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葉蓬萊葛(黑骨藤)

狹葉蓬萊葛(馬錢科蓬萊葛屬植物)

黑骨藤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狹葉蓬萊葛(Gardneria angustifolia Wall. in Roxb.)是馬錢科蓬萊葛屬藤本植物,長可達4米。枝條圓柱形,呈灰棕色;除花萼裂片邊緣被睫毛和花冠裂片內面被短柔毛外,全株均無毛;葉片紙質至薄革質,長圓形、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基部楔形或鈍至圓,兩面扁平或在下面略凸起;花單生或雙生於葉腋內,常下垂,花萼裂片寬卵形,花冠輻狀,黃白色或白色,花冠裂片披針形,子房卵形或近圓球形;漿果圓球狀,有時頂端有宿存的花柱。花期4-7月,果期8-12月。

狹葉蓬萊葛分布於中國安徽、浙江、廣西、四川、貴州和雲南等省地,印度、尼泊爾、不丹、錫金、日本等地亦有分布,常生於海拔500-2000米山地密林下或山坡灌叢中。狹葉蓬萊葛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屬於無危(LC)。

狹葉蓬萊葛的根可入藥,其味苦、澀,性涼,具有溫腎、祛風濕、壯筋骨等功效,可用於治療腎虧小便頻數、遺尿、囊濕、腰膝酸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症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狹葉蓬萊葛 
  • 拉丁學名:Gardneria angustifolia Wall. in Roxb.
  • 別名:黑老頭、大種黑骨頭、黑骨藤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 木蘭綱
  • : 龍膽目
  • :馬錢科
  • :蓬萊葛屬
  • :狹葉蓬萊葛
  • 分布區域:安徽、浙江、廣西、四川、貴州和雲南等
形態特徵,植株,枝葉,花果,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形態特徵

植株

木質藤本,長達4米。

枝葉

枝條圓柱形,灰棕色;除花萼裂片邊緣被睫毛和花冠裂片內面被短柔毛外,全株均無毛。
葉片紙質至薄革質,長圓形、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4-12厘米,寬1-3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楔形或鈍至圓,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淺綠色;側脈每邊8-10條,兩面扁平或在下面略凸起;葉柄長約5毫米;葉柄間有連結的托葉線。

花果

花單生或雙生於葉腋內,常下垂;花梗長1.5-2厘米,近基部有1對小苞片;花5數;花萼裂片寬卵形,長約1毫米,寬約1.5毫米,花冠輻狀,黃白色或白色,花冠管短,長約1毫米,花冠裂片披針形,長約8毫米;寬約3毫米;雄蕊著生於花冠管基部,花葯長圓形,長約5毫米,分離,4室,花絲短;子房卵形或近圓球形,2室,每室有胚珠1顆,花柱圓柱狀,柱頭高出花葯之上,頂端淺2裂。
漿果圓球狀,直徑約7毫米,有時頂端有宿存的花柱,內有種子通常1顆。
花期4-7月,果期8-12月。

生長環境

生海拔500-2 000米山地密林下或山坡灌叢中。

分布範圍

產於安徽、浙江、廣西、四川、貴州和雲南等省區。分布於印度、尼泊爾、不丹、錫金、日本等。模式標本采自尼泊爾。

主要價值

根可供藥用,主治風濕骨痛
狹葉蓬萊葛的根可入藥,其味苦、澀,性涼,具有溫腎、祛風濕、壯筋骨等功效,可用於治療腎虧小便頻數、遺尿、囊濕、腰膝酸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症狀。
【來源】 馬錢科狹葉蓬萊葛Gardneria angustifolia Wall.,以根入藥。
【性味歸經】 苦,溫。
【功能主治】 利濕祛風,活絡健脾。主治勞傷,風濕骨痛。
【用法用量】 3~5錢。
【注意】 忌生冷食物、孕婦忌用。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根可供藥用,主治風濕骨痛。

保護現狀

狹葉蓬萊葛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屬於無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