螻蟈

螻蟈

螻蟈【拼音】:[lóu guō]

大型、土棲。觸角短於體長,前足開掘式,缺產卵器。本科昆蟲通稱螻蛄。俗名拉拉蛄、土狗。全世界已知約50種。

又名 蟪蛄天螻、螻蛄、仙姑石鼠梧鼠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螻蟈
  • 別稱:蟪蛄、天螻、螻蛄、仙姑、石鼠、梧鼠
  • :動物界
  • 氣味:鹹、寒、無毒。
外形特徵,生活環境,種群分布,藥用方式,

外形特徵

體狹長。頭小,圓錐形。複眼小而突出,單眼2個。前胸背板橢圓形,背面隆起如盾,兩側向下伸展,幾乎把前足基節包起。前足特化為粗短結構,基節特短寬,腿節略彎,片狀,脛節很短,三角形,具強端刺,便於開掘。內側有1裂縫為聽器。前翅短,雄蟲能鳴,發音鏡不完善,僅以對角線脈和斜脈為界,形成長三角形室;端網區小,雌蟲產卵器退化。
螻蟈

生活環境

一般於夜間活動,但氣溫適宜時,白天也可活動。土壤相對濕度為22~27%時,華北螻蛄為害最重。土壤乾旱時活動少,為害輕。成蟲有趨光性。夏秋兩季,當氣溫在18~22℃之間,風速小於1.5米/秒時,夜晚可用燈光誘到大量螻蛄。螻蛄能倒退疾走,在穴內尤其如此。成蟲和若蟲均善游泳,母蟲有護卵哺幼習性。若蟲至 4齡期方可獨立活動。螻蛄的發生與環境有密切關係,常棲息於平原、輕鹽鹼地以及沿河、臨海、近湖等低濕地帶,特別是砂壤土和多腐殖質的地區。
華北螻蛄的生活史較長,2~3年1代,以成蟲和若蟲在土內築洞越冬,深達1~16米。每洞1蟲,頭向下。次年氣溫上升即開始活動,在地表營成長約10厘米的隧道。非洲螻蛄僅在洞頂壅起一堆虛土或較短的隧道。6~7月是產卵盛期,多產在輕鹽鹼地區向陽、高、乾燥、靠近地埂畦堰處所。卵數十粒或更多,成堆產於15~30厘米深處的卵室內。每蟲一生共產卵80~809粒,平均417粒。卵期10~26天化為若蟲,在10~11月以8~9齡若蟲期越冬,第二年以12~13齡若蟲越冬,第三年以成蟲越冬,第四年6月產卵。非洲螻蛄在黃淮地區約2年完成1代,長江以南1年1代。產卵習性與華北螻蛄相似,更趨向於潮濕地區,集中於沿河、池塘和溝渠附近。卵期15~28天。在黃淮地區當年化為若蟲,以4~7齡若蟲越冬,若蟲共8~9齡,於第二年夏、秋羽化為成蟲越冬,第三年5~6月產卵。
螻蛄都營地下生活,吃新播的種子,咬食作物根部,對作物幼苗傷害極大,是重要地下害蟲。通常棲息於地下,夜間和清晨在地表下活動。潛行土中,形成隧道,使作物幼根與土壤分離,因失水而枯死。螻蛄食性複雜,為害穀物、蔬菜及樹苗。非洲螻蛄在南方也為害水稻。台灣螻蛄在台灣為害甘蔗。據國外記載,某些種類還取食其他土棲動物。如蠐螬蚯蚓等。

種群分布

全世界已知約50種。中國已知4種:華北螻蛄非洲螻蛄(應該是東方螻蛄,發生遍及全國,一般在長江以南東方螻蛄較多)、歐洲螻蛄和台灣螻蛄)

藥用方式

主治 1、水腫病腹滿,喘急,不能安臥)。用螻蛄五枚,焙乾為末,飯前用開水送服一錢,以小便通暢為效,有人加甘遂末一錢、商陸汁一匙,忌鹽一百日。又方:不便不通者,用螻蛄下截焙研,水磁服半錢,立通。又方:用螻蛄一個、葡萄心七個,搗爛,露一領先,曬乾,共研為末,酒送服。又方:夏季收集螻蛄陰乾,分頭、腹、尾,焙過收存,治上身水腫,用頭末七個;治身體中部水腫,用腹末七個;治下身水腫,用尾末七個,飯前服,酒送下。
2、大腹水腫。用螻蛄炙熱,每天吃十個。又方:用大戟芫花、甘遂、大黃各三錢,共研為末。以螻蛄七個,加搗爛的蔥,在新瓦上焙乾,去掉翅足,每個剪作左右兩半。退左側水腫時,即以蟲的左側七片焙研加上述的藥末二錢,黎明時,用淡竹葉、天門冬煎激發調服。三天后,照這種方法服蟲的右側七片。
3、 鼻消水(頭面乳腫較重)。用螻蛄一個。輕粉二分半,共研為末,每次取少計, 入鼻中,以黃水出盡為效。
4、石淋用痛。用螻蛄七個、鹽二兩,在新瓦上焙乾,研為末。每服一匙,溫酒送下。
5、大小便不通。用螻蛄、蜣螂各七個,男取蟲頭,女取蟲身,瓦上焙焦,研為末。以樗皮煎汁送服。極效。
6、胞衣不下。用歸螻蛄一個,水煎開二十次,灌入即下。
7、牙齒疼痛。用螻蛄一個,裹舊糟中,濕紙包好煨焦,去糟,研末敷患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