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黑龍江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黑龍江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三江平原腹地,位於黑龍江省寶清縣境內。地理座標為東經132°05′~132°26′,北緯46°40′~52′。保護區總面積2萬公頃。其中,核心區7960公頃,緩衝區3600公頃,實驗區8440公頃。屬於內陸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是我國珍稀水禽的主要停棲地和繁殖地,是東北亞鳥類遷徙的重要通道。

2000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11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黑龍江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地理位置:黑龍江省寶清縣 
  • 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 級別:國家級 
  • 區域面積:2萬公頃 
  • 類型:內陸濕地生態系統
  • 保護對象:丹頂鶴、東方白鸛、白頭鶴等
  • 管理單位:黑龍江寶清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 批准時間:2000年 
歷史沿革,地理位置,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點,土壤,區域範圍,保護目標,綜述,植物資源,動物資源,開發建設,基礎建設,管理機構,

歷史沿革

七星河濕地1991年成立自然保護區;
1998年晉升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2000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11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2016年5月,被國家七部委通報表揚,成為“全罪市提國自然保護區先進集體”。

地理位置

位置境域

黑龍江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省寶清縣北部,距縣城50km,七星河下游處,北與友誼縣、富錦市毗鄰,東、南與五九七農場接壤,西靠寶清縣七星河鄉,沿七星河南岸由西向東走向分布,地理坐標為東經132°5′—132°26′,北緯46°40′—46°52′,東西長30km,南北寬10km,總面積2萬公頃。
黑龍江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形地貌

保護區地質構造屬同江內陸凹陷的一部分。全新世以來,沉降運動仍在繼續進行。大面積沼澤的形成與沉降運動有關。第四紀成因類型住要是淤泥、沼澤沉積,己協墊沖積形成的河床相砂和沙礫沉積占最大比重。
保護區位置圖保護區位置圖
保護區距七星河與撓力河匯合處僅25km,地勢低洼,河槽狹窄,僅15—20m,河流排水不暢。海拔60m,西高東低,高差4—5m,河流坡降比1/4500,為典型的低平原河谷漫灘濕地。由於河谷兩岸低平地勢,洪水期上游來水造成大面積漫灘滯水,區內水面一望無際,泡沼連片。因七星河進入下游,被地形略為突起的長林島所阻,河流切穿長林島出為狼豁卡口,此處河槽更為狹窄,流量很小,因此,保護區寬闊的河漫灘成為天然滯洪帶,一般在春雪融化及夏秋多雨時期,河流出槽泛濫,河漫灘普遍積水,形成大面積沼澤。隨著微地型起伏和距河槽遠近,積水時間和面積不同,沼澤植被類型也隨之變化。
保護區地下水資源豐富,第四上紀砂礫含水層可達120m,為三江平原大面積連續含水構造的一部分,透水性好,富水性強,為弱酸性低礦化度軟水,適用於飲用和灌溉。

氣候特點

保護區處於中緯度區大路東岸,屬濕潤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具有冬季嚴寒乾燥,春季氣溫回升快,多大風,夏季溫暖多雨,秋季降溫劇烈,降水變率大等特點,冬季寒冷多雪。年平均氣溫2.3—2.4℃,歷史上極端最高氣溫37.2℃,極端最低氣溫-37.2℃,平均無霜期143天,屬於溫和農業氣候區,受地形影響,形成本區特殊小氣候,全年活動積溫2500—2700℃。年辨獄降水量551.5mm,4—9月降水量470.2mm,占全年的85.3%,雨熱同季,有利於植物生長。年最多降水量為827.3mm;匙婚燥

土壤

七星河自然保護區土壤類型主要有白漿土、沼澤土。白漿土分草甸白漿土和潛育化白漿土二個亞類,草甸白漿土分布在一級階地,植被以沼柳、小葉章草甸為主。潛育化白漿土分布在比草甸白漿土更低的部位,植被以沼澤草甸為主。沼澤土分為草甸沼澤土、腐殖質沼澤土和泥炭沼澤土。主要分布在河漫灘地形部位較低的地段,常年積水,植被類型以修氏苔草,小葉章沼澤草甸和毛果苔草、沼澤蘆葦為主,表層有較深厚的半泥炭化的草根層,其次為黑土層。腐殖質沼澤土分布在河漫灘略低的部位,地表積水較深,表層為15—20cm厚且幾乎沒有分解的草根層,其下為淤泥狀的深厚腐殖質層,再下為潛育層。泥炭沼澤土分布在河漫灘最低的部位,積水穩定,具有厚度小於50cm的泥炭層。
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區域範圍

保護區總面積2萬公頃。其中,核心區7960公頃,緩衝區3600公頃,實驗區8440公頃。保護區北朽炒匙與友誼、富錦縣相鄰,東與五九七農場接壤,西靠寶清縣七星鄉,南靠寶清縣七星河達慨多匙鄉,沿七星河南岸由西向東走向分布。

保護目標

綜述

黑龍江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一個以保護原始沼澤濕地生態系統及濕地珍稀水禽為主要對象的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生物物種豐富多樣坑催贈頌,且保存完好,具有“北大荒”的原始性、典型性和多樣性。其中,高等植物386種,植被類型可分為草甸植被、沼澤植被和水生植被,以蘆葦、小葉章、沼柳和塔頭苔草為主。國家級重點保護植物貉藻、蓮、浮葉慈姑、野大豆和烏蘇里狐尾藻等。野生動物264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有丹頂鶴、白頭鶴、東方白鸛等6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白琵鷺、白枕鶴、大天鵝、白額雁等17種。白琵鷺在保護區繁殖種群近500隻以上,秋季遷徙數量達到1000多隻,白琵鷺數量超過全球總量的5%,2011年被授予“中國白琵鷺之鄉”稱號。
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植物資源

本區屬長白山植物區系,但由於受其他區系成分的影響和滲透,形成了多區系成份交疊混雜現象,導致植物種類雖然不多,但區系成份較為複雜,從而豐富了植物區系地理成份,並具有獨特性。保護區共有維管植物62科174屬386種,占黑龍江植物總數21.44%,三江平原自物總數的40%。其中有藥用植物、飼用植物、澱粉植物、觀賞植物、蜜源植物,油料植物、土農藥植物等。有國家級保護植物野大豆、貉藻兩種。
主要植物資源蘆葦屬喜光濕草本科植物,多生於淺水沼澤和深水沼澤中,一般地表積水10—100cm,高度100—200cm,伴生小葉章,寬葉香蒲、燕子花等,群落面積21萬畝。蘆葦是造紙的最佳原料,也可織布,編織,根莖可做藥用。
小葉章 屬喜光濕草本科植物,生長在多河漫灘地上,一般地表積水在5—15cm,高度80—120cm,伴生植物有小白花榆,蚊子草、小葉拉拉藤、野大豆、驢蹄菜、毛水蘇等,群落面積1.5萬畝。小葉章是造紙的上好原料,也可編織草簾或苫房用。
野大豆 是1984年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公布的我國第一批瀕危植物之一,分布在自然保護區的野大豆生長在海拔高度在61m的高崗地,以實驗區居多,成群落分布,種子可食,種子油亦可食或供藥用。野大豆被國內外科學家選定為大豆雜交育種的重要基因資源,是大豆的親緣種。

動物資源

七星河自然保護區動物地理區劃為古北界、東北區、長白山區,動物種類以溫帶棲息類為主,全區共有脊椎動物5綱、10科、107屬、163種,占黑龍江省總數29.42%,占三江平原動物總數35.86%。全區有國家級保護動物21種,占全國國家級保護動物7.59%占黑龍江省國家級保護動物25%,國家一級保護動物4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7種。
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全區共有獸類5目8科17種,其中以食肉目和齧齒目種類較多,上世紀80年代以前有大群的狍子、野豬出沒於沼澤地,由於人為干擾及過渡捕殺,野豬已絕跡。近幾年自然保護區強了管護,進行了封閉式管理,狍子、狐狸種群逐漸發展壯大。目前以麝鼠、貉、黃鼬常見。
全區魚類有15種,七星魚為特有種,優勢種為鯉科魚類。兩棲類6種,優勢種為黑龍江林蛙。爬行類僅有2種。
鳥類資源豐富,以水禽最多,隨四季變化組成變化很大,春秋季組成豐富,夏季相對少些,冬季簡單。全區有鳥類123種,絕大部分為候鳥。雀形目鳥類43種,非雀形目鳥類80種,其中水禽60種,優勢種為綠頭鴨、綠翅鴨、紅頭潛鴨、鵲鴨等。
重要鳥種丹頂鶴: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每年春季三月下旬,從越冬地遷徙到保護區棲息,數量40左右,只呈家族性集體活動,大部分從自然保護區遷徙,每年經過數量在150隻左右。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秋季10月中旬數量較為集中,主要分布在試驗區的沼澤地和麥田、豆地中,丹頂鶴常與灰鶴混群。每年秋季10月下旬遷徙。

開發建設

基礎建設

保護區成立以來,各項工作穩步提升,受到國家領導及國際專家的高度認可,先後被國家林業局授予“全國濕地保護和恢復示範單位”,“全國優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自然保護區工作先進集體”、“森林資源管理監督先進單位”、“黑龍江省文明單位”、“花園式單位”,雙鴨山市政府授予“文明單位標兵”、“文明單位”、“優秀單位”等榮譽。最近被授予“中國白琵鷺之鄉”、“國際重要濕地”等殊榮。 近幾年內,保護區共爭取到國家項目資金1500萬元,建設了綜合辦公樓、基層管護站,添置了管護車輛及辦公、科研設備,完成平整溝渠、修築堤壩、退耕還濕等保護項目。同時,還爭取到亞行專項資金200萬美元,開展了濕地水資源、動植物保護及退耕還濕等科研項目的研究。先後與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東北林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哈爾濱師範大學等重點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長期合作關係,為其進行學術研究的教學科研基地。完成建設項目的七星河濕地,實現全員封閉式管理,濕地資源得到有效恢復,每年監測到的各種鳥類多達10萬餘只。
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為開展生態旅遊,保護區修建完成全長2060米的“千米棧橋”。該橋全木質結構、內設浮橋及休息區等供遊人觀賞用的設施;同時修建一所高質量專家木屋樓,一所現代化的綜合宣教館及環境解說系統與設施等;將把七星河濕地西側綿延5公里的塔頭苔草區域開發為生態旅遊區域,遊客能夠近距離觀賞濕地特有植物,並在旅遊區內兩端設立野餐意向區域,以豐富遊客的行程。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為把七星河濕地打造成全國一流保護區,為其成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國家重要風景名勝區”而努力。

管理機構

黑龍江寶清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內部機構設8個。規格為正科級6個,名稱分別為辦公室、財務科、管護科、科研科、生產計畫科、宣教科;規格為正股級2個,名稱為黨委辦公室、旅遊接待中心。

區域範圍

保護區總面積2萬公頃。其中,核心區7960公頃,緩衝區3600公頃,實驗區8440公頃。保護區北與友誼、富錦縣相鄰,東與五九七農場接壤,西靠寶清縣七星鄉,南靠寶清縣七星河鄉,沿七星河南岸由西向東走向分布。

保護目標

綜述

黑龍江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一個以保護原始沼澤濕地生態系統及濕地珍稀水禽為主要對象的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生物物種豐富多樣,且保存完好,具有“北大荒”的原始性、典型性和多樣性。其中,高等植物386種,植被類型可分為草甸植被、沼澤植被和水生植被,以蘆葦、小葉章、沼柳和塔頭苔草為主。國家級重點保護植物貉藻、蓮、浮葉慈姑、野大豆和烏蘇里狐尾藻等。野生動物264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有丹頂鶴、白頭鶴、東方白鸛等6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白琵鷺、白枕鶴、大天鵝、白額雁等17種。白琵鷺在保護區繁殖種群近500隻以上,秋季遷徙數量達到1000多隻,白琵鷺數量超過全球總量的5%,2011年被授予“中國白琵鷺之鄉”稱號。
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植物資源

本區屬長白山植物區系,但由於受其他區系成分的影響和滲透,形成了多區系成份交疊混雜現象,導致植物種類雖然不多,但區系成份較為複雜,從而豐富了植物區系地理成份,並具有獨特性。保護區共有維管植物62科174屬386種,占黑龍江植物總數21.44%,三江平原自物總數的40%。其中有藥用植物、飼用植物、澱粉植物、觀賞植物、蜜源植物,油料植物、土農藥植物等。有國家級保護植物野大豆、貉藻兩種。
主要植物資源蘆葦屬喜光濕草本科植物,多生於淺水沼澤和深水沼澤中,一般地表積水10—100cm,高度100—200cm,伴生小葉章,寬葉香蒲、燕子花等,群落面積21萬畝。蘆葦是造紙的最佳原料,也可織布,編織,根莖可做藥用。
小葉章 屬喜光濕草本科植物,生長在多河漫灘地上,一般地表積水在5—15cm,高度80—120cm,伴生植物有小白花榆,蚊子草、小葉拉拉藤、野大豆、驢蹄菜、毛水蘇等,群落面積1.5萬畝。小葉章是造紙的上好原料,也可編織草簾或苫房用。
野大豆 是1984年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公布的我國第一批瀕危植物之一,分布在自然保護區的野大豆生長在海拔高度在61m的高崗地,以實驗區居多,成群落分布,種子可食,種子油亦可食或供藥用。野大豆被國內外科學家選定為大豆雜交育種的重要基因資源,是大豆的親緣種。

動物資源

七星河自然保護區動物地理區劃為古北界、東北區、長白山區,動物種類以溫帶棲息類為主,全區共有脊椎動物5綱、10科、107屬、163種,占黑龍江省總數29.42%,占三江平原動物總數35.86%。全區有國家級保護動物21種,占全國國家級保護動物7.59%占黑龍江省國家級保護動物25%,國家一級保護動物4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7種。
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全區共有獸類5目8科17種,其中以食肉目和齧齒目種類較多,上世紀80年代以前有大群的狍子、野豬出沒於沼澤地,由於人為干擾及過渡捕殺,野豬已絕跡。近幾年自然保護區強了管護,進行了封閉式管理,狍子、狐狸種群逐漸發展壯大。目前以麝鼠、貉、黃鼬常見。
全區魚類有15種,七星魚為特有種,優勢種為鯉科魚類。兩棲類6種,優勢種為黑龍江林蛙。爬行類僅有2種。
鳥類資源豐富,以水禽最多,隨四季變化組成變化很大,春秋季組成豐富,夏季相對少些,冬季簡單。全區有鳥類123種,絕大部分為候鳥。雀形目鳥類43種,非雀形目鳥類80種,其中水禽60種,優勢種為綠頭鴨、綠翅鴨、紅頭潛鴨、鵲鴨等。
重要鳥種丹頂鶴: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每年春季三月下旬,從越冬地遷徙到保護區棲息,數量40左右,只呈家族性集體活動,大部分從自然保護區遷徙,每年經過數量在150隻左右。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秋季10月中旬數量較為集中,主要分布在試驗區的沼澤地和麥田、豆地中,丹頂鶴常與灰鶴混群。每年秋季10月下旬遷徙。

開發建設

基礎建設

保護區成立以來,各項工作穩步提升,受到國家領導及國際專家的高度認可,先後被國家林業局授予“全國濕地保護和恢復示範單位”,“全國優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自然保護區工作先進集體”、“森林資源管理監督先進單位”、“黑龍江省文明單位”、“花園式單位”,雙鴨山市政府授予“文明單位標兵”、“文明單位”、“優秀單位”等榮譽。最近被授予“中國白琵鷺之鄉”、“國際重要濕地”等殊榮。 近幾年內,保護區共爭取到國家項目資金1500萬元,建設了綜合辦公樓、基層管護站,添置了管護車輛及辦公、科研設備,完成平整溝渠、修築堤壩、退耕還濕等保護項目。同時,還爭取到亞行專項資金200萬美元,開展了濕地水資源、動植物保護及退耕還濕等科研項目的研究。先後與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東北林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哈爾濱師範大學等重點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長期合作關係,為其進行學術研究的教學科研基地。完成建設項目的七星河濕地,實現全員封閉式管理,濕地資源得到有效恢復,每年監測到的各種鳥類多達10萬餘只。
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為開展生態旅遊,保護區修建完成全長2060米的“千米棧橋”。該橋全木質結構、內設浮橋及休息區等供遊人觀賞用的設施;同時修建一所高質量專家木屋樓,一所現代化的綜合宣教館及環境解說系統與設施等;將把七星河濕地西側綿延5公里的塔頭苔草區域開發為生態旅遊區域,遊客能夠近距離觀賞濕地特有植物,並在旅遊區內兩端設立野餐意向區域,以豐富遊客的行程。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為把七星河濕地打造成全國一流保護區,為其成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國家重要風景名勝區”而努力。

管理機構

黑龍江寶清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內部機構設8個。規格為正科級6個,名稱分別為辦公室、財務科、管護科、科研科、生產計畫科、宣教科;規格為正股級2個,名稱為黨委辦公室、旅遊接待中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