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通脈湯

解毒通脈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劉奉五婦科經驗》。具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通脈止痛的功效。主治寒濕阻絡,惡露不下,毒邪逆串經脈,氣血壅滯,堵塞血脈,郁久化熱所致的產後急性血栓性靜脈炎。發熱肢腫,疼痛難忍。

基本介紹

  • 名稱:解毒通脈湯
  • 出處:《劉奉五婦科經驗》
  • 組成:桃仁、大黃、水蛭、虻蟲、銀藤、生石膏、丹皮、連翹、梔子、黃芩、延胡索、赤芍
  • 功用: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通脈止痛
  • 主治:寒濕阻絡,惡露不下,毒邪逆串經脈,氣血壅滯,堵塞血脈,郁久化熱所致的產後急性血栓性靜脈炎。發熱肢腫,疼痛難忍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附方,

組成

大黃、丹皮、延胡索、赤芍、水蛭、虻蟲各二錢(10g),銀藤一兩(50g),生石膏八錢(40g),連翹五錢(25g),梔子、桃仁、黃芩各三錢(15g)。

用法用量

水煎服,1日1劑。

功用

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通脈止痛。

主治

寒濕阻絡,惡露不下,毒邪逆串經脈,氣血壅滯,堵塞血脈,郁久化熱所致的產後急性血栓性靜脈炎。發熱肢腫,疼痛難忍。

方義

方中水蛭、虻蟲入血分,化瘀血,蝕死血;桃仁活血化瘀;大黃入血分,化瘀血,清解血分毒熱;赤芍、丹皮清熱涼血,活血破血;石膏,連翹,梔子,黃芩清熱解毒而散結;金銀藤清熱解毒,通血脈活絡;延胡索行氣活血止痛。此方邊清邊通,使濕毒熱邪得以清解,瘀血死血得以活散。

附方

名稱:解毒通脈湯
組成:金銀花、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連翹、赤芍、當歸、川牛膝、紅花、玄參、石斛、甘草、丹參等
主治: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熱毒證(火毒熾盛,陰分受傷,腐肉成膿),患處劇痛,晝輕夜重,不得安眠,潰爛、成膿、紫赤腫脹,舌多紅絳。苔黃燥,脈細數或洪數
出處:《趙尚華中醫外科臨證醫案集》
功用:瀉火解毒,育陰通絡
名稱:解毒通脈湯
組成:桃仁9g,大黃6g,水蛭6g,虻蟲6g,銀藤30g,生石膏24g,丹皮6g,連翹15g,梔子9g,黃芩9g,延胡索6g,赤芍6g
用法:水煎服
主治:產後急性血栓性靜脈炎
出處:《中醫當代婦科八大家》
功用: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通脈止痛
名稱:解毒通脈湯
組成:金銀花30g,紫花地丁30g,蒲公英30g,連翹10g,熟地10g,當歸10g,赤芍15g,川牛膝10g,丹參30g,紅花10g,玄參10g,石斛10g,甘草15g
用法:水煎內服
主治: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之熱毒證
出處:《中醫入門指要》
功用:消熱解蟮,養血通脈
名稱:解毒通脈湯
組成:元參30g,石斛18g,澤瀉18g,罌粟殼12g,公英30g,連翹30g,當歸25g,豬苓30g,赤芍15g,銀花60g,生芪30g,野菊花18g
主治:面色晦暗,食納不香,二便不調,患肢灼痛,晝輕夜重,甚則肢端焦黑壞死,或潰爛膿水外溢,局部紅腫灼熱,膿汁惡奧,或伴有惡寒發熱等證。舌質紅絳,舌苔黃膩,寸口脈象滑數,洪大或弦數
出處:《中西醫結合臨床外科手冊》
功用:養陰解毒,活血利濕
名稱:解毒通脈湯
組成:滇黃芩9g,金銀花12g,細黃草9g,果上葉9g,豆瓣如意草9g,水蛭6g,葛根30g,雞血藤15g,鬼針草15g,虎杖12g,八仙草9g,甘草6g,黑骨藤9g,虎掌草20g
主治:熱毒入侵,濁氣虧虛,瘀血阻脈
出處:《中國彝族醫學基礎理論》
功用:清熱解毒,化瘀通脈
名稱:解毒通脈湯
組成:金銀花、赤小豆各30g,木芙蓉葉、丹參、川芎、炙炮山甲、皂角刺各15g,延胡10g
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共取藥液500ml,分3次服
出處:《風濕病中醫經驗集成》
功用:解毒化瘀、營通脈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