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哈訥迪河

默哈訥迪河

默哈訥迪河,英文名:Mahanadi River,一譯“馬哈納迪河”。印度德乾半島東北部的河流。源於錫瓦山脈,東注孟加拉灣。由源頭東北流,接納西來的最長支流塞奧納特河後,轉折東行,流入希拉庫德水庫,是為上游。以後流入平原地區,有昂格、特勒等支流,灌溉農業發達。特勒平原以下,穿過東高止山地,進入下游的海岸平原,克塔克以下為水道紛歧的河口三角洲,水稻與黃麻重要。全流域降水量集中且變率大,嚴重影響河流水量和農作物生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默哈訥迪河
  • 外文名:Mahanadi River
  • 源於:錫瓦山脈
  • 地理位置印度德乾半島東北部
簡介,水系組成,自然特徵,開發利用,

簡介

印度中部河流。發源於中央邦伯斯特爾(Bastar)縣丘陵區。向北流經切蒂斯格爾(Chhattisgarh)平原。接納塞奧納特(Seonath)河後轉向東進入奧里薩(Orissa)邦。水量由於接納兩側丘陵排水而增加。在森伯爾布爾(Sambalpur)受希拉庫德(Hirakud)壩攔截,形成長55公里(35哩)的人工湖。該壩為世界最大土壩,建有數座水電站。以下曲折穿過東高止山峽谷,在克塔克(Cuttack)附近進入三角洲,最後在福爾斯(False)角分為數支注入孟加拉灣。全長901公里(560哩),流域面積132,100平方公里(51,000平方哩)。為南亞次大陸泥沙沉積最嚴重河流之一。向三角洲地區幾個灌渠供水。
默哈訥迪河流域示意圖默哈訥迪河流域示意圖
默哈訥迪河發源於印度中央邦南部賴布爾縣西南的巴斯特爾小山附近,先向北流,後向東流經切蒂斯格爾盆地,再向東南,穿過森伯爾布盆地,繼而橫穿峽谷後進入寬200km的河口三角洲,最後注入孟加拉灣。河流全長858km,流域面積14.1萬平方公里,河口處年平均流量1810立方米/秒,年平均徑流量666.4億立方米,多年平均輸沙量0.985億t。流域地理位置為東經80°25'~87°,北緯19°15'~23°35'。

水系組成

默哈訥迪河水系由幹流和一系列支流組成。其上游幹流如“盤形”,河網密布;在河口三角洲地帶,幹流分兩支進入孟加拉灣。默哈訥迪河的支流包括:左岸的伊卜(Ib)河、曼德(Mand)河、赫斯多(Hasdo)河以及塞奧納特(Sheonath)河;右岸有翁(Ong)河、代爾(Tel)河等。這些支流大多分布在中央邦的東南地區。
Mahanadi RiverMahanadi River

自然特徵

默哈納迪河流域地勢西高東低、北高南低,從源頭到入海口,流域所在地形包括高山、高原丘陵和平原,人海口為三角洲沖積平原
流域所在地區為典型的熱帶季風型氣候冬季溫暖、夏季炎熱,年平均氣溫在28℃左右,夏季最高溫度達40℃,季節可分熱季(3~6月)、 雨季(6~9月)、過渡季(10一11月)和冷季(12月一次年2月)。
流域內年平均降雨量1550mm,雨量較為豐沛。但降雨大多發生在6~9月的雨季,且以上游山區為多。
河流實測最大流量394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為10立方米/秒。1946年8月發生的歷史大洪水,造成了農田被淹,農作物被毀的嚴重後果。
流域內水資源較為豐富,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山地帶,水能理論蘊藏量100萬kW。
流域內土地上游為黑土,廣泛分布著森林和種植棉花,下游為紅土和黃土,是主要糧食產區,廣泛種植水稻、小麥。上游地帶的蘊藏量豐富,並含石油天然氣等。礦產等。
下游約1/2的河段可以通航,有些山區以小船為主要的交通工具。

開發利用

默哈訥迪河流域已修建了一些水電和灌溉工程,如赫斯多河上游的赫斯多水電工程、希拉庫德(Hi-rakud)水庫以及其它一些灌溉工程。赫斯多水電站,引水壩壩高85m,裝機容量12萬kW。希拉庫德水庫位於默哈訥迪幹流上,引水壩高59m,電站裝機30.8萬kW,灌溉農田80萬公頃。
由於默哈訥迪河水資源分布不均,利用程度低,且易造成自然災害,印度政府對該流域水資源進行了規劃,主要是在幹流修建大型電站,在三角洲地帶修建3條灌溉引水渠。該大型電站為蒂格爾巴拉(Tikarpara)水電工程,用於發電,兼顧防洪、灌溉。引水壩長1271m,電站裝機200萬kW(16*12.5萬kW)。在三角洲地帶修建的3條引水渠總長221.94km,可灌溉14.5萬公頃土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