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黑龍江馬口魚
- 拉丁學名:Opsariichthys uncirostris amurensis (Bergm, 1932)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目:鯉形目
- 亞目:鯉亞目
- 科:鯉科
- 屬:馬口魚屬
- 種:馬口魚
- 亞種:黑龍江馬口魚
分布地區,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繁殖習性,
分布地區
分布於遼河水系、內蒙古、黑龍江、烏蘇里江和松花江等支流,嫩江中上游數量也很多。
形態特徵
背鰭Ⅲ7,臀鰭Ⅲ9,側線鱗47-50,鰓耙10-13,下咽齒三行,1·2·4-4·4·2(1·4·4-5·4·1;1·3·5-4·4·1)。
頭長為體長的26%-28.2%,體高為體長的20.8%-23%,尾輛長為體長的18.4%-20.1%,尾柄高為體長的9.7%-10.4%,吻長為頭長的35.7%-38%,眼徑為頭長的15%-19%。
體側扁,頭部較大,頭長大於體高。吻鈍,口裂大,延至眼的後緣,下頜突出,傾斜向前,前端有突起,與下頜凹部吻合,形如馬嘴,所以稱為“馬口魚”。眼小,側上位。下咽齒呈鉤狀。鱗大。背鰭與腹鰭相對。胸鰭尖狀,不達腹鰭,臀鰭條顯著伸長,雄魚尤為長大,形成雌雄魚間的區別。
腹腔膜銀白色,鰾二室,前室短,後室長而失。
背部灰綠色,體例和腹部銀白,體側有垂直的條紋。背鰭和尾鰭灰白色,其餘鰭略帶淺黃色。在產卵期間,雄魚的體例條紋明顯加深,臀鰭淡紅色。頭部和胸鰭、臀鰭條上有珠星。
生活習性
黑龍江馬口魚喜棲息於水溫較低的流水中,居於水的上層,一般不進入湖泊中,在山谷水庫能大量繁殖生長。
黑龍江馬口魚為肉食性魚類。在仔魚階段以枝角類和橈足類為食,也吃食水生甲殼類。成魚以它種幼魚為主,往往也食昆蟲。被食魚類多為鮈亞科魚。
淡水生。
繁殖習性
黑龍江馬口魚的性成熟需三年。產卵期為6月中旬至7月中旬。產漂浮性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