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建設偉大工程

黨的建設偉大工程

毛澤東首次提出的重要概念,特指中國共產黨為領導人民完成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改造成為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偉大革命而進行的黨的建設的偉大實踐。它高度概括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建設的總目標、總任務,指明了加強黨的建設的指導方針和要求。在1939年10月發表的《〈共產黨人〉發刊詞》一文中,毛澤東深刻總結了中國共產黨建立以來的建黨經驗,提出要“建設一個全國範圍的、廣大民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化的中國共產黨”。他把建設這樣一個黨稱之為是一個“偉大的工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黨的建設偉大工程
  • 提出者:毛澤東
  • 發表:《〈共產黨人〉發刊詞》
  • 時間:1939年10月
從20世紀20年代初開始,黨領導人民進行了一場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改造成為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偉大革命。
中國革命具有下列特點:一是革命的敵人異常強大。革命面對的是由國際資本主義和國內封建主義組成的聯合力量。二是革命的力量十分弱小。黨在革命的過程中長時期處於弱勢地位。三是革命的環境異常殘酷。由於中國是一個沒有民主的國家,無議會可以利用,反動統治階級對人們動輒採取鎮壓政策,革命只能以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四是革命與反革命的陣線時常處於變動之中,由於中國社會的階級構成特別是資產階級的構成特點的複雜性,隨著革命階段性的變化,在一個階段作為革命同盟的階級在另一個階段可能就成為革命的敵人。由中國革命面臨的這種複雜的特點所決定,中國共產黨只有成為一個堅強成熟的、富有戰鬥力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才能應付這樣複雜的形勢,完成這樣艱巨的任務。
然而黨的建設所面對的是一個不同於任何其他政黨的特殊環境。表現在:一是必須在農村武裝鬥爭的環境中進行。由中國的國情所決定,中國革命的主要鬥爭形式是戰爭,主要組織形式是軍隊,主要力量是農民。中國的武裝鬥爭實際上就是共產黨領導下的農民革命戰爭。同時也由於中國的國情所決定,中國的武裝鬥爭只能走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奪取政權的道路。在這種條件下進行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所獨有的重大課題。二是必須在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成分占大多數的條件下進行。由於必須在農村進行武裝鬥爭,又由於中國無產階級人數太少,因此,中國共產黨如果不想成為一個狹隘的小團體,就必須不斷地吸收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出身的革命分子到黨內來。這就使無產階級思想和非無產階級思想的矛盾構成黨內最本質的矛盾。這個矛盾如不解決,共產黨就會喪失工人階級先鋒隊的性質,這是由中國的社會歷史條件所產生的、又是必須解決好的重大課題。三是在同資產階級又聯合又鬥爭的複雜環境中進行。中國的資產階級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依附於帝國主義的官僚買辦資產階級,一部分是具有兩重性的民族資產階級。官僚買辦資產階級是中國革命的敵人,民族資產階級是中國革命的力量。中國共產黨為著壯大革命隊伍,為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反對共同的敵人,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而且應該和資產階級實行聯盟,結成統一戰線,這給黨的建設帶來了新的課題。在這樣的環境中完成建黨任務是十分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
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密切聯繫黨的政治路線,聯繫黨領導的武裝鬥爭和統一戰線的實踐,獨創性地解決了黨的建設的一系列特殊矛盾和複雜問題,成功地建設起一支團結統一、紀律嚴明、英勇善戰的工人階級先鋒隊,領導中國第一次偉大革命取得了輝煌的勝利。這在世界政治史上是罕見的壯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