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金門三首

《謁金門三首》是清代詞人鄭文焯所創作的一組詞。第一首寫行,哀楊折,浮雲遏,前途暗淡,果真是不可行。第二首寫留,故宮秋色,瓊樓波影,獨立斜陽,長安如弈,殘局難以收拾。第三首寫歸,則是林烏頭白,關山月落,馬嘶向北。這組詞表現的都是對君王的思念、忠心。全詞沉鬱悲涼,所感甚大,句妍韻美,格調高遠,卓然一代作手。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謁金門三首
  • 作者:鄭文焯
  • 創作年代:清代
  • 出處:《樵風樂府》
  • 作品體裁: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謁金門三首
其一
行不得,黦地衰楊愁折。霜裂馬聲寒特特,雁飛關月黑。目斷浮雲西北。不忍思君顏色。昨日主人今日客,青山非故國。
其二
留不得,腸斷故宮秋色。瑤殿瓊樓波影直,夕陽人獨立。見說長安如奕,不忍問君蹤跡。水驛山郵都未識,夢回何處覓?
其三
歸不得,一夜林烏頭白。落月關山何處笛?馬嘶還向北。魚雁沉沉江國,不忍聞君訊息。恨不奮飛生六翼,亂雲愁似冪。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謁金門:詞脾名。原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之稱。又稱《空相憶》《花自落》《垂楊碧》《楊花落》《醉花春》《春早湖山》《出塞》《不怕醉》《東風吹酒面》《楊花落》等。雙調,上片四句,押四仄韻,二十一字;下片四句,押四仄韻,二十四字,共四十五字。
2.行不得:相傳鷓鴣啼鳴作“行不得也哥哥”。此僅用“行不得”三字嘆行路艱難。
3.黦(yuè):黃黑色。詞中作動詞用。
4.特特:馬蹄聲。
5.“目斷”句:目斷,盡目力遠望。西北,指慈禧、光緒逃亡西北事。
6.思君顏色:杜甫《九日寄岑參》:“思君令人瘦。”《解悶十二首》之十:“京中舊見君顏色。”詞中君指光緒帝。
7.故宮:舊時宮殿。
8.“瑤殿”句:瑤殿,指宮廷。瓊樓,華麗的宮中樓房,亦代指宮殿。
9.夕陽人獨立:意為在夕陽的殘照中,有人默默地獨自佇立。晏幾道《臨江仙》:“落花人獨立。”
10.長安如弈:長安,似亦用本意,因清帝避難在長安。弈,圍棋。杜甫《秋興》:“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
11.水驛山郵都未識:水驛,水路的轉運站。山郵,山中的郵傳。
12.林烏頭白:喻事情難以實現。《史記·荊軻傳贊》注引《索隱》:“燕太子丹曰:‘丹求歸,秦王曰:烏頭白,馬生角,乃許耳。’丹乃仰天嘆,烏頭盡白,馬亦生角。”唐李商隱《人慾》:“秦中已久烏頭白,卻是君王未備知。”
13.“落月”句:杜甫《洗兵馬》:“三年笛里關山月,萬國兵前草木風”。又《關山月》是漢樂府橫吹曲名,多寫邊塞士卒久戍不歸及家人傷別思遠之情。
14.魚雁:代指書信。魚、雁均可傳書。沉沉:謂音信不通。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其一
君王呵,欲走走不得。令人憂愁傷心的,是將生有霉斑的衰柳攀折。從踏裂的霜花上,傳來冷峻的蹄聲特特,哀雁高飛,關山的月色一片昏黑。望盡浮雲,兩宮一行已遠去西北。不忍心去想像,君王臉上的憂苦之色,昨天還是京城之主,如今卻逃到西安做客。那裡的青山,肯定不同於故國。
其二
君王呵,欲留留不得。令人悲痛欲絕的,是故宮中淒涼蕭瑟的秋色。靜靜的水波中,瑤殿瓊樓的倒影又長又直。在夕陽的殘照中,有人默默地獨自佇立。聽說京城裡的形勢,錯綜莫測如同博弈。我不忍心去詢問,君王倉皇遠去的蹤跡。水驛山郵都不熟悉,即使我的夢飛回故國,又到哪裡去把君王尋覓?
其三
君王呵,欲歸歸不得。雖然林間的烏鴉頭羽,已經一夜變白。伴隨關山落月的,是何處哀怨的長笛?連嘶鳴的征馬,也朝向關山以北。江南沉沉書信斷絕,仿佛上蒼知道我,不忍心聽到君王落魄的訊息。但我心裡,卻恨不能生出奮飛的雙翼。紛亂的愁雲,宛如復蓋大地的巨冪。

創作背景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六月十一日,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開始推行變法,引起以慈禧為首的頑固派的忌恨。九月二十日,維新派被袁世凱出賣。二十一日凌晨,慈禧發動政變,幽禁光緒帝於瀛台,捕殺譚嗣同等“帝派”。“百日維新”遂因“戊戌政變”而宣告失敗。鄭文焯不滿於政局的腐敗,於1900年前後,寫下這三首《謁金門》詞。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其一
作者開篇就是一聲沉重的悲嘆:“行不得!”呼出了此詞的主旨,也為全詞奠定了悲愴沉鬱的基調。接下來,作者蘊足筆力,不惜篇幅,向讀者展示了這樣一幅畫面:嚴冬,腐葉霉爛、繁霜遍地的原野上,僵直地挺立著一片光禿禿的樹幹。枯死的樹枝半折半斷,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幾聲戰馬的嘶鳴遠遠地傳來,那裡有一片黑黝黝的山,一輪黯淡無光的月亮和幾隻從月亮下邊飛越關山的大雁的黑影……明的是月、是霜,暗的是土地、是關山、是大雁,明晦相間,錯綜有致,何等蕭殺、蒼渾的一副水墨畫。“黦地衰揚愁折",是寫近景,作者工筆細畫,,連地上的霉斑,樹上的折枝都清晰可辨。“雁飛關月黑” 是寫遠景,作者則用寫意筆法,城關、月色及飛雁均以“黑”字概括,渾然一片。這種處理方法,使畫面真實而又深遠。“雁飛”一詞尤為“點睛”之筆。有了這一筆,整個畫面開始浮動起來,透出生氣。“霜裂馬聲寒特特” 一句,是作者故意配置的畫外音,很好地烘託了畫面的氣氛,使讀者見其景並聞其聲,如臨其境。但是,作者這段文字的用意並不僅僅在於寫景,每一筆“景”都飽浸著“情”。作者看到的是“衰揚愁折”,聽到的是“馬聲寒特特”,一“愁”一“寒”,分明是作者主觀感受的外現。“雁飛關月黑”有客觀的成分,但以作者的主觀色彩為多。情景交融,物我兩契,使得讀者感受到作者那顆悲涼、沉痛的心,仿佛同樣置身於一種陰森寒冷、滿目悽然的境界裡。
詞的下片開始抒寫羈旅遊子欲行不得之時對親友故人的思念。“目斷浮雲西北”,表現了作者登高遠望的情態。關心阻隔路途迢迢,濃重的浮雲將作者的視線遮斷了。“斷” 字意味深長,越發突出了詞人形單影隻的感覺。這樣,“不忍思君顏色”一句自然地流貫出來。“君”是三首詞共同圍繞的中心。從羈旅之思論,當指故友親朋,而謁金門實際上,它有著更深的社會意義,可以說,它是作者傷悼、依戀的清王朝的象徵。結尾兩句,作者把思緒收攏回來,回到對自身的傷憐上:“昨日主人今日客,青山非故國”,“客”與“故國”都以雙關出現。今昔之慨,悲痛之音在重峰迭嶺中迴蕩,產生了悠悠不盡的韻味。
其二
作者起筆還是一聲嘆息:“留不得!”兩次嘆,心情愈見深重,情調愈見悲涼。與上一首一樣,作者在此片裡著力以景帶情去激發讀者的共鳴。但在具體的描寫里,手法又有變化。上一首寫景不見人,這一首,人物構成畫面的一個部分,以畫面人物的愁苦、悲寂直接打動讀者。“腸斷故官秋色”,第一筆就勾勒出一個哀傷至極的人物形象。枝枯葉黃、衰草叢生的故官秋色,令其腸斷,既在寫景,也在寫情。“故宮” 與上首詞中的“故國”一脈相承。“瑤殿瓊樓”極寫宮殿的富麗華美,暗含了作者對故官興盛之景的追憶。但是,了無生氣的一池死水卻又告訴作者那一切俱已過去。華美的官殿倒映在死寂的池水裡,多么鮮明而刺激的對比。“波影直”的“直”突出地表現了故官的冷落和蕭條,也突出表現了畫面人物目注神馳,眼光呆滯的情態。一瞬間,萬簌俱寂,一切都凝固了。作者乘機跳到遠處,放大視角,攝下了一個極為淒楚、悲愴的鏡頭:“夕陽人獨立”。昏黃慘澹的夕陽照耀著澄黃、明亮的琉璃瓦,枯黃透明的秋葉陪襯著一個瘦小孤寂的背影。象一幅質感很強的油畫,卻更比油畫動人心弦。此處實不可留。
“見說長安如奕”,作者宕開一筆,引起下片對“思君”主題的回歸。作者欲知“君”的蹤跡,欲尋你而去,不知怎么做, “水驛山陲都未識”是說不知路途,不認路標。即使想與你夢中相見都不可能。既行不得,又留不得,歸的路子也堵死了。“歸不得”這句,感嘆人生的酸楚和絕望。
其三
第三首詞順承了前兩首詞已有的氣氛,並創造新的意境加以進一步的渲染,把作者所要表達的切膚之痛推上了無以復加的境地。“一夜林烏頭白”,乍看起來悖情拗理,“林烏” 頭白,事實上,這一句不是以視覺去描寫實景,而是以聽覺去構築想像。那野林之中夜宿的鳥兒哀囀地啼個不停,亦是因於無家可歸的怨愁,同是天涯淪落人”,作者深深理解鳥兒的言語。但懷疑鳥兒是否一夜之間也如自己一樣愁白了頭髮,“一夜”正是作者輾轉反側,難以成眠的寫照。月亮漸漸向天邊落去,忽然傳來了嗚咽咽的笛聲、如泣如訴,那一定是遠處關山之下戍邊將士思歸的心曲,嘯嘯的馬嘶似乎也來自那個方向,戰馬懷念故土的感情非常深沉。暗夜之中,作者目送著天空的落月,耳邊時時聽到這樣一些聲響,心裡的衰傷和悲寂愈演愈烈。對比前兩首詞上片的寫法,這首變換的手法更奇巧。黑夜遮擋了人的視線,聽覺上升為感受外界事物的首位。一種聲音引發一種想像的畫面。所以,這首詞的意境與前兩首有所不同,縹緲、清虛,流溢著一種奇幻的美。
下片還是轉入對主題的闡發上。 “魚雁沉沉江國”是說兩地遙遙相離,音訊難以相通。不要說難見“君”的“顏色”,難知“君”的“蹤跡”,就是“君”的訊息都難以得到。作者怎能不頓生感慨:“恨不奮飛生六翼?”可見,從第一首到第三首,作者思“君”的感情在逐步加深。“亂雲愁似冪”是作者深重如雲的哀愁形象的描述。就象那鋪天蓋地,悠悠不盡的濃雲。真所謂“痛徹骨髓”“沉哀入骨”。
整體
這三首詞是作者採用同一詞牌一氣寫就的,無處不見作者通盤考慮,精心安排的良苦用心。從主題思想上看,三首詞從多個角度,多個側面來描寫一個中心,即假借羈旅遊子孤棲沉痛的蒼涼心境和思念親友的愁苦情懷,抒發其故國之思,黍離之愁。從落想布局上看,三首詞遵循了一種結構模式,從而構成整齊的排比段落,在一種重迭往復的嘴嘆里,感情逐步升發,意義層層深化,氣勢奪人,渾然成章。從行文風格上看,三首詞保持了一貫的蘊籍厚重,沉鬱凝鍊的特點。因此,這三首詞彼此關聯,相互參照,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可以把它們放在一起來分析。

名家點評

清代學者趙椿年:今讀斯詞,每闋均有“不忍思君顏色”、“問君蹤跡”、“問君訊息”之句,沉鬱悲涼,如伊州之曲,殆即斯時亂中間訊之作。 (《清詞選》)
近代書畫藝術家葉恭綽《廣篋中詞》:沉痛。

作者簡介

鄭文焯(1856—1918年), 字俊臣,一字叔問,號小坡,又號大鶴山人、冷紅詞客,奉天鐵嶺(今屬遼寧)人,隸正黃旗漢軍籍。生於世代仕宦之家。光緒元年(1875年)中舉,曾官內閣中書。因多次會試不中,遂絕意進取,棄官南遊,旅居蘇州三十多年。辛亥革命後,以遺老自居,卒葬鄧尉山。兼擅書畫金石,精音律,尤工詞,為晚清四大家之一。著有《瘦碧詞》《冷紅詞》《比竹餘音》《苕雅余集》後刪定為《樵風樂府》九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