈、為一物。黽乃耿黽、為一物。依許黽下曰鼃黽也。似同大鄭說。然有當辯者。許果合二字為一物。則黽篆下當雲鼃黽、蝦蟆也。鼃下雲鼃黽也。乃合全書之例。而蝦蟆篆居虫部。此則單舉鼃篆。釋曰蝦蟆。黽篆下則曰鼃黽也。是許意鼃黽為一物。鼃為一物。凡兩字為名一字與他物同者、不可與他物牽混。知鼃黽非鼃也。許之鼃黽卽鄭之耿黽。鼃古音圭。與耿雙聲。故得為一字。絫𧦝曰鼃黽、耿黽。單𧦝曰黽。爾雅。鼃𪓰、蟾蠩。在水者黽。是則詹諸之類。而以在水中為別也。許鄭之單言鼃。卽本艸所謂鼃一名長股。陶雲俗名土鴨。南人名蛤子善鳴者。寇宗奭曰。其色靑。腹細。後腳長。善躍。大其聲曰蛙。小其聲曰蛤。此鼃與鼃黽之別。皆在水中而善鳴。故周禮設官去之。黽之叚借為黽勉。從它。象形。謂從它象其頭。下象其大腹也。莫杏切。古音在十部。讀如芒。𪓑頭與它頭同。言頭而餘為腹可知矣。黽本無尾。故風俗通辯蝦蟇掉尾肅肅乃夏馬之字誤。凡𪓑之屬皆從𪓑。
(𪓝)籒文黽。古文只象其頭腹。籒文又象其長足善跳。

字形演變

以下為漢字“黽”的字形演變。

方言集匯

◎ 客家話:[海陸豐腔] men3 [客英字典] men3 [梅縣腔] men3 [客語拼音字彙] men3 [台灣四縣腔] men3 [寶安腔] men3
◎ 粵語:man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