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螻蛄

華北螻蛄

昆蟲,直翅目,螻蛄科。雜食性害蟲常見於我國北方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華北螻蛄
  • 拉丁學名:Gryllotalpa unispina
  • 別稱:土狗,螻蟈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直翅目
  • 亞目:螻蛄亞目
  • :螻蛄科
  • :螻蛄屬
  • :華北螻蛄
  • 分布區域:主要在北方地區
  • 總科:螻蛄總科
相關屬性,形態特徵,生物學及習性,生活習性,種群分布,誘殺,保護天敵,林業措施,化學防治,

相關屬性

【別名】土狗,螻蟈,啦啦蛄等。
【目科】直翅目螻蛄科
【學名】Gryllotalpa unispina
【分布】全國各地,但主要在北方地區,北緯32度以北。
【危害對象】華北螻蛄,是一種雜食性害蟲,能危害多種園林植物的花卉、果木及林木,和多種球根和塊葦植物,主要咬食植物的地下部分。
【危害症狀】成蟲和若蟲咬食植物的幼苗根和嫩莖,同時由於成蟲和若蟲在土下活動開掘隧道,使苗根和上分離,造成幼苗乾桔死亡,致使苗床缺苗斷壟。
華北螻蛄

形態特徵

(1)成蟲:雌成蟲體長45~50毫米,雄成蟲體長39-45毫米。形似非洲螻蛄,但體黃褐至暗褐色,前胸背板中央有1心臟形紅色斑點。後足脛節背側內緣有棘1個或消失。腹部近圓筒形,背面黑褐色,腹面黃褐色,尾須長約為體長之。
(2)卵:橢圓形。初產時長1.6~1.8毫米,寬1.1~1.3毫米,孵化前長2.4~2.8毫米,寬1.5~1.7毫米。初產時黃白色,後變黃褐色,孵化前呈深灰色。
(3)若蟲:形似成蟲,體較小,初孵時體乳白色,二齡以後變為黃褐色,五六齡後基本與成蟲同色。

生物學及習性

生活習性

約3年1 代,若蟲13 齡,以成蟲和8 齡以上的各齡若蟲在150cm 以上的土中越冬。來年3 - 4 月當 10cm 深土溫達8 ℃ 左右時若蟲開始上升危害,地面可見長約10cm 的虛土隧道,4 、5 月份地面隧道大增即危害盛期; 6 月上旬當隧道上出現蟲眼時已開始出窩遷移和交尾產卵,6 月下旬 - 7 月中旬為產卵盛期,8 月為產卵末期 。越冬成蟲於6 - 7 月間交配,產卵前在土深10 - 18cm 處作鴨梨形卵室、上方挖1 運動室,下方挖 1 隱蔽室;每室有卵50 - 85 粒,每頭雌蟲產卵50 - 500 粒、多為120 - 160 粒,卵期20 - 25 天。據北京觀察,各齡若蟲歷期為 1至2 齡1-3天,3 齡5-10 天,4 齡8-14 天,5 至6 齡10-15 天,7 齡15-20 天,8 齡20 - 30 天,9 齡以後除越冬若蟲外每齡約需20 - 30 天,羽化前的最後一齡需50-70 天。
初孵若蟲最初較集中,後分散活動,至秋季達8 - 9 齡時即入土越冬;第二年春季,越冬若蟲上升危害,到秋季達12 - 13 齡時,又入土越冬;第三年春再上升危害,8 月上、中旬開始羽化,入秋即以成蟲越冬。成蟲雖有趨光性,但體形大飛翔力差,燈下的誘殺率不如東方螻蛄高。華北螻蛄在土質疏鬆的鹽鹼地,沙壤土地發生較多。

種群分布

該蟲在 1 年中的活動規律和東方螻蛄相似,即當春天氣溫達8 ℃ 時開始活動,秋季低於8 ℃ 時則停止活動,春季隨氣溫上升危害逐漸加重,地溫升至10-13 ℃ 時在地表下形成長條隧道危害幼苗;地溫升至20 ℃ 以上時則活動頻繁、進入交尾產卵期 ;地溫降至25 ℃ 以下時成、若蟲開始大量取食積累營養準備越冬,秋播作物受害嚴重。土壤中大量施用未腐熟的廄肥、堆肥,易導致螻蛄發生,受害較重。當深10 - 20cm 處 土溫在16 - 20 ℃ 、含水量22 - 27% 時,有利於螻蛄活動;含水量小於15% 時, 其活動減弱;所以春、秋有兩個危害高峰,在雨後和灌溉後常使危害加重。

誘殺

螻蛄的趨光性很強,在羽化期間,晚上7-10 點鐘可用燈光誘殺;或在苗圃步道間每隔20m 左右挖一小坑,將馬糞或帶水的鮮草放入坑內誘集,再加上毒餌更好,次日清晨可到坑內集中捕殺。

保護天敵

鳥類是螻蛄的天敵。可在苗圃周圍栽植楊、刺槐等防風林,招引紅腳隼、戴勝,喜鵲、黑枕黃鸝和紅尾伯勞等食蟲鳥以利控制蟲害。

林業措施

施用廄肥、堆肥等有機肥料要充分腐熟;深耕、中耕也可減輕螻蛄危害。

化學防治

作苗床 ( 壠 ) 時用40 %樂果乳油或其它藥劑0.5Kg 加水5Kg 拌餌料 50Kg ,傍晚將毒餌均勻撤在苗床上誘殺;餌料可用 多汁的鮮菜、鮮草以及螻蛄喜食的塊根和塊莖,或炒香的麥麩、豆餅和煮熟的穀子等 。 用 25% 西維因粉100 - 150g 與25g 細土均勻拌和,撒於土表再翻入土下毒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