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頭蠟嘴雀

黑頭蠟嘴雀

黑頭蠟嘴雀(學名:Eophona personata):體長17-20厘米,全身羽毛灰褐色,頭部、翅膀尖、尾部黑色。由於嘴巴呈黃色的粗大圓錐型,顧得名“蠟嘴”。是一種體大而圓墩的雀鳥雌雄同色,主要區別在於頭部,頭部黑色呈杏仁狀的為雄鳥,頭部黑色呈雞蛋狀圓潤的為雌鳥。雌鳥似雄鳥;但翼羽稍暗些;腰灰褐色。嘴蠟黃色,雄鳥頭頂和頭側黑色;體羽淡灰而上體渲染褐色;腰帶白色;初級飛羽具白斑;

以野生植物的種子、果實、嫩芽為食。繁殖期外多集群活動,在春秋季節結群飛行,在各種地形環境都可見到。由於飛行速度快,在飛過時可聽到翅膀振顫的聲音。鳴叫似哨音,求偶期更高昂。

分布於中國、日本、朝鮮,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韓國、澳門、俄羅斯聯邦。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飼養方法,選種,飼養,調教,

形態特徵

黑頭蠟嘴雀雄性成鳥:額、頭頂、嘴基四周和眼周概輝藍黑色;上體餘部包括頸側均淺灰而沾淡褐,腰和尾上覆羽的灰色較淡;最長的尾上覆羽和尾羽均深黑色,帶金屬反光;小覆羽黑色,外表有黑銅色光澤;中和大覆羽亦為輝銅黑色,最內側的覆羽和背部同色;小翼羽、初級覆羽和初級飛羽概深黑色,第一枚的內翈,次四枚的內、外翈及再次三枚的外翈均具白斑;外側次級飛羽亦輝銅黑色,內側次級飛羽與肩同色;喉、胸和兩脅均呈淺灰沾淡褐色,至腹部轉白;尾下覆羽、腋羽和翼下覆羽均白。
雌鳥與雄鳥同色,但上體比較褐灰。幼鳥概淡褐色,頭頂無黑;中、大覆羽具淡皮黃色先端。
虹膜深紅色;嘴蠟黃色;腳肉褐色。
大小量度:體重♂67-95g,♀-65-73g;體長♂218-230mm,♀88-215mm;嘴峰♂24-26mm,♀24-26-mm;翅♂115-119mm,♀112-116mm;尾♂82-90mm,♀81-84mm;跗蹠♂23-24mm,♀22-23mm。(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棲息於平原和丘陵的溪邊灌叢、草叢和次生林,也見於山區的灌叢、常綠林和針闊混交林。夏季棲息于山區的針葉林帶,有時深入到鬱林中,也見於針、闊葉混交林,但在遷徙時或遊蕩期多在丘陵和平原的雜木林或喬木林的高大樹上。

生活習性

除繁殖期成對生活外,多集合成小群,很少為大群。9月初離開山地南遷;冬季在華南各省越冬。
性喜活動,不斷地從一枝到另一枝,從一樹到另一樹的飛翔。性又頗怯疑,見到遠處有人即刻飛去,或聽到聲響即行藏匿。飛翔時有一種短促而刺耳的叫聲,音似“tak,tak“;5月開始鳴唱,歌聲音節不多,是由一系列短促的4-5種笛聲構成的,頗優美動聽,而且非常洪亮,傳聞極遠。配對時,雄鳥凌晨就開始停息大樹頂上歌唱,山區人稱它為“優秀歌手”。到8月間還能聽到它的歌聲。
食物隨季節和地區而異。春季以葉芽、嫩葉和榆實等為食;夏季幾乎全為昆蟲和昆蟲幼蟲;秋季嗜食漿果和槭樹種子及其它種子;此鳥亦喜食豆子,而且是從糧庫盜食。黑頭蠟嘴雀不僅在樹上覓食,也到地面,尤其喜在伐木場的朽木上尋覓昆蟲幼蟲餵雛。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日本、朝鮮,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韓國、澳門、俄羅斯聯邦。
中國為東北、華中、西南地區較常見的留鳥,在天山為冬候鳥
黑頭蠟嘴雀分布圖黑頭蠟嘴雀分布圖

繁殖方式

5-6月繁殖,巢一般築於松樹上,有時也在落葉喬木上,均離地面甚高。巢構造粗糙,凹形,由細枝、樹皮纖維和樹葉編成。外徑140mm、內徑90mm、深40mm。每窩產卵3-4枚,呈灰綠青色,具褐和黑褐色斑和細紋;卵的大小(3枚)為24-27mm×18-19.5mm。孵卵由雌鳥承擔,孵化期13-15天,雛鳥晚成性,雌雄親鳥共同育雛,留巢期14-15天。

亞種分化

黑頭蠟嘴雀(2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分 布
1.
Eophona personata magnirostris
俄羅斯、朝鮮以及中國的東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東、河南、陝西、湖南、江蘇、四川、福建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黑龍江口。
2.
Eophona personata personata
日本、台灣以及中國的福建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日本。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飼養方法

選種

每年秋季大量的黑頭蠟嘴雀從北方向南方遷徙,很多地方的鳥市上都會出現,要從中選出幾隻好的蠟嘴雀並不難,無論雌雄及幼鳥均可調教。幼鳥的上嘴有黑色,並且黑色面積越大、顏色越深的年齡越小。挑選梧桐有以下幾個標準:
  1. 體型梧桐的體型有比較細長的,也有比較短圓一些的。身材細長的飛行能力強,飛起來的快,訓練成績會比較好,只是野性較大,不太容易馴服;而身材短圓的性格比較溫順,容易訓練,適合初學者。
  2. 嘴:粗大而呈彎曲狀的,這樣的嘴形接彈準確。
  3. 眼睛:眼睛應清澈、明亮而有神,眼球突出。
  4. 翅膀:肩胛部位應緊貼身體,翅展要大,飛羽及履羽不能有殘缺,雙翅在尾部併攏交叉。
  5. 尾巴:比較長些的好,末端呈鈍圓形的比有尾叉的飛行能力要強。
  6. 腿、腳,無殘缺,趾爪完好。
  7. 肛門:肛門周圍的毛乾淨,無糞便,不要買到拉稀的鳥兒。
  8. 至於鳥的年齡要看個人的喜好和馴鳥水平了,有人喜歡玩墨嘴的,有人喜歡玩老黃嘴,如果是初學者還是選當年的幼鳥好。

飼養

黑頭蠟嘴雀的叫聲宏亮、動聽,可用畫眉籠或八哥籠。但很多養鳥愛好者喜歡用架飼養,經調教後能學會其它小型鳥學不會的技藝。黑頭蠟嘴雀喜食麻籽、葵花籽等油料作物的種子,但在人工飼養下不能多餵。平時以穀子或者蛋米為主,並每天餵少量青菜和蘋果。每周清洗一次籠子及食水罐,保持食水清潔。對於正在受訓的蠟嘴雀就只餵麻子了,每天在調教後給餵飽,並給其飲水,餵飽後將鳥置於安靜的地方,其餘時間就不要餵它了。

調教

蠟嘴雀比較容易訓熟,經調教可以學會打彈、開箱取寶、翻飛、給客人送鮮花和煙、糖果、送錢和取錢等,但人們訓練蠟嘴雀以打彈為主。
  1. 上架:架是一根長50-60厘米的直架,直徑1.2厘米。在架的上端用棉線纏繞約15厘米左右,以便於鳥抓握。鳥兒買回來後直接上架,籠養時間越長鳥兒越難馴養,剛上架時最好先不要用倒栽兒,因為鳥兒上架初期亂飛亂竄,容易弄傷翅膀,過幾天鳥兒認架後再換成倒栽兒。上架第一天最好用手架著,使鳥兒不再怕人,脖線長短為15厘米左右。無人看管時和晚上要放在離地面10厘米左右的地方,以防鳥兒被吊住。
  2. 叫遠:馴鳥者手拿麻子引鳥啄食,每次餵食都是這樣,這樣餵它幾次後,鳥兒見手不再感到害怕,反而知道那裡有美味的食物。以後手稍離開一段距離,使鳥能看到食物但啄食不到,在飢餓狀態下鳥兒就會飛到手上啄食,如果不飛到手上吃食物,那就繼續餓它,不要著急,第一次上手是需要有一定的耐心的,鳥兒在手上啄食幾粒麻子後再把它送回架上。經過幾次訓練後加長距離,訓練距離超過1米時就可以解開繩子遠距離叫遠了。叫遠距離一定要到10米以內才可以,不然鳥兒會有飛逸的危險。
至於什麼時候給鳥解開繩子,就要看鳥兒的飢餓程度和馴鳥者的經驗了。受訓的鳥兒每天只在下午訓練完畢後給一頓飽食,平時是不餵的。鳥兒在每次接受訓練前都已經餓了一整天了,只有這樣它才聽主人的命令。無論訓練者走到哪裡,鳥兒眼睛都隨著訓練者轉,這時就可以試著將鳥兒解開了。解開脖鎖後,鳥兒的注意力全集中在訓練者手中的麻子上了,所以不會飛走,張開手鳥兒就會飛到手中吃麻子了。距離由開始的一米,加長到兩米、三米,最後訓練者快速的跑到10-20米遠的地方張開手,鳥兒也能飛過來,叫遠就完成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