軀體形小,圓柱狀。上頜向後延伸至眼前半部下方;上下頜齒小,外列齒較大;鋤骨及齶骨均具齒;眼眶上緣皮膜與鼻瓣膜均細長,無鋸齒緣。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黑鞍斑雙線䲁
- 拉丁學名:E. vexillarius
- 界:動物界
- 種:黑鞍斑雙線䲁
形態特徵,棲地生態,分布範圍,經濟利用,分類,
形態特徵
軀體形小,圓柱狀。上頜向後延伸至眼前半部下方;上下頜齒小,外列齒較大;鋤骨及齶骨均具齒;眼眶上緣皮膜與鼻瓣膜均細長,無鋸齒緣。頤部感覺孔 4+1+4。頭、頸、腹部及胸鰭基無鱗,其餘被櫛鱗;背鰭與臀鰭基均具鱗;腹部後緣圓鱗數較多,約 2-6列;側線不連續,分為前後二段,前段側線為孔鱗,孔鱗側線不陡降,末端位於第二背鰭最後一棘下方;後段側線為缺刻鱗,缺刻側線鱗從孔鱗側線末端起延伸至尾柄;最後孔鱗與缺刻側線鱗列之間具一鱗列;側線上鱗列 3-4。D. III+XIII-XIV(XIII)+9-10(10);A. I+19-20(19); L.l. 17-19+16-19;背鰭分成三枚;胸鰭末端達第15到第16側線孔鱗。體橫帶不可分辨,體一致為紅色或褐色,具許多白斑;頭與體顏色同亦具白斑;頭腹部較其它種類色深,鰓被架膜灰色,均具白斑;胸鰭基無大塊深色斑。體長可達3.3公分。
棲地生態
主要棲息在礁區、近海沿岸等潮間帶礁石潮池區,常在洞穴或縫隙間穿唆,受干擾驚嚇時會用躍跳的方式跳至其它潮池或較深的水域。可直接在空氣中呼吸。主要以藻類為食。卵生,其卵具底沉性及黏著性。
分布範圍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日本、台灣與香港。台灣產於北部、東北部、綠島以及澎湖等沿岸海域。
經濟利用
小型魚類,僅具學術研究價值。
分類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條鰭魚綱 Actinopterygii
目:鱸形目 Perciformes
科:三鰭䲁科 Tripterygiidae
屬:雙線䲁屬 Enneapterygius
種:黑鞍斑雙線䲁 E. vexillar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