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槓柳

滇槓柳

滇槓柳,中藥名。為蘿藦科植物滇槓柳Periploca forrestii Schlecht.的根或全株。分布於貴州、雲南等省。具有祛風除濕,通經活絡之功效。常用於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乳腺炎,閉經,月經不調;外用治骨折。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滇槓柳
  • 別稱:柳葉過山龍、青蛇膽、飛仙藤、黑骨藤、柳葉夾、小黑牛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捩花目 
  • :蘿藦科
  • :槓柳屬
  • :滇槓柳
  • 分布區域:貴州、雲南等省
  • 採收時間:全年
  • 用量:3-6g;外用:適量
  • 毒性:有毒
  •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性狀鑑別,藥理作用,現代套用,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或全株。

性味

味苦、辛,性溫。有毒。

功效

祛風除濕,通經活絡。

主治

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乳腺炎,閉經,月經不調;外用治骨折。

相關配伍

1、治跌打損傷疼痛:黑骨藤、鐵筷子、見血飛、紫金標各20g,泡酒服。(《新編中草藥圖譜及常用配方》)
2、治風濕筋骨痛:黑骨藤、透骨香、地蜂子各20g,水煎服。(《新編中草藥圖譜及常用配方》)

用法用量

3-6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使用注意

肝炎、潰瘍病患者、孕婦忌服。

採集加工

全年可采,切片,曬乾。

形態特徵

常綠木質細弱藤木,長可達10餘米,全體無毛,具乳液。根細長柱狀,稍折曲,有香氣,棕褐色。老枝棕褐色,外皮常開裂露出黃白色部分,嫩枝綠色,有細條紋。單葉對生,有短柄;葉片窄披針形,長2.5-7.5cm,寬0.5-1.5cm,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上面有光澤,側脈多對細密,不甚明顯。夏季開黃綠色花,1-3花組成短小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花萼、花冠5裂,無毛,副花冠直立,基部與花冠合生,花葯先端有毛束。蓇葖果成對,細長圓柱形,長6-11cm,頂端漸尖。種子極多,扁平,頂端有白色絲狀毛。

生長環境

生於陰濕的雜木林下或灌木叢中。分布於貴州、雲南等省。

性狀鑑別

本品呈圓柱形,直徑0.3-2cm,常呈不規則彎曲或旋紐狀,具分枝,有的頂端粗大。表面黑褐色或淺棕色,有較深的皮孔及支根痕。栓皮呈鱗片狀剝離。內皮白色,粉質。木部發達,淡黃色,較平滑,具旋紐狀紋。質堅硬,易折斷,斷面黃白色,不整齊。氣微香,味苦。

藥理作用

強心作用。

現代套用

現代臨床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咽喉炎,急性乳腺炎,跌打損傷筋骨疼痛和肺結核咳嗽等。

相關論述

《新編中草藥圖譜及常用配方》:“苦,涼;有小毒。舒筋活血,祛風除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