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樺川縣巨寶村

黑龍江省樺川縣巨寶村

佳木斯地處黑龍江烏蘇里江和松花江匯流的三江平原腹地,東西長340公里,南北寬190公里,隔黑龍江、烏蘇里江與俄羅斯相望,邊境線長達580公里。是我國最東端的城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龍江省樺川縣巨寶村
  • 地處:三江平原腹地
  • 南北寬:190公里
  • 東西長:340公里
佳木斯簡介,樺川縣,地圖信息,

佳木斯簡介

佳木斯1888年建鎮,原名東興鎮,清末始稱佳木斯,一九三七年析樺川縣的部分行政區域設定佳木斯市。此地早在清雍正年間為三姓副都統轄地。光緒年間改置為依蘭府地,光緒末年,佳木斯已成為具有百餘戶人家的小鎮。宣統元年(1909年)上派樺川設治員來佳木斯掌管行政事務,民國二年(1913年)因遇水患,將縣治移至悅來鎮,並於此地設定縣佐。自民國五年(1916年)始,隨著鶴崗煤礦和梧桐河金礦的開發,佳木斯迅速發展起來。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入侵,建立偽滿洲國,日本武裝移民在此開拓。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一日,偽滿洲國改行帝制後,實行地方行政機構改革,成立三江省公署,佳木斯成為三江省公署所在地,與此同時,樺川縣公署再度移駐於此,此地遂成為省、縣的政治中心。佳木斯優越的地理位置,不僅是當時的政治中心地,而且也是經濟中心和水路交通的樞紐。隨著各種機構設施的陸續建置,佳木斯已初具建市規模。康德四年(1937年)九月於三江省公署內設定佳木斯市制籌備處,同年十二月一日治外法權撤銷後,正式建置佳木斯市。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東北光復。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公布新省區方案改東北為九省,將偽三江。東安兩省合併為合江省,佳木斯市為合江省省會所在地。全國解放後,恢復東三省,佳木斯市隸屬於黑龍江省,為縣級市。
1954年設合江專區,專署駐佳木斯市。原松江省所屬樺川(駐佳木斯市)、樺南(駐湖南營)、蘿北(駐肇興鎮)、富錦、集賢、撫遠(駐綏遠鎮,即今撫遠鎮)、依蘭、湯原、勃利、饒河、寶清等11縣劃歸合江專區。
1956年樺南縣撤銷,併入樺川縣。樺川縣駐地遷湖南營。合江專區轄10縣。
1958年原由省直轄的佳木斯、鶴崗、雙鴨山3市劃歸合江專署領導。蘿北縣遷駐鳳翔鎮。合江專區轄3市、10縣。
1959年撫遠縣駐地由撫遠鎮遷同江鎮。
1960年撤銷集賢縣,以原集賢縣的東部地區設立友誼縣(駐友誼農場);原集賢縣的西部地區劃歸雙鴨山市。撤銷饒河縣,併入牡丹江專區的虎饒縣。
1962年撤銷友誼縣,恢復集賢縣(駐福利鎮)。合江專區轄3市、9縣。
1963年以富錦縣松花江以北的綏濱地區設立綏濱縣(駐綏濱鎮)。合江專區轄3市、10縣。
1964年恢復樺南(駐樺川縣原駐地樺川鎮,稱為樺南鎮)、虎林(駐虎林鎮)、饒河(駐饒河鎮)、友誼(駐友誼鎮)4縣。樺川縣由樺川鎮遷駐佳木斯市。合江專區轄3市、14縣。
1965年由撫遠縣部分地區設同江縣(駐同江鎮)。撫遠縣由同江鎮遷駐撫遠鎮,樺川縣由佳木斯市遷駐悅來鎮。合江專區轄3市、15縣。
1966年佳木斯、鶴崗、雙鴨山3市改由省直轄。合江專區轄15縣。
1967年佳木斯市劃歸合江專署領導。轄1市、15縣。
1968年撤銷友誼縣,併入集賢縣。合江專區轄1市、14縣。
1970年合江專區改稱合江地區。將虎林縣劃歸牡丹江地區。原七台河特區改設七台河市,屬合江地區領導。轄2市、13縣。
1983年10月8日,國務院批准佳木斯市升格為地級市。
1984年12月5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70號)設立友誼縣,以合併於集賢縣的原友誼縣行政區域為友誼縣行政區域,縣人民政府駐友誼鎮。
1984年12月15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78號)撤銷合江地區,將樺南、集賢、寶清、富錦、依蘭、湯原、樺川、蘿北、綏濱、饒河、同江、撫遠、友誼共十三個縣劃歸佳木斯市管轄。
1987年2月24日,國務院批准(國函85號):撤銷同江縣,設立同江市(縣級)。以原同江縣的行政區域為同江市的行政區域。
1987年11月6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77號):(1)將佳木斯市的集賢縣劃歸雙鴨山市管轄。(2)將佳木斯市的蘿北縣、綏濱縣劃歸鶴崗市管轄。
1988年8月30日,民政部批准(民行批19號)撤銷富錦縣,設立富錦市(縣級)。以原富錦縣的行政區域為富錦市的行政區域。
1991年2月2日,國務院批准(國函4號)將佳木斯市的寶清縣、友誼縣劃歸雙鴨山市。
1993年7月5日,國務院批准將佳木斯市的饒河縣劃歸雙鴨山市管轄。
全市有4個民族鄉,分別是樺川縣星火朝鮮族鄉、湯原縣湯旺朝鮮族鄉、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鄉和八岔赫哲族鄉。全市共有42個民族村,其中朝鮮族村35個、赫哲族村5個、滿族蒙古族村1個、滿族村1個。街津口鄉280平方千米、八岔鄉287平方千米

樺川縣

樺川縣位於黑龍江省東部,三江平原腹地,松花江下游南岸,東與富錦市相鄰,西與佳木斯市接壤,南與集賢、樺南兩縣相連,北與湯原、蘿北、綏賓縣隔江相望,素以“天然福地,魚米之鄉”而著稱。
樺川縣位於黑龍江省東部,全縣幅員面積2,268平方公里,其中縣屬面積1,77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15.26萬畝,林地面積64,000畝,草原55,600畝。共轄9個鄉鎮,105個行政村,161個自然屯,6個國營農、林、牧場。全縣人口22萬人,有漢、滿、朝鮮、赫哲等民族,總戶數64,000戶,農戶37,690戶,農業人口145,760人。全縣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山地少,平原廣,一般海拔60-70米。樺川年平均氣溫2.5°C,1月平均氣溫-24.4°C,7月平均氣溫22.5°C,年降水量476毫米,無霜期133天。
樺川縣自然資源較為豐富。縣境內一江六河十三泡,水資源約10.54億立方米,松花江為主體河流,流經境內97.5千米,其餘短小支流有安邦河、鈴鐺麥河、音達木河等。水產品有鯉、鰱、鯽等魚類11科37種。全縣有林地2.2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17.3%,林木總蓄積量63.5萬立方米,樹種有落葉松、紅松、樟子松等40個品種。山產品有木耳、人參、蘑菇、蕨菜、鹿茸等18種。中草藥材有五味子、百合、防風等50餘種。野生動物有鹿、貂、狍、天鵝、野雞、大雁等40餘種。礦產資源有煤、鐵、石油、珍珠岩、石灰石、江沙、草炭等30餘種,尤其草炭儲量達到600萬立方米,極具開採深加工價值。
樺川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是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縣。全縣主要物產為水稻、大豆、玉米、小麥、烤菸、甜菜、亞麻、黑加侖、馬鈴薯等。其中,水稻62萬畝、大豆31萬畝、玉米20萬畝、小麥4萬畝,糧豆薯總產量平均在10億斤。樺川縣畜牧業十分發達,全縣生豬飼養量已達到30萬頭,羊11萬隻,牛6萬頭,家禽100萬隻。特色產品“車軲轆”牌綠色生態鴨蛋遠近聞名,已成為黑龍江省馳名商標和特色品牌。
樺川縣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居住,有漢魏時期的古城山寨。至今還留有金元時期瓦里霍吞古城和希爾哈古城遺址。蓍名抗日英雄冷雲、敬夫就生活戰鬥在這裡。依託全國第一個集體農莊“星火集體農莊”,建立了朝鮮民族風情園,開辦特色旅遊業,吸引周邊遊客來此觀光旅遊。
改革開放以來,樺川縣的經濟和各項事業都得到了快速發展,近幾年來固定資產投資3.38億元,一批新興產業正在崛起。去年城鄉公路建設總投資3200萬元,鄉鎮通車率達100%,村屯通車率達86%。現在城鎮有線電視入戶率達80%,城鎮程控電話入戶率達97%。社會各項事業長足發展,文化、科技、醫療衛生、計畫生育工作步入省市先進行列。連續五年被評為全國科技先進縣和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

地圖信息

地址:佳木斯市樺川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