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陶文化又稱龍山文化,是一種古老的傳統制陶技藝。是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因發現於山東章丘龍山鎮而得名,距今約4350—3950年。分布於黃河中下游的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等省。大汶口文化出現的快輪制陶技術在這一時期得到普遍採用,磨光黑陶數量更多,質量更精,燒出了薄如蛋殼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國制陶史上的鼎峰時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陶文化
- 別稱:龍山文化
- 發現地:山東章丘龍山鎮
- 年代:距今約4350—3950年
- 分布地點:黃河中下游
黑陶文化又稱龍山文化,是一種古老的傳統制陶技藝。是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因發現於山東章丘龍山鎮而得名,距今約4350—3950年。分布於黃河中下游的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等省。大汶口文化出現的快輪制陶技術在這一時期得到普遍採用,磨光黑陶數量更多,質量更精,燒出了薄如蛋殼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國制陶史上的鼎峰時期。
黑陶文化又稱龍山文化,是一種古老的傳統制陶技藝。是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因發現於山東章丘龍山鎮而得名,距今約4350—3950年。分布於黃河中下游的山東、河南、山西...
黑陶,誕生於中國新石器時代,古老的中國制陶技藝,有黑如漆,聲如罄,薄如紙,亮如鏡,硬如瓷的美譽。在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龍山文化遺址中均有發現,其中以屈家嶺...
德州黑陶是中國黑陶的一種,古老的傳統制陶技藝,因出土于山東省德州市而得名。中國黑陶距今已有約6000年的歷史,德州黑陶德州陶器起源於龍山文化。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龍山文化(黑陶文化)是距今5000〜4000年,在黃河中下游地區繼仰韶文化後發展起來的新石器晚期遺址。區別於仰韶文化的彩陶,它以黑陶和灰陶為特徵,所以又稱“黑陶...
日照黑陶是龍山文化最著名、最典型的陶器,被史學家稱之為“原始文化中的瑰寶”。作為一項古老的傳統制陶技藝,有色如墨,聲如鐘,薄如紙,亮如鏡,硬如瓷的美譽。...
《陶黑陶歷史與文化》是2010年6月齊魯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偉國,朱長忠。...... 《陶黑陶歷史與文化》是2010年6月齊魯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偉國,朱長忠...
大連市黑陶文化研究會,成立於2012年4月18日,是經過大連市民政局正式批准的社會團體,業務主管單位為大連市社科聯,其主要業務範圍是黑陶藝術品研發、理論研究、專業...
諸城黑陶,是一種陶器藝術品種,作為古老的傳統制陶技藝,有色如墨,聲如鐘,薄如紙,亮如鏡,硬如瓷的美譽。產生於山東諸城境內的一種泥制陶器,其歷史淵源,可上溯...
黑陶是4500年前中國新石器時期龍山文化的典型代表,古老的傳統制陶技藝。館陶是龍山文化的重要部分,經過發展,館陶黑陶以自己的獨特工藝,在國內外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蛋殼黑陶藝術,是山東龍山文化氏族先民的傑出創造。這種蛋殼黑陶是被譽為“黑如漆、亮如鏡、薄如殼”的一種磨光黑陶。...
“尼西黑陶”燒制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已有上千年歷史,由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尼西鄉湯堆都吉古村土陶山特有的紅土與白土混合製作而成,經過備料、...
尹伊君,男,1960年3月20日生於黑龍江省綏稜縣,從事陶藝創作三十餘年。黑龍江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現任綏稜黑陶文化科學研究所所長。...
遂昌黑陶有“九龍”和“華藝”兩家黑陶廠,產品品種有280餘種,年產各種規格黑陶工藝品萬餘件,產品從94年起批量出口歐美,內銷京、滬、杭,產品多次榮獲國家、省級金...
劉浩作為中國第一人把黑陶文化傳承弘揚國內外。創造了一個兼古代神韻與時代風采,且具有獨立文化特色和藝術品格的“中國劉浩黑陶”藝術品牌。 中央電視台先後以“劉浩...
基本信息名 字: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黑陶雙耳罐 尺寸: 高14.8,口徑10,底徑13.5 厘米 收藏單位: 浙江省博物館文物介紹微敞口,直頸,溜肩,鼓腹,高圈足,足牆略...
綏稜黑陶創始於清末民初,發祥於黑龍江省綏稜縣。清末民初時期,山東省萊州府人士、綏稜黑陶的創始人寇化林,承繼祖傳瓦盆、瓦罐等土陶製作技藝,來到綏稜縣上集鎮,建立...
黑陶雙系壺,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高11.5cm,口徑6.5cm,足徑8.2cm。壺口微外撇,口沿兩邊置雙系。長頸,下部漸廣,至肩凸起,扁腹,圈足。足上鏤有八個小孔。底...
高平黑陶,產于山西省晉城市的高平市,黑陶,是4500年前中國新石器時期山東龍山文化的典型代表物。高平市作為炎帝神農的故里,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歷史上“五行工藝...
劉德功,字少臣,山東章丘龍山人,1951年生,現為中國黑陶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高級會員,中國黑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山東省工藝美術協會常務理事,山東省...
日照自古就是四大黑陶之鄉。日照黑陶可追溯到5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被史學家稱之為“原始文化中的瑰寶”。 日照黑陶俗稱日照土陶,是日照土陶器中的灰、黑色陶器...
有了第一手考古發掘資料後,施昕更先生便著手撰寫考古發掘報告,經過半年多的努力,報告完成,題為<<良渚---杭縣第二區黑陶文化遺址初步報告>>(以下稱<<良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