黦

黦,漢語漢字,拼音是yuè,意思是黃黑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黦
  • 拼音:yuè
  • 部首:黑
  • 五筆:LFOB
  • 倉頡:WFJNU
  • 釋義:玷玷污污
  • 例句:梅雨沾衣服敗黦
  • 注音:ㄩㄝˋ
  • 部首筆畫:12
  • 總筆畫:20
  • 四角號碼:63312
  • UniCode:U+9EE6
現代釋義,字形結構,字義解說,典故解釋,古籍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民俗參考,音韻參考,

現代釋義

用現代語解釋“黦”,應是含有鹽、鹼、酸等所有化學元素的液體灑在纖維織物上,乾後沿著邊緣輪廓所形成的不規則的斑痕。根據衣物的顏色不同,所顯示黦的顏色是不一樣的。不一定總是黃黑色,例如:在白色衣物上,“黦”顯露的輪廓是黃褐色;在藍黑色的衣物上,“黦”顯示的輪廓是黃白色;在粉紅、灰色等淺色的衣物上,“黦”顯現的是褐黑色。
“黦”還有一個特點,有時在氣候乾燥的時候看不出來,但遇到持久的陰雨天或潮濕的空氣時“返潮”,原來有汗、尿、淚的地方吸潮變色而顯出不同顏色的黦黦子,這種瘢痕對衣服的纖維腐蝕很大,若不及時洗,會提早爛掉。就是周處《風土記》里說的:“梅雨沾衣,服皆敗黦。”就是這個道理。

字形結構

[ 首尾分解查字 ]:黑宛(heiwan)
[ 筆順編號 ]:25431211444444535455
[ 筆順讀寫 ]:豎折捺撇橫豎橫橫捺捺捺捺捺捺折撇折捺折折

字義解說

yuè
〈名〉
黃黑色 [yellowish-black]
又如:黦黦(黑暗)
yuè
〈動〉
玷玷污污 [smear;stain]
梅雨沾衣服敗黦。——晉·周處女《風土記》
呼童淨掃地,勿使黦月明。——宋·陸游《月夕》
自從陵谷追游歇,畫梁塵黦。——後蜀·毛熙震《後庭花》
又如:黦濕(受潮發霉)
黦:
音yuè,關中方言讀yuē,應該是名詞。
《說文》:“黑有文也。”
《廣韻》:“色壞也。”
《集韻》:“色變也。”

典故解釋

《辭海》解釋為“黃黑色”。舉的例子是韋莊《應天長》詞:“想得此時情切,淚沾紅袖黦。”原詞是:“別來半歲音書絕,一寸離腸千萬結。難相見,易相別,又是玉樓花似雪。暗相思,無處說,惆悵夜來煙月。想得此時情切,淚沾紅袖黦。”
長安人把把小孩尿床乾後被褥上形成的尿跡、出汗後衣服上留下的汗跡、以及用衣襟、衣袖擦拭淚水乾後形成的淚痕留下的搬痕,都叫“黦”,或“黦黦子”。 韋莊作為長安人,詩里的那位因為“難相見”的女子,長久不間斷的淚水,使得紅袖上留下許多的“黦黦子”,再繼續用它沾擦淚水,會產生新的“黦”,“黦”上加“黦”。“淚沾紅袖黦”,生動、具體、深刻地道出主人公長期的悲痛和感情的折磨。
漢語大字典解釋
[①][yuè]
[《廣韻》於月切,入月,影。]
[《廣韻》紆物切,入物,影。]
“宛5”的被通假字。
(1)出現污跡,玷污。
(2)黃黑色。
[②][yè]
[《廣韻》於歇切,入月,影。]
色澤變壞。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紆物切《集韻》紆勿切,音郁。《說文》本作。黑有文也。《廣韻》黃黑色也。《廣雅》黑也。
又《廣韻》《集韻》於月切,音。義同。
又《廣韻》《集韻》於歇切,音謁。《廣韻》色壞也。《集韻》色變也。《周處風土記》梅雨沾衣服皆敗黦。《韋莊詞》淚沾紅袖黦。

說文解字

【卷十】【黑部】
黑有文也。從黑冤聲,讀若飴字。於月切

說文解字注

(𪑲)黑有文也。從黑。冤聲。讀若飴𧯡字。豆部曰。登、豆飴也。食部曰。飴、米櫱煎也。於月切。十四十五部。亦作黦。按周禮染人夏纁。玄注云。故書纁作䵫。䵫卽?也。唐宋人詩詞多用黦字。如韋莊淚沾紅袖黦之類。王氏念孫曰。淮南時則訓。天子衣苑黃。高注云。苑讀?飴之。春秋緐露。民病心腹宛黃。皆字異而義同。

民俗參考

漢字五行:木
是否為常用字:否
姓名學:非姓氏

音韻參考

[ 廣 韻 ]:紆物切,入8物,yu,臻合三入文影
[ 平水韻 ]:入聲五物
[ 粵 語 ]:wat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