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黑龍江豐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中國
黑龍江省東北部
小興安嶺南坡北段,地理坐標為E128°58'~129°15'、N 48°02'~48°12',山體不高,地形平緩,海拔280~683米,為坡狀的低山丘陵地段和寬廣谷地,坡度多在1 0~25°之間,個別達35°,氣候年均溫度-0.5℃,無霜期120天左右,年降水量為650毫米,區內水系成樹枝狀。生物地理屬於中國東北區長白植物區系小興安嶺亞區,行政區隸屬黑龍江省
伊春市五營區,豐林保護區東西長20Kkm,南北寬16km,東、南、北以
湯旺河和
豐林河為界與五營林業局接壤,西部以630大崗為界與上甘嶺林業局相連,總面積18165.4公頃,核心區總面積4165公頃,緩衝區總面積3812公頃 ,實驗區總面積10188.4公頃。
地質地貌
黑龍江豐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古老的花崗岩分布區,全區地形呈孤島狀,三面環水(河流),低洼,由北、東、南部邊緣向中部緩慢升高,台地與谷地較寬,全區以中部低山所占面積最多,山地一般特徵為頂部渾圓,山體兩側多不對稱,通常陽坡短陡,陰坡長而緩。
氣候
黑龍江豐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受海洋環流和西伯利亞冷空氣影響,四季分異明顯,春季風大少雨,易乾旱,是森林火災多發季節;夏季常受副熱帶變性海洋氣團影響,多雨而高溫;秋季降溫急劇,常有霜凍,多風;冬季寒冷而乾燥。
年平均氣溫為0.2℃,年氣溫最大較差可達77.5℃,日溫持續在10℃以上的時間為120天,有效積溫(≥10℃)為1900℃~2200℃,植物生長的無霜期為100天~110天,年均降水日為110天,年降水量680~750mm,年蒸發量為930mm,隨著季節變化,乾濕交替比較明顯,5月以前處於乾期,6月~8月為濕期,9~10月為乾期。
水文
黑龍江豐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河流、溪水縱貫全區,構成一個完整的水系。大小河流有9條:(1)由東北邊界和東南邊界流經本區26 km的湯旺河;(2)由北邊界流經本區15 km的豐林河;(3)流經核心區的平原河、鐵山河;(4)流經緩衝區的紅衛河;(5)流經實驗區的七里河、迎賓河、永緒河、松樺河。上述9條河流和季節流水的小溪構成的完整水系,為動植物的繁衍和生長提供了豐富的水資源。
區域特色
黑龍江豐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北方唯一的森林類型的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其生態旅遊的主要特色是集自然風光觀賞與生態科普教育於一體,科學的展示原始紅松林古樸神秘的生態魅力。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有14個森林植被類型,主要為:雲杉紅松林,占有林地面積29.34%;楓樺紅松林,占有林地面積20.64%;針闊混交林,占有林地面積7.17%;椴樹紅松林,占有林地面積2.95%;冷杉林,占有林地面積1.93%。
植物區系屬於泛北極植物區,中國—日本森林植物區,長白山亞區,小興安嶺北部區,植物有113科612種,其中被子植物507種,裸子植物6種,蕨類植物28種,苔蘚植物71種,菌物有4綱23目55科380種。
土地資源
據1997年森林資源調查,施業區總面積18165 hm,其中:林業用地面積17424hm,非林地741 hm。在林業用地中有林面積17398 hm、無林地面積26 hm。在有林地中,自然保護林7941hm、試驗林9457hm 、實驗區、核心區和緩衝區分別占施業區總面積的56.1%、22.9%、21%。
保護對象
動物
豐林自然保護區內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41種,獸類10種,其中Ⅰ級保護動物2種,Ⅱ級保護動物8種:鳥類31種,其中Ⅰ級保護動物6種,Ⅱ級保護動物25種。代表性動物有:
(1)紫貂(Mattes zibellina):國家I級保護動物。為典型的亞寒帶針葉林動物。主要以小型獸類和鳥類(免、松鼠、飛鼠、鼠類、榛雞、 松雞、雉雞等)為食,喜食雛鳥和鳥卵:秋季常吃稠李、越桔、山楂等植物的漿果;冬季食紅松種子。每年夏季發情交配,第二年春季產仔。在本區內少見,應重點加以保護。
(2)駝鹿(Alces arctos):國家II級保護動物。是鹿科動物中個體最大的,:主要棲息於原始針葉林、針闊混交林中,多在林中濕地、林緣和闊葉幼樹叢生的地域活動,棲息地隨季節不同而變化:主要採食植物的枝葉,春季食物缺乏時啃食山楊樹皮。
(3)馬鹿(Carrus elaphus):國家II級保擴動物。是—種大型鹿科動物,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主要棲息於針葉林、針闊混交林、次生林和採伐跡地中。在冬季主要食物為楊柳、樺、紫椴等樹木的枝條,本區的生境條件較適宜馬鹿的生存。
(4)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國家II級保護動物。主要棲息於林區的針葉林和針闊混交林中。冬眠主要以楊、椴的樹倉為主。雜食性,春、夏兩季主要食青草、嫩樹葉及早春植物,也食動物屍肉;秋季以各種植物堅果、漿果、及種子為食,有時也吃小動物。夏季發情交配,於當年12月至翌年2月產仔。
(5)棕熊(Ursus arctos):國家II級保護動物。棲息環境與黑熊基本相似,體形比黑熊大且粗壯。冬倉多為地倉或天然岩洞,少數為樹倉。食雜性,動物性食物所占比例比黑熊大。其繁殖特性與黑熊很相似。
(6)水獺(Lutra lutra):國家II級保護動物。為半水棲性物種, 棲息於河流、泡沼、岸邊築巢在靠近水邊的樹根下。晝伏夜出,以魚類為食。水獺毛皮極為珍貴而被大量捕殺,應重點加以保護。
(7)鴛鴦(Aix galericulata):國家II級保護動物:棲息於森林溪流、水泡、沼澤、水塘中。常漂浮在水面上打盹或在河;氣岸邊樹權、石頭上休息。食雜性,主要食物有草桿、果實、魚、蛙、昆蟲等。營巢於樹洞中。
(8)花尾榛雞(Tetrastes bonasia):國家II級保護動物。為典型的森林鳥類。主要棲息於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闊葉林和林緣灌叢中,營巢於倒木下或樹旁及枝椏堆下。喜食楊、樺的嫩芽及花序等,也吃松籽、橡子、榛子及草籽等。
植物
國家(Ⅱ級)重點保護植物6種,包括紅松(Pinus koraiensis Sieb. et Zucc)、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紫椴(Tilia amurensis )、黃鳳梨(Phellodendron amurense )、鑽天柳(Chosenia arbutifolia )和野大豆(Glycine soja)。
藥用植物:刺五加、北五味子、黨參、澤瀉、三棵針、黃芩、龍膽、輪葉沙參、地榆
食用野菜:蕨菜、刺老牙、黃花菜、燕尾風毛菊、老山芹、蒲公英
食用野果:篤斯越桔、越桔、山葡萄、藍靛果忍冬、狗棗獼猴桃、刺玫薔薇、稠李、東北茶鐮子。
蜜源植物:紫椴、糠椴、胡枝子、金蓮花
芳香植物:鈴蘭、白丁香、杜香、興安杜鵑、野薄荷
觀賞植物:百合、剪秋蘿、鳶尾、繡線菊、珍珠梅、柳蘭
飼料植物:小葉章、山黧豆、野豌豆、燕尾風毛菊
纖維植物:蘆葦、苔草、升麻、春榆、紫椴
編織植物:暖木條、香蒲、胡枝子、柳、
油料植物:紅松、棒子、胡桃楸、蒼耳、雲杉
澱粉植物:蒙古柞、沙參、桔梗、東北菱
旅遊特色
黑龍江豐林自然保護區主要景點介紹:
迎賓松景區
迎賓河:位於景區入口處。是進入景區必經的山溪水面路段。
宣教中心:位於觀濤塔下。建築面積300平方米。是保護區自然博物館。
觀濤塔:又稱瞭望塔。位於旅遊區最高點,鋼架塔高37米。
迎賓松:景區核心地段標誌性景觀。兩棵並立的紅松樹,突出了重點保護對象。
狗棗獼猴桃園:俗稱鬧瞎塘,位於高懸嶺下。是一個天然狗棗獼猴桃園,也是熊(俗稱黑瞎子)經常出沒的地方。是原始林中又一處典型的生態植被群落。
依園:是步棧道中的一處觀景涼亭,位於高懸嶺和溝棗獼猴桃園之間。
高懸嶺:位於景區中部,由臥駝崖、試劍石、鎮虎岩等奇特花崗岩組成,陡峭的石壁上是墨綠的烏蘇里瓦韋。
問天台:景區步棧道最高點木製平台。
樹族家園:位於景區步棧道中,是由步棧道環繞的一個微型生態家園,面積約100平方米,“四合院”結構,有天然紅松林中5種典型的代表樹種和多種灌木、蕨類。
雙疊亭:位於景區松澗橋上。
科普長廊:位於環形步棧道中。有30個宣教掛牌,內容有天然紅松林發展演替中的基本知識介紹、生物圈保護區有關常識等。
環翠亭:位於步棧道連線埠,是一組聯體亭。
紅松浴場:位於環翠亭南山坡下,是一片紅松純林景觀。豐塔路:是從觀濤塔徒步下山的一條景觀通道,全長0.5公里。
杜鵑山景區
遠古石壁:原始林徒步探險景點。位於高懸嶺東下山谷1.5公里處。石壁錯落蜿蜒約有兩公里長,可體驗穿越荒野、徒步探險、觀賞小興安嶺地質變遷。
野營區:兩處。分別位於遠古石壁兩端下面平坦地段。適合徒步探險者設定帳篷,安營紮寨。
杜鵑山:位於遠古石壁附近。是春季觀賞興安杜鵑的景點。
松樹峰景區
松樹蜂:徒步探險區。位於遠古石壁西北3.5公里處。此峰海拔588m。
一線天:山體中央兩個石壁相視而形成約0.5m的石縫,橫穿山峰東西。
管理狀況
機構設定
2012年5月,全區在職職工80人,離退休38人。機構設有科研技術室、森林經營室、林政防火辦、林政派出所、行政辦、勞動服務公司和豐保公司等7個科級單位。
基礎設施
截至2012年5月全區基本建設和主要設備情況:實驗樓880㎡、職工住宅6616㎡、修建防火公路46.8km、修建鋼製防火瞭望台兩座、建立林政檢查站2處、氣候觀測站一處、修建通訊線路35.5Km。其主要防火設備有風力滅火機10台、2號工具120件、其它防火機具80 套、森林防火運輸車2台、指揮車一台、地面巡護摩托5台;主要通訊設備有短波電台2部、中轉機一部、座機一部、有線電話31部。
資源管理
截至2012年5月,先後進行了四次森林經理調查,同時,結合專項科研課題需要,又進行了野生動物、野生植被、鳥類、昆蟲等專業調查,自然資源本底基本查清。到1997年底建立各種類型永久性試驗標準地50塊、固定觀測實驗地5處、選擇紅松優樹596株、紅松優良林分500公頃、各樹種解析木1300株。為自然資源消長動態評估和科學研究提供了依據。
劃區管理
豐林自然保護區自建區初期,按1957年全國人大通過的“劃分自然保護區方案”的要求,將施業區劃為封禁區、一般封禁區和母樹林經營區,實施劃區管理,主動保護經營。對封禁區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進入,實行絕對保護措施;對一般封禁區嚴格禁止旅遊和生產性經營活動:對母樹林經營區內的站乾、倒木、風倒木、風折木、病蟲害嚴重的瀕死木,採取衛生清理的經營措施,至2012年5月已清理了8000餘公頃,改善了林內的衛生條件、降低了火險等級,減少了病蟲害發生的機率,促進了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物種多樣性的維持。
核心區位於平原河以東,688大崗分水齡以西,位居本區中心部位,面積4165 公頃,森林蓄積1082990立方米 ,是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保存完好的原始闊葉紅松林生態系統,以及珍稀瀕危動植物集中分布區。區內無不良因素干擾和影響,在本單位面積上保護對象有較充裕的可容量。在核心區內,實行絕對保護,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進入,不得設定和進行任何影響或干擾生態環境的設施和活動。
緩衝區位於核心區的西側,面積3812公頃 ,森林蓄積1108540立方米。主要為原始闊葉紅松林、針葉混交林和雲冷杉林。只準進入從事科學研究觀測活動。
實驗區位於核心區東側,面積10188公頃 ,森林蓄積2420030立方米。林分為闊葉紅松林、針闊混交林、針葉混交林、雲冷杉林、軟闊葉林、山楊白樺林、落葉松林以及柞樹林。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及科學試驗設施等主要分布於此區。該區可以進行科學試驗、教學實習、科學考察、動物馴養繁殖、多種經營、森林旅遊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