蜾蠃,Orancistrocerus drewseni drewseni (Saussure),又名土蜂、蠮螉、蒲盧、細腰蜂,是寄生蜂的一種。它長得像蜜蜂,但是比蜜蜂小得多。頭部球形,觸角細長,複眼卵形,有單眼三個。腹部七節,腰細。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黑胸蜾蠃
- 拉丁學名:Orancistrocerus drewseni drewseni (Saussure)
- 別稱:土蜂、蠮螉、蒲盧、細腰蜂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綱: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目:膜翅目
- 亞目:細腰亞目
- 科:蜾蠃蜂科
- 屬:蜾蠃屬
- 種:黑胸蜾蠃
基本信息,分類學,習性,形態特徵,雌蜂,雄蜂,地理分布,
基本信息
中文名:黑胸蜾蠃
拉丁學名:Orancistrocerus drewseni drewseni (Saussure)
綱:昆蟲綱
目:膜翅目
科:蜾蠃蜂科
功能類別:捕食性天敵
寄主昆蟲:菜青蟲、銀紋夜蛾
寄主危害作物:蔬菜、棉花、玉米
分類學
蜾蠃屬 Eumenidae。
習性
黑胸蜾蠃的生活習性不同於其它蜂,其成蟲平時無巢,營自由生活,僅於雌蜂產卵時,才銜泥建巢,或利用空竹管做巢,每巢產一卵,以絲懸於巢內側,並外出捕捉鱗翅目幼蟲等,經蜇刺麻醉後貯於巢室內,以供其幼蟲孵化後食用,一室常貯20-30條之多,封口後,成蟲即它飛。其巢多築於樹枝、樹幹、石上、地上及建築物等處。蜾蠃有寄生習性,我國浙江省曾在農田懸掛竹管,誘其產卵藉以防治農田害蟲。成蟲體長約18毫米。
形態特徵
雌蜂
頭部 正面觀近圓形,寬窄於胸部。額僅於兩觸角窩之間有1近“T”形小黃斑,余為黑色,顱頂部黑色,均密布粗糙刻點及短毛。顱頂部中央隆起部略有凹凸不平,褐色單眼呈倒三角形排列於兩複眼頂部之間,額溝在黃斑中央,淺而窄。額部全呈黑色,布有略淺的刻點和短毛,頰下端角狀,後頭部黑色。觸角支角突暗褐色,柄節前緣橙黃色,余黑色,梗節、鞭節內緣銹色,余黑色。唇基黃橙色,適度隆起,密布粗大刻點及短毛,唇基寬大於長,端緣約1/3處,形成一寬的平坦凹陷,較淺,唇基端緣呈褐色,略凹陷,兩側角狀齒突出,端緣較寬。上唇暗褐色。上顎楔狀,深棕色,端部齒不甚尖銳,內緣3齒鈍形,近基部,處有黃色三角形小斑。
胸部 前胸背板黑色,密布粗糙刻點及短毛,前緣基本截形,中間略凹陷,肩角不甚明顯,側後部有1光滑棕色突。中胸背板黑色,密布粗糙相鄰刻點,覆以短毛,中央隱約有細縱隆線,端部兩側可見2細縱隆起,約達背板中部。小盾片黑色,密布相鄰的粗糙刻點,覆以短毛,略呈矩形,但兩側略呈弧形。後小盾片黑色,後緣近弧形的橫帶狀,不甚隆起,密布粗糙刻點及短毛。並胸腹節黑色,向下垂直,端部截形,中央有淺縱溝,溝兩側有橫的細皺褶,兩側上部向外擴展,與後小盾片幾在同一平面上,密布粗糙刻點及短毛,兩側下部亦有大刻點及短毛,邊緣處不形成明顯的大角狀齒。中胸側板全呈黑色,前、後緣較光滑,中間密布粗糙刻點及短毛。後胸側板黑色,較窄,僅上部及下部前側,布有淺刻點。翅基片暗褐色,較光滑,稀布淺刻點。翅呈較深褐色。前、中和後足幾全呈黑色,僅各足股節端部前
緣為棕色,前足脛節內側及第五跗節為棕色。
腹節 第一節端部與第二節基部等寬。第一節背板除背面端部一半為橙黃色外,余為黑色,前截面光滑,中央有1具刻點的三角區,背面刻點密而不粗糙,腹板中間弧形區為棕色,端部為黑色,背、腹板均有短毛,背板端部邊緣有1窄的棕色帶,沿端緣橙黃色帶兩側各有1棕色短窄斑。第二節背板甚長,約為第一節背板背部長之3倍,沿端部邊緣有1與第一節背板端部邊緣的橙黃色帶相等寬的橙黃色帶,其餘全為黑色。沿邊緣有棕色窄邊,背板有獨立的圓形刻點及短毛,腹板黑色,有刻點及短毛,沿邊緣亦有窄棕色邊。第三至五節腹板全呈黑色,有淺刻點及短毛,邊緣均有窄棕色邊。第三至五節背板均黑色,沿端部邊緣有窄棕色邊,背板刻點較前2節背板刻點粗糙,覆短毛。第六節背、腹板近三角形,全為黑色,刻點較細小,覆短毛。有時第三至五節背板端緣也有橙黃色帶。
體長約19毫米。
雄蜂
近似雌蜂,體型略小。單眼黃色,體色斑較淺。觸角末端鉤狀。腹部7節。
體長約16毫米。
地理分布
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川、福建