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點軸開發理論
- 概念:增長極模式發展起來的一種區
- 模式特徵:方向性和時序性
模式特徵簡介,模式特徵,主要思路,客觀規律,適用性,極化作用影響,擴散效應影響,實踐意義,
模式特徵簡介
點軸模式是從增長極模式發展起來的一種區域開發模式。法國經濟學家佩魯把產業部門集中而優先增長的先發地區稱為增長極。在一個廣大的地域內,增長極只能是區域內各種條件優越,具有區位優勢的少數地點。一個增長極一經形成,它就要吸納周圍的生產要素,使本身日益壯大,並使周圍的區域成為極化區域。當這種極化作用達到一定程度,並且增長極已擴張到足夠強大時,會產生向周圍地區的擴散作用,將生產要素擴散到周圍的區域,從而帶動周圍區域的增長。增長極的形成關鍵取決於推動型產業的形成。推動型產業一般現在又稱為主導產業,是一個區域內起方向性、支配性作用的產業。一旦地區的主導產業形成,源於產業之間的自然聯繫,必然會形成在主導產業周圍的前向聯繫產業,後向聯繫產業和旁側聯繫產業,從而形成乘數效應。
點軸模式是增長極模式的擴展。由於增長極數量的增多,增長極之間也出現了相互聯結的交通線,這樣,兩個增長極及其中間的交通線就具有了樣高於增長極的功能,理論上稱為發展軸。發展軸應當具有增長極的所有特點,而且比增長極的作用範圍更大。
模式特徵
其一,方向性和時序性
其二,過渡性
點軸開發開始將開發重點由點轉向了軸線,而多個點軸的交織就構成了網路,點軸開發成為了網路形成的過渡階段;隨著區域網路的完善,極化作用減弱,而擴散作用增強,區域經濟逐漸趨於均衡,因此,點軸漸進是區域不平衡向平衡轉化的過程。對於欠發達地區來說也是二元經濟結構的逐漸消除過程。可見,對於區域開發與規劃實踐來說,點-軸漸進擴散理論除回答了經濟發展和集聚過程外,更重要還提供了極化方向和時序控制這一新手段。(譚雪著)
主要思路
首先
重點思路開發沿海、沿江、沿河三大軸線地帶,使之逐漸成為國家未來發展的增長軸。
其次
最後
對沿邊地區實行全方位開放,使之成為對外貿易和投資的熱點,開發開放邊疆地帶,不僅具有政治意義,而且對社會安定、國家安全具有深遠意義。因此,需要重點建設邊疆經濟特區,使其成為沿江開放地帶經濟發展的生長點,通過高層次的出口加工,使之成為邊境經濟發展的推動力,通過多種經濟合作形式,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更好地促進邊疆經濟的發展。
客觀規律
點軸發展理論基本上符合生產力空間運動的客觀規律。首先,它通過重點軸線的開發和漸進擴散形式,彌補梯度推移的平面板塊式的遞進方式的不足,真正發揮主體優勢,有利於轉化區域二元結構,促進城鎮周圍鄉村經濟的發展,從而更好地協調城市與區域及區域間的經濟發展。其次,通過“點”、“軸”兩要素的結合,在空間結構上,出現由點而軸,由軸而面的格局,呈現出一種立體結構和格線態勢,對於信息的橫向流動和經濟的橫向聯繫有較大的優越性。此外,它將有利於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的最佳化配置,避免資源的不合理流動,同時,且有助於消除區域市場壁壘,促進全國統一的市場的形成。
適用性
對於“點軸模式”的適用性,要關注以下三點:
第一,注意所在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
第二,注意各增長極之間的經濟聯繫程度;
第三,注意發展軸的經濟合理的空間距離。
極化作用影響
當主導產業形成之後,在增長極上面將會產生極化作用,即增長極周圍區域的生產要素向增長極集中,增長極本身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人們現在一般把一個區域內的中心城市稱為增長極,把受到中心城市吸引的區域稱為“極化區域”,在純粹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進行區域經濟規劃的區域應當是極化區域。
為什麼主導產業的產生會在增長極出現極化作用?主要是由規模經濟作用引起的產業聚集作用,使增長極能夠不斷成長壯大。規模經濟指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而導致生產的成本下降和收益增加。產業聚集一般有三種形式:由於共同利用基礎設施而獲得成本節約的聚集,由於產業鏈的產前產後聯繫而獲得成本節約的聚集,以由於管理方便引起的聚集。產業聚集將帶動科技、人才、信息、第三產業等的聚集,使產業聚集的空間載體增長極,變得越來越強大,對周邊地區的要素吸引也越來越大,從而形成生產要素向增長極集中的趨勢,人們稱這為極化作用。
擴散效應影響
點軸開發模式
第三,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產業部門存在擴散的趨勢。對一些在增長極無法從事的產業的需求越來越大,加入到這些產業的生產要素從增長極向周邊擴散,以促進這些產業的發展。例如,旅遊業、資源開採業、倉儲業、以及傾向於原料產地的製造業等。擴散效應又被稱為“涓滴效應”,即生產的發展通過擴散而促進增長極周邊所有地方的發展,從而縮小地區之間的差異。
擴散效應會不會產生“點軸模式”?這關鍵要看擴散的方向和強度。如果讓生產要素沿著一個既定的方向大強度擴散,比如沿一條主要交通線擴散,就可以形成一個規劃中的發展軸,形成“點軸模式”,但這隻有在政府的強勢引導條件下才能做到。
在一般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要素將向能夠獲得最大效益的最優區位的方向擴散,而其方向不是固定的。用韋伯的區位論的思想來解釋,就是企業總是要獲得運費最低的布局地點這一基本論斷。這樣人們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上海的產業擴散方向是江浙的長江三角洲地區,而不是沿長江溯江而上;目前形成的是長江三角洲都市圈,而不是沿長江發展軸。
為什麼生產要素不會沿一條主要交通線擴散?因為人們的交通運輸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一個交通運輸的網路已經基本形成。假設對於兩個面積和人口都相等的經濟區域而言,如果人們捨去其他因素的影響,一個綿延千里的區域,單位產值的生產成本必然高於一個具有很大緊湊度的區域。(鹹彤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